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20:47:12

出自唐代賈島的《送無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别親。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譯文及注釋

譯文雨後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爲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在蛩鳴的秋天,他帶着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别了親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最終他應煙霞之約,把天台山作爲近鄰。

注釋無可:僧人,本姓賈,範陽(今河北涿縣)人,賈島堂弟。詩名與賈島齊。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爲上人。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陝西南鄂縣東南紫閣峰東,與重雲寺相對,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東又有小圭峰。霁(jì)色:雨後天空晴朗的藍色。草堂:寺名。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蛩(qióng):蟋蟀。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數息:多次休息。樹邊身:倚在樹上的身體。煙霞:雲霧之氣,也指山水勝景。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縣北,爲仙霞嶺脈之東支。

賞析

  在秋雨初晴的時候,詩人送其從弟至天台問道。“蛩鳴”承“霁色新”,見出雨後之情形,“同離寺”則接次句而來。三、四句承上啓下,一寫送,一寫别,由此過渡到“獨行”二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爲曆來傳誦的名句

句。上句寫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邊,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獨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給人以一種寂寞感;後一句寫堂弟沿途的疲憊,緻使他不斷地靠在樹邊休息,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無家可依的悲苦。詩句對偶工巧,造語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這兩句,是賈島生平得意之語,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表面上看,這兩句承上離别而來,寫自己的孤獨。由于從弟離去,在潭邊行走,隻有水底影子相随;幾次歇息下來,也隻有樹木相伴,而從深層次來看,此聯又體觀了對佛禅的領悟。獨行潭邊,潭上之人與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價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開悟的事迹。而在樹旁歇息,不過是色身而已。那麽,離别之事不須看得太重。但禅家講納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滅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後說:“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首聯寫明送别地點、對象及景色,颔聯寫送别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寫離别,寫氣氛,烘托情感。頸聯突出寫别後詩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内在感受,是賈詩本色。尾聯寫别後相思意。詩層次清晰,

寫出送别全過程,語言質樸自然,抒情達意深摯濃郁,确可稱爲“平淡”。“獨行”二句雖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劃人物心理狀态卻極爲真切。

創作背景

  某一次的應試賈島落第,與無可同住長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無可将南遊廬山,于是賈島作此詩贈别。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爲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出自唐代贾岛的《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译文注释

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注释无可:僧人,本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贾岛堂弟。诗名与贾岛齐。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为上人。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霁(jì)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蓝色。草堂:寺名。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蛩(qióng):蟋蟀。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数息:多次休息。树边身:倚在树上的身体。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脉之东支。

赏析

  在秋雨初晴的时候,诗人送其从弟至天台问道。“蛩鸣”承“霁色新”,见出雨后之情形,“同离寺”则接次句而来。三、四句承上启下,一写送,一写别,由此过渡到“独行”二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句。上句写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边,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独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给人以一种寂寞感;后一句写堂弟沿途的疲惫,致使他不断地靠在树边休息,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无家可依的悲苦。诗句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表面上看,这两句承上离别而来,写自己的孤独。由于从弟离去,在潭边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随;几次歇息下来,也只有树木相伴,而从深层次来看,此联又体观了对佛禅的领悟。独行潭边,潭上之人与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而在树旁歇息,不过是色身而已。那么,离别之事不须看得太重。但禅家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以及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首联写明送别地点对象及景色,颔联写送别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写离别,写气氛,烘托情感。颈联突出写别后诗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内在感受,是贾诗本色。尾联写别后相思意。诗层次清晰,

写出送别全过程,语言质朴自然,抒情达意深挚浓郁,确可称为“平淡”。“独行”二句虽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划人物心理状态却极为真切。

创作背景

  某一次的应试贾岛落第,与无可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无可将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作此诗赠别。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1846.html

上一篇: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