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25 04:25:08

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怅,複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爲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譯文及注釋

譯文送君歸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誰?一起相處才隻幾天,忽然你卻辭官先歸。東山裏還有我住過的茅屋,請替我掃一掃那陋室柴扉。不久我也該辭官歸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違!

注釋張五:張諲,生卒年未詳,排行第五,又稱張五,永嘉(今屬浙江)人。青年時期離家出遊,和王維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曆時十餘年。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攜手:指攜手一同歸隐。一朝:一時。拂衣:振衣而去。謂歸隐。東山:指隐居或遊憩之地。荊扉:柴門。謝官:辭官。心事:志向,志趣。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别詩。詩人送客,送的卻盡是惆怅,一“盡”字極爲妙用,送别之時的滿腔惆怅,因了這一“盡”字而多了幾許沉甸。”幾日同攜手“,今朝友人卻要“先拂衣”了。詩人應該是帶着一份嫉妒與歆羨的心情寫下此句的。東山的茅屋,那是詩人向往的地兒,身處污濁不堪的名利官場,然而他的心卻時刻惦念着那片澄澈甯靜的世界,怎奈污穢的現實,複雜的心境,讓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擇。“幸”不過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罷了,心存着那一片淨

淨空,預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總該是一劑靈魂的安神劑了。末句表明詩人的心迹與志向,直白了當,然一“豈”字又平添了幾許回味。

  徘徊,是詩人此階段的主題。又是眼看着好友明确地奔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自己依舊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無限惆怅。與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極爲短暫,原還是自己在這昏暗時節難得的安慰。而此時好友利索地抛卻一切煩惱,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隻留一份潇灑在詩人心頭煎熬。詩人恨的是自己無能,無力擺脫世俗的物質羁絆;愁的是時光匆匆,難以實現心中的夙願;難排遣的,還有往日同窗共進的生活不複返的愁緒。

  東山茅屋,或許是友人歸隐所在。一個“幸”字,淡了些詩人内心迷茫的霧霭,可喜可慶的是,友人還的茅草屋還爲詩人敞開着,讓他得以有機會清除内心的塵埃。荊扉,即實指的柴門,虛指的心門。人生一大樂事,就是與知己傾心暢談,詩人期盼着,也努力着。然而,或是命運不濟,晚年的他,在孤獨中沉寂着,寫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實則惆怅的詩歌。好友的離去,永遠是他心靈上的創傷。詩人或許可以和西方的拉奧孔比拟,同樣遭受着生命難以承受之重,同樣在無聲地反抗着,表情卻一直是讓人難企及的平靜。

  然而這“幸”,似乎給了詩人一

份希望,堅定了詩人追求自我生活的決心:“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詩人“盡惆怅”的不僅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誼,更是那份“心事違”的無奈與複雜的心境。身陷官場,污濁黑暗的現實,早已肅殺了那顆甯靜的心,然個中的絲絲縷縷,又豈是簡單的一個退字亦或是一個進字能夠道清楚說明白的?罷了罷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羨,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現實,終究隻能是如此這般徘徊無盡。

  全詩文字樸實自然,用筆委婉曲折,寫出了詩人無限的惆怅,無限的失落。

創作背景

  《舊唐書》記載,楊國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張五是王維的友人張諲,擅長書畫,尤工山水,曾同王維一起隐居嵩山,後來出仕,官刑部員外郎,又與王維同朝,二人互相酬唱,交情很深。他因受到楊國忠的排斥而歸山,王維十分感慨,再次産生歸隐思想,因作此詩。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诘,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轼評價其:“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禅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

維摩诘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译文及注释

译文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注释张五:张諲,生卒年未详,排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今属浙江)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十余年。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一朝:一时。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东山:指隐居或游憩之地。荆扉:柴门。谢官:辞官。心事:志向,志趣。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客,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诗人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东山的茅屋,那是诗人向往的地儿,身处污浊不堪的名利官场,然而他的心却时刻惦念着那片澄澈宁静的世界,怎奈污秽的现实,复杂的心境,让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择。“幸”不过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罢了,心存着那一片净

净空,预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总该是一剂灵魂的安神剂了。末句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徘徊,是诗人此阶段的主题。又是眼看着好友明确地奔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自己依旧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无限惆怅。与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极为短暂,原还是自己在这昏暗时节难得的安慰。而此时好友利索地抛却一切烦恼,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只留一份潇洒在诗人心头煎熬。诗人恨的是自己无能,无力摆脱世俗的物质羁绊;愁的是时光匆匆,难以实现心中的夙愿;难排遣的,还有往日同窗共进的生活不复返的愁绪。

  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然而,或是命运不济,晚年的他,在孤独中沉寂着,写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实则惆怅的诗歌。好友的离去,永远是他心灵上的创伤。诗人或许可以和西方的拉奥孔比拟,同样遭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同样在无声地反抗着,表情却一直是让人难企及的平静。

  然而这“幸”,似乎给了诗人一

份希望,坚定了诗人追求自我生活的决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创作背景

  《旧唐书》记载,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张五是王维的友人张諲,擅长书画,尤工山水,曾同王维一起隐居嵩山,后来出仕,官刑部员外郎,又与王维同朝,二人互相酬唱,交情很深。他因受到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王维十分感慨,再次产生归隐思想,因作此诗。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一部

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66874.html

上一篇: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群公先正,则不我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