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发布时间:2022-05-21 10:56:27

原文賞析: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複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拼音解讀
mí mí qiū yǐ xī ,qī qī fēng lù jiāo
màn cǎo bú fù róng ,yuán mù kōng zì diāo 。
qīng qì chéng yú zǐ ,yǎo rán tiān jiè gāo 。
āi chán wú liú xiǎng ,cóng yàn míng yún xiāo 。
wàn huà xiàng xún yì ,rén shēng qǐ bú láo ?
cóng gǔ jiē yǒu méi ,niàn zhī zhōng xīn jiāo 。
hé yǐ chēng wǒ qíng ?zhuó jiǔ qiě zì táo 。
qiān zǎi fēi suǒ zhī ,liáo yǐ yǒng jīn cháo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作,前八句描寫時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涼的風露交相來到。“靡靡”,漸漸的意思。用這“靡靡”與下“凄凄”兩個細聲疊詞,似乎也傳出了深秋特殊的氣息。這兩句是概括描寫,下兩句寫園林:“蔓草不複榮,園木空自凋。”有頑強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長了,園中樹木也紛紛凋零,這見出秋氣摧敗零落的厲害,“空自”,含有無可如何之意。再兩句寫天空:“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氣澄清了塵埃,秋空顯得特别高遠。所謂秋高氣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覺兩個方面,這“杳然天界高”中就顯出了目接秋空時那種新鮮感、那種精神的超曠感。最後兩句寫“群動”:“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秋蟬的哀咽停止了,隻有群雁在高空鳴叫。這一息一鳴,把節序的變遷表現得更強烈了,那嘹唳的雁聲又最能引發人的悲涼意緒。這三個層次的描寫,空間的變化、感覺的變化,曆曆分明。

  後面八句是感想。“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化”,萬物的變化。“尋繹”,連續不斷。這是指上面所寫的那些變化。于是自然聯想到人生。人生沒有不憂勞的。正如後來歐陽修所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聲賦》)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也如此,人的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何況今天是重陽節,這是個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長久,這就更能激起他的憂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說:“念之中心焦”。這個“焦”字把那無可名狀的痛苦表達出來了。寫到這裏可以說他的心情是極不平靜,但他又是個通達的人,他不會像阮籍那樣作窮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緒的精神支柱:委運任化,順乎自然。下面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說:什麽才叫我稱心如意呢?還是喝酒吧。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通永)今朝吧。執着于“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了。這裏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并不怎麽勉強。重陽節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陶淵明寫有兩首重九詩,意思差不多,寫法不太一樣。這首寫景占有較多篇幅,寫景也較細緻,這是後半抒懷的出發點;另一首以感慨爲主,中間隻有四句寫景的穿插。比較起來,這首詩要顯得自然平和些。

相關賞析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作,前八句描寫時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涼的風露交相來到。“靡靡”,漸漸的意思。用這“靡靡”與下“凄凄”兩個細聲疊詞,似乎也傳出了深秋特殊的氣息。這兩句是概括描寫,下兩句寫園林:“蔓草不複榮,園木空自凋。”有頑強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長了,園中樹木也紛紛凋零,這見出秋氣摧敗零落的厲害,“空自”,含有無可如何之意。再兩句寫天空:“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氣澄清了塵埃,秋空顯得特别高遠。所謂秋高氣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覺兩個方面,這“杳然天界高”中就顯出了目接秋空時那種新鮮感、那種精神的超曠感。最後兩句寫“群動”:“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秋蟬的哀咽停止了,隻有群雁在高空鳴叫。這一息一鳴,把節序的變遷表現得更強烈了,那嘹唳的雁聲又最能引發人的悲涼意緒。這三個層次的描寫,空間的變化、感覺的變化,曆曆分明。

  後面八句是感想。“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化”,萬物的變化。“尋繹”,連續不斷。這是指上面所寫的那些變化。于是自然聯想到人生。人生沒有不憂勞的。正如後來歐陽修所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聲賦》)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也如此,人的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何況今天是重陽節,這是個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長久,這就更能激起他的憂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說:“念之中心焦”。這個“焦”字把那無可名狀的痛苦表達出來了。寫到這裏可以說他的心情是極不平靜,但他又是個通達的人,他不會像阮籍那樣作窮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緒的精神支柱:委運任化,順乎自然。下面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說:什麽才叫我稱心如意呢?還是喝酒吧。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通永)今朝吧。執着于“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了。這裏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并不怎麽勉強。重陽節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陶淵明寫有兩首重九詩,意思差不多,寫法不太一樣。這首寫景占有較多篇幅,寫景也較細緻,這是後半抒懷的出發點;另一首以感慨爲主,中間隻有四句寫景的穿插。比較起來,這首詩要顯得自然平和些。

作者介紹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浔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詩人。他出身于一個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過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外祖孟嘉做過征西大将軍。不過到了他的時代,家境已經衰落,所以他一生過着窮困的生活。他處在一個晉、宋易代的時期,政治的黑暗,階級鬥争的尖銳,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響着他。他青年時期懷有大志,但是後來和黑暗現實一接觸,便使這種思想發生了變化。中年時期爲饑寒所迫,曾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時期完全過着躬耕的生活。陶淵明的作品,現存的有詩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辭賦兩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即所謂「田園詩」。這些詩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對污濁現實的憎惡和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的熱愛。正象魯迅所說:「可見他于世事也并沒有遺忘和冷淡」(《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他不但有「悠然見南山」的一面,還有「金剛怒目」式的一面。他歌詠了那些曆史上和神話傳說中失敗而不屈的英雄,贊揚了那些壯烈犧牲的人物。當然,他的作品也明顯流露了消極的樂天知命和人生無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頹廢沒落情緒。他的詩的風格平淡、自然,語言簡潔、含蓄,渾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獨具特色。陶淵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另外,有比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

以上就是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拼音解读
mí mí qiū yǐ xī ,qī qī fēng lù jiāo
màn cǎo bú fù róng ,yuán mù kōng zì diāo 。
qīng qì chéng yú zǐ ,yǎo rán tiān jiè gāo 。
āi chán wú liú xiǎng ,cóng yàn míng yún xiāo 。
wàn huà xiàng xún yì ,rén shēng qǐ bú láo ?
cóng gǔ jiē yǒu méi ,niàn zhī zhōng xīn jiāo 。
hé yǐ chēng wǒ qíng ?zhuó jiǔ qiě zì táo 。
qiān zǎi fēi suǒ zhī ,liáo yǐ yǒng jīn ch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别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后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声赋》)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通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出发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相关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别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后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声赋》)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通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出发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作者介绍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

以上就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3196.html

上一篇: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下一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