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发布时间:2022-05-11 23:29:08

原文賞析:
【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1]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2]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3]
拼音解讀
【sòng zǐ zhōu lǐ shǐ jun1 】 wàn hè shù cān tiān ,qiān shān xiǎng dù juān 。 shān zhōng yī yè yǔ ,shù miǎo bǎi zhòng quán 。[1] hàn nǚ shū tóng bù ,bā rén sòng yù tián 。[2] wén wēng fān jiāo shòu ,bú gǎn yǐ xiān xián 。[3]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萬壑古樹高聳雲天,千山深處杜鵑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樹叢梢頭流淌百泉。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争田。望你發揚文翁政績,奮發有爲不負先賢。

注釋⑴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⑵壑(hè):山谷。⑶杜鵑:鳥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規。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⑸樹杪(miǎo):樹梢。⑹漢女:漢水的婦女。橦(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爲梓州特産。⑺巴:古國名,故都在今四川重慶。芋田:蜀中産芋,當時爲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爲農田事發生訟案。⑻文翁:漢景時爲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翻:翻然改變,通“反”。⑼先賢: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這裏指漢景帝時蜀郡守。最後兩句,紀昀說是“不可解”。趙殿成說是“不敢,當是敢不之誤”。高眇瀛雲:“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當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賢成績而泰然無爲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爲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趙、高二說中,趙說似可采。

相關賞析

  贈别之作,多從眼前景物寫起,即景生情,抒發惜别之意。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别,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着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風光,形象逼真,氣韻生動,令人神往。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其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後世詩評家引爲律詩工于發端的範例。“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以如椽大筆,淋漓潑墨,勾勒出巴蜀層巒疊嶂的群山、無數險峻深邃的岩壑、高聳雲天的林木,同時還有一片杜鵑熱鬧如沸的啼鳴,使萬壑千岩爲之振響。如同展開一卷氣勢磅礴的山水畫,令人爲之一振。緊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更扣緊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點,先描繪深山冥晦,千岩萬壑中晴雨參半的奇景,再繪出雨中山間道道飛泉,懸空而下。詩人遠遠望去,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似的。這裏生動地表現出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詩人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運用繪法入詩,将三維空間的景物疊合于平面畫幅的二維空間,若将最遠處、高處的泉瀑畫在稍近、稍低的樹梢上。

  由此,就表現出山中景物的層次、縱深、高遠,使畫面富于立體感,把人帶入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這一聯的“山中”承首聯的“山”,“樹杪”承應首聯的“樹”,連接緊湊,天然工巧。無怪乎清代詩人王士禛擊節稱贊這四句詩,“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帶經堂詩話》卷十八)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後,詩的後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裏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産芋,那裏的人們又常常會爲芋田發生訴訟。“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後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裏,非常貼切。最後兩句,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爲。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之淳,到那裏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爲。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時,委婉而得體。

  《送梓州李使君》作爲一首送别詩來看,它的藝術構思新穎奇特。詩中沒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時、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繪巴蜀的山水、風情和民事。然而讀後深思,就會發覺此詩緊緊圍繞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開,層層深入,全詩融注着詩人對李氏欣羨、期望、勸勉的一腔真情,前後融會貫通,結構謹嚴缜密。前兩聯描繪巴蜀雄秀山川風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詩人對梓州風光的熱烈向往,對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無限欣羨。第三聯有極強的概括力,既表現了蜀地的物産、民風,也說明蜀地僻遠經濟落後,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遠。這一聯還爲尾聯埋下伏筆,使詩人勸勉李使君的話更顯得切實而不空洞。尾聯則順勢而下,勉勵李使君以漢代蜀郡太守文翁爲榜樣,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圖。詩人以文翁來比李使君,用典貼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傳達出自己真誠、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謂用典妙筆。

  詩寫送别,不寫離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語,卻有對于國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關心。格調高遠,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詩中,堪稱是一首構思别開生面、思想境界高遠、讀後令人振奮的佳作。

作者介紹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王維(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爲濟州(在今山東境内)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爲右拾遺,轉監察禦史。李林甫上台後,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後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辋川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維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他服藥取痢,佯稱瘖疾,結果被安祿山「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僞署」。平叛後,凡做僞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維因在被俘期間作《凝碧池》詩懷念朝廷、痛罵安祿山,得到唐肅宗的贊許,加之平亂有功的胞弟王缙極力營救,僅降職爲太子中允,後來又升遷爲尚書右丞。但自此,王維變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參禅、吟山詠水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王維的詩歌創作道路大緻以開元二十六年(738)張九齡罷相爲界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作大都反映現實,具有明顯的進步政治傾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後期的詩作多是描山摹水、歌詠田園風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達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情緒的主調卻是頹唐消極的。王維不僅工詩善畫,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詩歌、音樂、繪畫三種藝術在審美趣味上相互融會、相互滲透,具有獨特的造詣,被蘇轼譽之爲:「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附:王維(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工書畫,與弟缙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爲濟州司倉參軍,曆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阙、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爲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爲賊所得。服藥陽瘖,拘于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于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複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甯薛諸王驸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辋川别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笃于奉佛,晚年長齋禅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别弟缙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寶應中,代宗問缙:朕常于諸王坐聞維樂章,今存幾何,缙集詩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雲: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詩家歸美,克成編錄。歎息良深,殷璠謂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繪。蘇轼亦雲,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有《王右丞集》。

以上就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1]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2]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3]
拼音解读
【sòng zǐ zhōu lǐ shǐ jun1 】 wàn hè shù cān tiān ,qiān shān xiǎng dù juān 。 shān zhōng yī yè yǔ ,shù miǎo bǎi zhòng quán 。[1] hàn nǚ shū tóng bù ,bā rén sòng yù tián 。[2] wén wēng fān jiāo shòu ,bú gǎn yǐ xiān xián 。[3]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⑵壑(hè):山谷。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⑸树杪(miǎo):树梢。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⑼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相关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作者介绍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附: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有《王右丞集》。

以上就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05277.html

上一篇: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一篇: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