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发布时间:2022-03-22 23:32:48

原文賞析: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拼音解讀
qīng fēng míng yuè kǔ xiàng sī ,dàng zǐ cóng róng shí zǎi yú
zhēng rén qù rì yīn qín zhǔ ,guī yàn lái shí shù fù shū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伊州”爲曲調名。王維的這首絕句是當時梨園傳唱的名歌,語言平易可親,意思顯豁好懂,寫來似不經意。這是藝術上臻于化工、得魚忘筌的表現。

  “清風明月”兩句,展現出一位女子在秋夜裏苦苦思念遠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詩人筆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意境。這裏雖不是春朝,卻是同樣美好的一個秋晚,一個“清風明月”的良宵。雖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給獨處人兒更添凄苦。這種借風月以寫離思的手法,古典詩詞中并不少見,王昌齡詩雲:“送君歸去愁不盡,可惜又度涼風天。”到柳永詞則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意味雖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虛設”等等意思,在王維詩中表現更爲蘊藉不露。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何況一别就是十來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詩中女子的苦衷遠不止此。

  後兩句運用逆挽(即叙事體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導讀者随女主人公的回憶,重睹發生在十年前一幕動人的生活戲劇。也許是在一個長亭前,那送行女子對即将入伍的丈夫說不出更多的話,千言萬語化成一句叮咛:“當大雁南歸時,書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囑是“殷勤囑”,要求是“數(多多)附書”,足見她怎樣地盼望期待了。這一逆挽使讀者的想象在更廣遠的時空馳騁,對“苦相思”三字的體味更加深細了。

  這兩句不單純是個送别場面,字裏行間回蕩着更豐饒的弦外之音。特别把“歸雁來時數附書”的舊話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後是否頻有家書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郵遞條件遠不那麽便利;最初幾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後就難說了。久不寫信,即使提筆,反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幹脆不寫的情況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況就更難說了。總之,那女子舊事重提,不爲無因。“苦相思”三字,盡有不同尋俗的具體内容,耐人玩索。

  進一步,還可比較類似詩句,岑參《玉關寄長安主簿》:“東去長安萬裏餘,故人何惜一行書”,張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雲間一紙書”。岑、張句一樣道出親友音書斷絕的怨苦心情,但都說得直截了當。而王維句卻有一個回旋,隻提叮咛附書之事,音書阻絕的意思表達得相當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詩藝術構思的巧妙,主要表現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讀者隻覺其平易親切,毫不着意,娓娓動人。這正是詩藝爐火純青的表現。

相關賞析

  “伊州”爲曲調名。王維的這首絕句是當時梨園傳唱的名歌,語言平易可親,意思顯豁好懂,寫來似不經意。這是藝術上臻于化工、得魚忘筌的表現。

  “清風明月”兩句,展現出一位女子在秋夜裏苦苦思念遠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詩人筆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意境。這裏雖不是春朝,卻是同樣美好的一個秋晚,一個“清風明月”的良宵。雖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給獨處人兒更添凄苦。這種借風月以寫離思的手法,古典詩詞中并不少見,王昌齡詩雲:“送君歸去愁不盡,可惜又度涼風天。”到柳永詞則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意味雖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虛設”等等意思,在王維詩中表現更爲蘊藉不露。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何況一别就是十來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詩中女子的苦衷遠不止此。

  後兩句運用逆挽(即叙事體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導讀者随女主人公的回憶,重睹發生在十年前一幕動人的生活戲劇。也許是在一個長亭前,那送行女子對即将入伍的丈夫說不出更多的話,千言萬語化成一句叮咛:“當大雁南歸時,書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囑是“殷勤囑”,要求是“數(多多)附書”,足見她怎樣地盼望期待了。這一逆挽使讀者的想象在更廣遠的時空馳騁,對“苦相思”三字的體味更加深細了。

  這兩句不單純是個送别場面,字裏行間回蕩着更豐饒的弦外之音。特别把“歸雁來時數附書”的舊話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後是否頻有家書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郵遞條件遠不那麽便利;最初幾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後就難說了。久不寫信,即使提筆,反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幹脆不寫的情況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況就更難說了。總之,那女子舊事重提,不爲無因。“苦相思”三字,盡有不同尋俗的具體内容,耐人玩索。

  進一步,還可比較類似詩句,岑參《玉關寄長安主簿》:“東去長安萬裏餘,故人何惜一行書”,張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雲間一紙書”。岑、張句一樣道出親友音書斷絕的怨苦心情,但都說得直截了當。而王維句卻有一個回旋,隻提叮咛附書之事,音書阻絕的意思表達得相當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詩藝術構思的巧妙,主要表現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讀者隻覺其平易親切,毫不着意,娓娓動人。這正是詩藝爐火純青的表現。

作者介紹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王維(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爲濟州(在今山東境内)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爲右拾遺,轉監察禦史。李林甫上台後,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後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辋川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維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他服藥取痢,佯稱瘖疾,結果被安祿山「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僞署」。平叛後,凡做僞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維因在被俘期間作《凝碧池》詩懷念朝廷、痛罵安祿山,得到唐肅宗的贊許,加之平亂有功的胞弟王缙極力營救,僅降職爲太子中允,後來又升遷爲尚書右丞。但自此,王維變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參禅、吟山詠水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王維的詩歌創作道路大緻以開元二十六年(738)張九齡罷相爲界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作大都反映現實,具有明顯的進步政治傾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後期的詩作多是描山摹水、歌詠田園風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達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情緒的主調卻是頹唐消極的。王維不僅工詩善畫,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詩歌、音樂、繪畫三種藝術在審美趣味上相互融會、相互滲透,具有獨特的造詣,被蘇轼譽之爲:「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附:王維(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工書畫,與弟缙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爲濟州司倉參軍,曆右拾遺、監察禦史、左補阙、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爲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爲賊所得。服藥陽瘖,拘于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于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複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甯薛諸王驸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辋川别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笃于奉佛,晚年長齋禅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别弟缙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寶應中,代宗問缙:朕常于諸王坐聞維樂章,今存幾何,缙集詩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雲: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詩家歸美,克成編錄。歎息良深,殷璠謂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繪。蘇轼亦雲,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有《王右丞集》。

以上就是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拼音解读
qīng fēng míng yuè kǔ xiàng sī ,dàng zǐ cóng róng shí zǎi yú
zhēng rén qù rì yīn qín zhǔ ,guī yàn lái shí shù fù sh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总之,那女子旧事重提,不为无因。“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相关赏析

  “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总之,那女子旧事重提,不为无因。“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作者介绍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附: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有《王右丞集》。

以上就是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95095.html

上一篇: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下一篇: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