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发布时间:2021-12-16 07:07:46

原文賞析: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堕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将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華骢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紅滿地,遺钿不見,斜迳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拼音解讀
hé qiáo sòng rén chù ,liáng yè hé qí 。xié yuè yuǎn duò yú huī 。tóng pán zhú lèi yǐ liú jìn ,fēi fēi liáng lù zhān yī 。xiàng jiāng sàn lí huì ,tàn fēng qián jīn gǔ ,shù miǎo cān qí 。huá cōng huì yì ,zòng yáng biān 、yì zì háng chí 。
tiáo dì lù huí qīng yě ,rén yǔ jiàn wú wén ,kōng dài chóu guī 。hé yì zhòng hóng mǎn dì ,yí diàn bú jiàn ,xié jìng dōu mí 。tù kuí yàn mài ,xiàng cán yáng 、yù yǔ rén qí 。dàn pái huái bān cǎo ,xī xū lèi jiǔ ,jí wàng tiān xī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在河橋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裏彌漫着涼意,竟不知到了什麽時分。殘月曳着餘輝遠遠地向西斜墜,銅盤中的蠟燭也即将燃盡,清涼的露水打濕了衣襟。臨别前短暫的相聚即将散離了,探頭聽聽随風傳來的渡口鼓聲,看看樹梢上空參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時分。那花骢馬仿佛會解人意,縱使我揚鞭催趕,它也隻是自顧慢慢緩行。送别情人,我滿懷離愁孤零零地踏上了歸途,漸漸聽不到渡口上那嘈雜的人聲。原野上空曠清寂,歸途竟是那麽遙遠寂靜。我沒想到再次來到當初與她分别的地方時,不僅未見她的一點遺迹,連偏斜的小路也都難辨迷離。低照的斜陽映照着兔葵、燕麥長長的影子仿佛與人相齊,我在那曾與她相偎過的草叢邊徘徊往複,以酒澆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斷魂。

注釋① 涼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涼也作“良”。② 離會:離别前的餞行聚會。③ 樹杪(miǎo)參(cēn)旗:樹杪,樹梢。參旗,星辰名,初秋時于黎明前出現。樹杪參旗,指樹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點點繁星。④ 兔葵燕麥:野葵和野麥。⑤ 班草:布草而坐。⑥ 欷歔(xū):歎息聲。酹(lèi)酒:以酒灑地面祭。

相關賞析

  這首詞調,創自清真。寫離别情景,故能随意馳騁,而又與音調協合,具聲樂美。

  詞上片寫送别,下片寫别後之思。詞中運用陪襯、反襯、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詩文之語等多種手法,細膩曲折地寫出了送别懷人的悲凄與深情。全詞所表現的惜别、懷舊之情,顯得極爲蘊藉,隻于寫景、叙事、托物上見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兩句“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寫送别的地點、時間。時間是夜裏,夜是美麗的,又是溫馨可念的,故曰“良”;聯系後文,地點是靠近河橋的一個旅店或驿站;用《詩。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問夜到什麽時分了,帶出後文。“斜月遠堕餘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夜是露涼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問“夜何其”,希望這個臨别溫存的夜晚還未央、未艾。可是這時候,室内銅盤上已是蠟盡燭殘,室外斜月餘光已漸收墜,霏霏的涼露濃到會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曉的時候。這三句以寫景回答上文;又從景物描寫上襯托臨别時人心的凄恻和留戀。“斜、堕、餘、涼”,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燭淚”更是不堪。周邦彥詞喜運化唐詩。“燭淚”句即運化杜牧《贈别》詩“蠟燭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李商隐《無題》詩“蠟炬成灰淚始幹”。 

  “相将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收束前面描寫,再伸展一層,說臨别前的聚會,也到了要“散離”的時候,那就得探看樹梢上星旗的光影,谛聽渡口風中傳來的鼓聲,才不緻誤了行人出發的時刻。 

  “參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現于天東,更透露了夜的季節性。鼓,可能指渡頭的更鼓,也可能指開船鼓聲,古代開船有擊鼓爲號的。觀察外面動靜,是爲了多留些時,延遲“散離”,到了非走不可的時候才走,從行動中更細膩的寫出臨别時的又留戀、又提心吊膽的心情。“花骢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寫到出發。大約從旅舍到開船的渡口,還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騎馬送了一段。從騎馬,見出送行者是男性;從下文“遺钿”,見出行者是女性。這段短途送行,作者還是不忍即時與情人分别,希望馬走得慢點,時間挨得久點。詞不直說自己心情,卻說馬兒也理解人意,縱使人要揮鞭趕它,它也不忍快走,這裏用拟人手法,将離情别緒層曲婉轉的道出。  

  過片“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三句接寫送别後歸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獨地帶着離愁而歸,故頓覺野外寂寞清曠,歸途遙行,對同一空間的前後不同感覺,也是細膩地反映送别的複雜心情。“何意重經前地,遺钿不見,斜徑都迷。”這三句是一個大的轉折,轉得無痕,使人幾乎難以辨認。讀了這幾句,才了解上面所寫的,全是對過去的回憶,從這裏起才是當前之事,這樣,才使人感到周詞結構上的細微用心,時空轉換上的大膽處理,感到這裏真能使上片“盡化雲煙”。《海绡說詞》說“河橋”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當前。這裏的第一句領起後文。直貫到全詞結尾;第二句情人去後,不見遺物,更無餘香餘澤可求;第三句寫舊時路徑,已迷離難認,“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送别是晚上和天曉時候;重遊則傍晚,黃昏中的斜陽,照着高與人齊的兔葵、燕麥的影子。這兩句描繪“斜徑都迷”之景,有意點出不同期間;又用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詩序“惟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有”的典故,表示事物變遷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細膩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藝蘅館詞選》載梁啓超評這兩句詞說:“與柳屯田之‘曉風殘月’,可稱送别詞中雙絕,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說過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遠去的西邊方向,望極天邊,而欷歔歎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這首詞寫情細膩、沉着,語句起伏頓挫,結構上層層伸展,時空變幻靈動飛揚,過渡自然,風格上哀怨而渾雅,堪稱送别懷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紹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檢,不爲州裏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遊太學,有俊聲」。神宗時擢爲試太學正。元四年(1089)出爲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紹聖四年(1097)還朝,任國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書郎,曆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甯波)任入秘書監,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宣和二年(1120)移知處州(今浙江麗水),值方臘起義,道梗不赴。未幾罷官,提舉南京鴻慶宮,輾轉避居于錢塘、揚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宋史》、《東都事略》與《鹹淳臨安志》均有傳。《宋史·藝文志》著錄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清人厲鹗《宋詩紀事》輯得其佚詩六首,今人羅忼烈又輯得古近體詩三十四首。周邦彥「負一代詞名」(張炎《詞源》卷下),其詞「渾厚和雅」(《詞源》),「缜密典麗」(劉肅《陳元龍集注〈片玉集〉序》,對後世影響較大。

原文赏析: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拼音解读
hé qiáo sòng rén chù ,liáng yè hé qí 。xié yuè yuǎn duò yú huī 。tóng pán zhú lèi yǐ liú jìn ,fēi fēi liáng lù zhān yī 。xiàng jiāng sàn lí huì ,tàn fēng qián jīn gǔ ,shù miǎo cān qí 。huá cōng huì yì ,zòng yáng biān 、yì zì háng chí 。
tiáo dì lù huí qīng yě ,rén yǔ jiàn wú wén ,kōng dài chóu guī 。hé yì zhòng hóng mǎn dì ,yí diàn bú jiàn ,xié jìng dōu mí 。tù kuí yàn mài ,xiàng cán yáng 、yù yǔ rén qí 。dàn pái huái bān cǎo ,xī xū lèi jiǔ ,jí wàng tiān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注释①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②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③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④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⑤ 班草:布草而坐。⑥ 欷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相关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时刻。 

  “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宣和二年(1120)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宋史》、《东都事略》与《咸淳临安志》均有传。《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清人厉鹗《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今人罗忼烈又辑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周邦彦「负一代词名」(张炎《词源》卷下),其词「浑厚和雅」(《词源》),「缜密典丽」(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对后世影响较大。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8065.html

上一篇:“长记别伊时

下一篇: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