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发布时间:2021-11-26 22:30:02

出自宋代王沂孫的《掃花遊·秋聲》

商飙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頓驚倦旅。背青燈吊影,起吟愁賦。斷續無憑,試立荒庭聽取。在何許。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正老耳難禁,病懷凄楚。故山院宇。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避無處。這閑愁、夜深尤苦。

【賞析】

  歐陽修在《秋聲賦》雲“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飒,忽奔騰而砰湃。……”發端三句即由此化來。商飙乍發,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寫秋風乍起,秋聲随作的聲勢。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時,商聲主西方屬秋,秋風故雲商飙。概括了歐陽修洋洋灑灑幾十字所作的描寫。“乍發、漸、初聞、還住”一系列支作,将秋聲散在的聽覺形象寫得起伏宛然、張弛有緻,将秋風秋聲寫得姿态卓立、聲勢宛然。“頓驚倦旅”,寫詞人聞秋聲感羁旅之苦,詞人的境遇較爲凄慘。“頓驚”與“乍發”呼應,将秋聲與情懷拍合一處。筆勢轉折。秋聲是人驚起時所聞,倦旅之懷是聞秋聲所發。詠秋聲意在于其情,故意境頓深。“驚”字承前之秋聲,熔鑄行旅之夢被打斷的緣起與驚醒後的神态;啓後之倦旅,它又是對秋聲觸目驚心的心态。“背青燈吊影”,寫詞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種凄涼的心境:形單影隻,獨影孤燈,本已情傷。燈影的幽冷搖曳動蕩不定,秋聲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頓生,隻好借賦詠,抒發心中愁緒。

  下面由心情又轉寫秋聲。“斷續無憑”這裏則寫有意追尋秋聲。“試立荒庭聽取。”一句以“聽取”的方式追尋時斷時續終于悄然無息的秋聲,通過客舍到荒庭的轉換,爲從聽覺轉至視覺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過渡。以下秋聲已住,無處追尋,仿佛秋聲留下的足迹。“無憑”是感覺,“但有”是視覺,樹葉落後更覺峥嵘。在秋聲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寫法獨到,即見無處尋聲,卻有迹可見的水盡雲生,在凝重質實中見出清剛流轉。

  上片秋聲是所聞、所感、所見。“迢遞歸夢阻”是上片“頓驚倦旅”的進一步鋪陳。“歸夢”爲秋聲所斷,在“倦旅”中,思鄉之情段段。“歸夢阻”之“阻”,一表歸夢爲秋聲所斷,二表時間渺渺,空間遙遙,夢醒後也有家難歸。有家不能歸,是爲不幸,歸夢都難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聞秋聲且見落葉飄零之形色,愈益感發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過之矣。“阻”所隐含的秋聲驚夢,“老耳難禁”暗示的凄楚秋聲,均處處遙遙切合題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較爲豐裕自如。

  既然歸期遙遙,就隻有異鄉的秋夜遙想故鄉,自我慰藉,詞人在秋聲中展開對故鄉的想象:孤雁唳鳴,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異鄉所聞秋聲,愁苦交織,令人腸斷心碎。思鄉或歸家能解脫愁懷,豈料客居愁,歸家更愁。“避無處”,這愁又是與秋聲相感發的,秋聲無處不在,此愁也無有已時,這是秋聲所感發的愁懷的第三層曲折。将秋聲與愁懷推至悲苦不堪的極緻,筆緻極爲拙重含蓄。“這閑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閑”,是以輕淡之筆寫郁結之情。绾合種種愁思一處,在夜深人靜、無可訴說的背景之中,顯得格外“尤苦”。

  這首詞有很新穎之處,無論在詠物賦情,還是在布局構思上。在詞中表達了一種倦旅思歸、欲歸不能、老病纏身的難言之痛、亡國之恨和身世之悲。

  • 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 相關内容:
  • 民感桑林雨,雲施李靖龍。
  •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 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 高齋今夜雨,獨卧武昌城。
  • 獨倚危欄,神遊無際,天地猶嫌隘。
  • 賈傳自憐多感慨,東門何意泥孤虛。
  • 詩詞名句

出自宋代王沂孙的《扫花游·秋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赏析】

  欧阳修在《秋声赋》云“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发端三句即由此化来。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写秋风乍起,秋声随作的声势。古代用五音和方位配春夏秋冬四时,商声主西方属秋,秋风故云商飙。概括了欧阳修洋洋洒洒几十字所作的描写。“乍发、渐、初闻、还住”一系列支作,将秋声散在的听觉形象写得起伏宛然、张弛有致,将秋风秋声写得姿态卓立、声势宛然。“顿惊倦旅”,写词人闻秋声感羁旅之苦,词人的境遇较为凄惨。“顿惊”与“乍发”呼应,将秋声与情怀拍合一处。笔势转折。秋声是人惊起时所闻,倦旅之怀是闻秋声所发。咏秋声意在于其情,故意境顿深。“惊”字承前之秋声,熔铸行旅之梦被打断的缘起与惊醒后的神态;启后之倦旅,它又是对秋声触目惊心的心态。“背青灯吊影”,写词人身受漂泊不定、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和一种凄凉的心境:形单影只,独影孤灯,本已情伤。灯影的幽冷摇曳动荡不定,秋声相和。使人倦旅之心顿生,只好借赋咏,抒发心中愁绪。

  下面由心情又转写秋声。“断续无凭”这里则写有意追寻秋声。“试立荒庭听取。”一句以“听取”的方式追寻时断时续终于悄然无息的秋声,通过客舍到荒庭的转换,为从听觉转至视觉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过渡。以下秋声已住,无处追寻,仿佛秋声留下的足迹。“无凭”是感觉,“但有”是视觉,树叶落后更觉峥嵘。在秋声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写法独到,即见无处寻声,却有迹可见的水尽云生,在凝重质实中见出清刚流转。

  上片秋声是所闻、所感、所见。“迢递归梦阻”是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归梦”为秋声所断,在“倦旅”中,思乡之情段段。“归梦阻”之“阻”,一表归梦为秋声所断,二表时间渺渺,空间遥遥,梦醒后也有家难归。有家不能归,是为不幸,归梦都难成,又何幸焉。客居的孤寂中闻秋声且见落叶飘零之形色,愈益感发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过之矣。“阻”所隐含的秋声惊梦,“老耳难禁”暗示的凄楚秋声,均处处遥遥切合题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较为丰裕自如。

  既然归期遥遥,就只有异乡的秋夜遥想故乡,自我慰藉,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避无处”,这愁又是与秋声相感发的,秋声无处不在,此愁也无有已时,这是秋声所感发的愁怀的第三层曲折。将秋声与愁怀推至悲苦不堪的极致,笔致极为拙重含蓄。“这闲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闲”,是以轻淡之笔写郁结之情。绾合种种愁思一处,在夜深人静、无可诉说的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尤苦”。

  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071.html

上一篇: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下一篇: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