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发布时间:2021-11-18 18:31:41

出自唐代杜甫的《歲暮》

歲暮遠爲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作客異鄉,年關已經臨近;邊防前線,戰争還在進行。
警報傳來,敵人進犯雪嶺;軍鼓號角,響聲振動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犧牲;朝廷大員,可有一人請纓?
國難當頭,豈敢吝惜性命;報效無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釋
①“歲暮”句: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嶺: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終年積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縣),梓州濱臨涪江。
④請纓:将士自告奮勇請命殺敵,語本《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羁南越王而緻之阙下。”

【賞析】

  這首詩的詩題“歲暮”二字,在直觀上有一種“歲雲暮矣多北風”的凄涼之感,且二字均仄聲,讀來更抑郁寡歡,仿佛給全詩定了一種低沉的調子,罩上一層黯淡的色彩。

  首聯“歲暮遠爲客”,“遠”字不是對成都草堂言,而是對河南老家言。詩人流寓西蜀,一直過着寄人籬下的羁旅生活,故有“遠爲客”之歎。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靜,所以接下去便說“邊隅還用兵”。“還用兵”之“還”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雖避地西蜀,暫得一席安身之所,沒想到這裏仍有戰争。另外,“還”字又有又、複意,意謂中原戰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亂剛平,而吐蕃之侵襲又至,戰亂似永無甯日。 “還”字隐含詩人對生活和時局的失望與歎息。于此可見杜甫煉字的功力,極爲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辭警意豐,耐人咀嚼。當時吐蕃的威脅日益嚴重,當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隴,十月攻入長安,唐代宗出奔陝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維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雲山新築二城,西川節度使高适不能抵禦,全川爲之震動。

  颔聯“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體寫吐蕃侵蜀之事。“煙塵”,吐蕃兵馬過處塵土蔽天,代指吐蕃軍隊。“鼓角動江城”寫備戰情形。“動”字既顯出戰争的緊迫,形勢的嚴重,又寫出吐蕃入侵給社會帶來的動蕩。這一聯相當警策生動,前句寫雪嶺,後句寫江城;前句寫吐蕃,後句寫唐軍;前句是所聞,後句是親見;一遠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寫出吐蕃來勢之猛和在社會上引起的震動。

  頸聯“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來的情況,又是對安史之亂以來時局的高度概括。在内憂外患的夾擊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國家處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誰請纓”一句,是杜甫對當時那些貪祿戀位、庸懦無能的文武大臣的諷刺和責問,表現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憤怒。杜甫和他們不同,他早年就懷有“緻君堯舜”的宏願,當此國家危殆、生民塗炭之際,更激發了他舍身報國的意願。

  尾聯“濟時敢愛死”,爲濟時活民,豈敢愛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請纓”的,但是雖有捐軀之志,卻無報國之門。自從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籬下,連生活尚且經常發生危機,哪有機會和條件過問國事。“寂寞壯心驚”,在客居邊隅的寂寞歲月中,壯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詩人便感到憤激,不由得拍案驚起,心如刀割。

  這首詩,前四句主要陳時事,後四句主要抒懷抱,層次清楚,結構井然,語無虛設,字字中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殷憂和關注,對國家的熱愛,對庸懦無能的文武大員的失望和譴責,也抒發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壯志難酬的苦悶。全詩出語渾樸,感情摯厚;語言精簡,音韻律工諧。

  這首詩的藝術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辭手法,颔聯中的“煙塵”代邊境戰争;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争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而且還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爲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杜甫對國事的深深憂慮。又如“對偶”和“雙關”手法,詩題“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杜甫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這首詩還運用了虛實結合描寫手法,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杜甫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杜甫“敢愛死”對比;杜甫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争前後對比;詩歌開頭“遠爲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

  •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相關内容:
  •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
  •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
  •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 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
  • 鼙鼓動時雷隐隐,獸頭淩處雪微微。
  • 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
  • 詩詞名句

出自唐代杜甫的《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释
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赏析】

  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色彩

  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力,极为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辞警意丰,耐人咀嚼。当时吐蕃的威胁日益严重,当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陇,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维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抵御,全川为之震动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出语浑朴,感情挚厚;语言精简,音韵律工谐。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这首诗还运用了虚实结合描写手法,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6714.html

上一篇: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

下一篇: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