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发布时间:2021-10-26 10:01:22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挂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栖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風。
張挂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
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勢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隐與君同。

注釋
1.彭蠡湖:即今鄱陽湖。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義名匡早。
2.太虛:古人稱天爲太虛。“太虛”二句:古諺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3.月暈:月亮周圍所起的一圈光氣。
4.知天風:古人有“月暈而風”的說法,所以舟子憑月暈而知道即将起風。
5.挂席:懸挂起船帆,謂開船。
6.明發:天亮,拂曉。
7.匡阜:廬山别名。廬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總名匡廬。
8.九江:即指浔陽江。
9.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顔色的兩字,都帶“黑”旁。
10.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顔料,古代婦女用來畫眉。
11.峥嵘:形容山高的兩字,都帶“山”旁。
12.當:聳立。
13.曙空:明朗的天空。
14.香爐:香爐峰。廬山的北峰狀如香爐,故名。
15.尚子:即尚長,東漢時的隐士。《高士傳》記載:“尚長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畢,斷決家事不相關,當如他死。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不知所終。”
16.遠公:即慧遠,晉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廬山。
17.限:束縛。于役:有事遠行。《詩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體,自謙之辭。
19.星霜:星宿,一年循環周轉一次。霜,每年因時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20.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21.畢趣:“畢”應作“盡”講,“趣”指隐逸之趣。

【賞析】

  孟浩然寫山水詩往往善于從大處落筆,描繪大自然的廣闊圖景。第一二兩句就寫得氣勢磅礴,格調雄渾。遼闊無邊的太空,懸挂着一輪暈月,景色微帶朦胧,預示着“天風”将要來臨。“月暈而風”,這一點,“舟子”是特别敏感的。這就爲第三句“挂席候明發”開辟了道路。第四句開始進入題意。雖然沒有點明彭蠡湖,但“渺漫”這個雙聲詞,已顯示出煙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進一步扣題。“匡阜”是廬山的别稱。作者“見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進中,“勢壓九江雄”的“壓”字,寫出了廬山的巍峨高峻。“壓”字之前,配以“勢”字,頗有雄鎮長江之濱,有意“壓”住滔滔江流的雄偉氣勢。這不僅把靜卧的廬山寫活了,而且顯得那樣虎虎有生氣。以下四句,緊扣題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葉扁舟,遠望高山,卻是一片“黛色”。這一“黛”字用得好。“黛”爲青黑色,這既點出蒼翠濃郁的山色,又暗示出淩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時間的推移,東方漸漸顯露出魚肚白。高聳的廬山,在“曙空”中,顯得分外妩媚。天色漸曉,紅日東升,廬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爐峰,抹上一層日光,讀者是不難想象其美麗的。而“瀑水噴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贊歎不已。以虹爲喻,不僅表現廬山瀑布之高,而且顯示其色。飛流直下,旭日映照,煙水氤氲,色如雨後之虹,高懸天空,顯得絢麗多彩。

  這樣秀麗的景色,本該使人流連忘返,然而,卻勾起了作者的滿腹心事。“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脫隐逸的思想。東晉高僧慧遠,他本來是要到羅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屆浔陽,見廬峰清淨,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東林。“追”“懷”二字,包含了作者對這兩位擺脫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麽敬仰和愛戴;“我來限于役”以下四句,顯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爲“于役”,是因爲他還要繼續到長江下遊江浙等省的廣大地區去漫遊,如今整個行程還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時間卻将要完了。“淮海”、“星霜”這個對偶句,用時間與地域相對,極爲工穩而自然,這就更突出了時間與空間的矛盾,從而顯示出作者急迫漫遊的心情。這對“久欲追尚子”兩句說來是一個轉折,表現了隐逸與漫遊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畢趣當來同”,對以上四句又是一個轉折。末兩句暗寓出詩人不留在廬山,但将來還是要與“岩栖者”共同歸隐的,表現出詩人對廬山的神往之情。

  這雖是一首古詩,但對偶句相當多,工穩、自然而且聲調優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當曙空”中的“黯黮”與“峥嵘”,都是疊韻詞。不僅意義、詞性、聲調相對,連字形也相對了。《全唐詩》稱孟詩“伫興而作,造意極苦”,于此可見一斑。此詩結構極爲緊密。由“月暈”而推測到“天風”,由“舟子”而寫到“挂席”,坐船當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見廬山。這種聯系都是極爲自然的。廬山給人第一個印象是氣勢雄偉;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絢麗多彩。見廬山想到“尚子”和“遠公”,然後寫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順理成章,句句相連,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毫無跳躍的感覺。作者巧妙地把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化,思想的矛盾,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正是它結構之所以緊密的秘密所在。

  •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相關内容:
  • 夢斷刀頭,書開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 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
  • 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 相思不作勤書禮,别後吾言在訂頑。
  • 懷春情不斷,猶帶相思舊子。
  • 織錦相思樓影下,钿钗暗約小簾間。
  • 天街曾醉美人畔,涼枝移插烏巾。
  • 細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 詩詞名句

以上就是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
1.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2.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4.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5.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6.明发:天亮,拂晓。
7.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8.九江:即指浔阳江。
9.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10.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11.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12.当:耸立。
13.曙空:明朗的天空。
14.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15.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16.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17.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19.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20.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21.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以上就是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5543.html

上一篇: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下一篇:"此曲有意无人传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