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8 08:18:43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子革對靈王》

  楚子狩于州來,次于颍尾,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嚣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楚子次于乾溪,以爲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複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仆析父從。右尹子革夕,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爲分,王其與我乎?”

  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筚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将唯命是從,豈其愛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

  對曰:“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子與有勞焉。諸侯其畏我乎?”對曰:“畏君王哉!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請曰:“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敢請命。”王入視之。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将斬矣。

。”

  王出,複語。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曰:“臣嘗問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車轍馬迹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于祗宮。臣問其詩而不知也;若問遠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王揖而入,饋不食,寝不寐,數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難。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複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溪?”

譯文及注釋

譯文楚靈王到州來冬獵,駐紮在颍尾,派蕩侯、潘子、司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領軍隊包圍徐國以恐吓吳國。楚王駐紮在乾溪,作爲他們的後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國羽衣,翠鳥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進見,楚王會見他,脫去帽子、披風,丢掉鞭子,和他談話,說:“從前我們先王熊繹與齊國的呂伋、衛國的王孫牟、晉國的燮父、魯國的伯禽同時事奉周康王,四國都有分賜的寶器,唯獨我國沒有。現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爲分賜绐我國的寶器,周王會給我嗎?

”于革回答說:“會給君王啊!從前我們先王熊繹在偏僻的荊山地方,柴車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隻有這桃木做的弓、棗木做的箭來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齊,是周王的舅父;晉及魯、衛,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國因此沒有分賜到寶器,而他們都有。現在周室與上述四國都服侍君王,将會唯命是從,豈會吝惜九鼎?”楚王說:“從前我們的遠祖伯父昆吾,住在許國舊地,現在鄭國人貪圖那裏的田地有利,而不給我們。我們如果向他們要求,會給我們嗎?”子革回答說:“會給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鄭因豈敢吝惜田地?” 楚王說:“從前諸侯認爲我國偏遠而畏懼晉國,現在我們大力修築陳、蔡、東、西不羹四個城邑,兵賦都達到兵車一千輛,你參與其事是有功勞的,諸侯會畏懼我們嗎?”子革回答說:“會畏懼君王啊!單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懼了,再加上楚國,豈敢不畏懼君王嗎!”這時工尹路請示說:“君王命令破開圭玉裝飾斧柄,冒昧請君王指示。”楚王進去察看。仆析父對于革說:“您,是楚國有聲望的人,現在和君王說話好象回聲一樣應和,國家會怎麽樣呢?”子革說:“我磨快言語的刀刃以待時機,君王出來,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楚王出來,又接着談話。左史倚相從面前小步

快速走過,楚王說:“這個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這個人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樣的古書。”子革回答說:“下臣曾經問過他,從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車轍馬迹。祭公謀父作了《祈招》的詩篇來制止穆王的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宮壽終正寝。下臣問他詩句卻不知道。如果問年代久遠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說:“你能嗎?”子革回答說:“能。那首詩說:‘《祈招》的音樂和諧,表現了美德的聲音。想起我們君王的氣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沒有象醉飽一樣的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進去了,有好幾天,送上飯不吃,躺下睡不着,還是不能自己克制,以緻遇到禍難。 孔子說;“古時有記載說:‘克制自己,回到禮儀上來,這就是仁。’說得真好啊!楚靈王如果能象這樣,豈會在乾溪受辱?”

注釋雨雪:下雪。皮冠:皮帽。秦複陶:秦國贈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裝飾的披肩。舄:鞋。仆析父:楚大夫。右尹:官名。夕:晚上谒見。舍:放下。熊繹:楚國始祖。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齊、衛、晉、魯四國的始祖。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四國:指齊、衛、晉、魯。鼎:夏、商、周三代視爲傳國之寶。辟:同“僻”。荊山:

楚人的發祥地,今湖北南漳縣西。筚路:柴車。藍縷:破爛的衣服。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棗木)做的箭。共:同“供”。 齊,王舅也:周成王的母親是姜太公的女兒。昆吾:楚的遠祖,曾住在許地。許:周初分封的諸侯國。陳、蔡:本爲周武王所封的諸侯國,後來爲楚所滅。不羹:地名,有東西二邑。賦:指兵車。四國:指陳、蔡、和東西不羹。

作者簡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爲魯國太史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子革对灵王》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译文注释

译文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

”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 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

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 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注释雨雪:下雪。皮冠:皮帽。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舄:鞋。仆析父:楚大夫。右尹:官名。夕:晚上谒见。舍:放下。熊绎:楚国始祖。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四国:指齐、卫、晋、鲁。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辟:同“僻”。荆山:

楚人的发祥地,今湖北南漳县西。筚路:柴车。蓝缕:破烂的衣服。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枣木)做的箭。共:同“供”。 齐,王舅也: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昆吾:楚的远祖,曾住在许地。许:周初分封的诸侯国。陈、蔡:本为周武王所封的诸侯国,后来为楚所灭。不羹:地名,有东西二邑。赋:指兵车。四国: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500.html

上一篇:年来强半在天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催行色、短亭春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