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发布时间:2021-10-11 19:58:21

出自五代歐陽炯的《南鄉子·路入南中》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擡素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路入嶺南腹地,水邊的蓼花紫紅,映着棕桐葉的暗綠。一場微雨之後,家家把紅豆采集,樹下翻揚纖纖細手,一雙雙雪白如玉。

注釋
⑴南中:猶言南國。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詩:“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⑵桄(guāng)榔:南方常綠喬木,棕桐樹之一種,亦稱“砂糖椰子”,其幹高大,多産在中國的南方。暗:一作“裏”。蓼(liǎo):水草之一種。
⑶紅豆:紅豆樹産于嶺南,秋日開花,其實成豆莢狀,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鮮紅,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纖纖擡素手:即“擡纖纖素手”的倒文。

【賞析】

  花間詞人中,歐陽炯和李珣都有若幹首吟詠南方風物的《南鄉子》詞,在題材、風格方面都給以描寫豔情爲主的花間詞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頭兩句寫初入南中所見。桄榔樹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雖非南國特有,但也以南方水鄉澤國爲多,所謂“紅蓼花寒水國秋”可證。恍榔樹葉深綠,故說“暗”。“枕榔葉暗蘿花紅”,一高一低,一綠一紅,一是葉一是花,一岸上一水邊,互相映襯,勾畫出了南中特有的風光,并寫出了它給予作者的第一個鮮明印象。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上兩句所寫的,還是靜物,這裏進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動。紅豆也爲南中所恃有,嶺南天熱。微雨過後,業己成熟的紅豆莢正待采摘。故有“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的描寫。這兩句将南中特有的物産和風習、人物活動揉合在一起,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風情畫,透出濃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氣息。

  “樹底纖纖擡素手。”采摘紅豆的,多是婦女,所以遠遠望去,但見兩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樹下,時時隐現着紅妝女一的倩麗身影和她們的纖纖皓腕。這是南中風物的寫實。但這幅畫圖卻因爲有了這一筆,整個地靈動起來了,顯現出了一種動人的風的。紅豆又稱相思子。王維的《相思》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這流傳衆口的詩篇無形中賦予了這索手收紅豆的日常勞動以一種動人遐想的詩意美。面對這幅鮮麗而富于溫馨氣息的畫圖,呼吸着南國雨後的清新空氣,詞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鄉子》單調字數不到三十,格調比較輕快。結句的含蘊耐味顯得格外重要。歐陽炯的這首就是既形象鮮明如畫,又富于餘思的。

  《栩莊漫記》對歐陽炯的《南鄉子》八首作了一個總評曰:“《南鄉子》八首,多寫炎方風物,不知其以何因緣而注意及此?炯蜀人,豈曾南遊耶?然其詞寫物真切,樸而不俚,一洗绮羅香澤之态,而爲寫景紀俗之詞,與李珣可謂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間集》中,這樣樸質清新的風土人情詞作,是别具韻味的。

  • 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擡素手。 相關内容:
  •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
  • 醉後莫思家,借取師師宿。
  •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
  • 記得年時臨上馬,看人眼淚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
  • 風暖有人能作伴,日長無事可思量。
  • 爲有書來與我期,便從蘭杜惹相思。
  • 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
  • 君思颍水綠,忽複歸嵩岑。
  • 詩詞名句

出自五代欧阳炯的《南乡子·路入南中》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注释
⑴南中:犹言南国。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guāng)榔:南方常绿乔木,棕桐树之一种,亦称“砂糖椰子”,其干高大,多产在中国的南方。暗:一作“里”。蓼(liǎo):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纤纤抬素手:即“抬纤纤素手”的倒文。

【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红豆又称相思子。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4794.html

上一篇:忆君迢迢隔青天

下一篇: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