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04:00:05

出自金朝元好問的《驟雨打新荷》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賞析一

  上片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看作者鋪叙的層次,可說是漸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筆着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蔭,并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出夏令。然後,在此萬綠叢中,點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兒,專指“乳燕雛莺”,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也是剛出蟲蛻,踞高柳而長鳴,“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在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閣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筆生花,在熱烈、喧鬧的氣氛中特别叙寫了一場驟雨。這雨決非煞風景,它是過路的陣雨,既給盛夏帶來涼意,又替畫面作了潤色。驟雨持續時間不長,卻剛好“打遍新荷”,引人聯想到“瓊珠亂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畫圖中”。此乃曲中一段絕妙好辭,無怪“一時傳播”(《雨村曲話》卷上)。

 

  下曲即景抒懷,宣揚淺斟低唱,及時行樂的思想。主調既是低沉的,又是曠達的。在用筆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換作白描抒寫。“良辰美景”句總括前文,言如此好景,應盡情欣賞,不使虛過。“窮通前定”(命運的好壞乃前世注定)是一種宿命論的說法,作者這樣說,旨在“何苦用張羅”,即反對費盡心機的鑽營。這種曠達的外表,仍掩飾不住作者内心的苦悶,“命友邀賓玩賞”二句,謂人生樂趣在流連光景、杯酒,這是從六朝以來,封建士大夫在無所作用之際典型的人生态度。因爲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會使他們感到心驚,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幾可以忘懷一時,取得片刻的麻醉。

  應該指出,下曲表現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時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對于自然美的發現和再造上,作者卻是做得相當出色和成功。數百年來讀者津津樂道的,不是曲中論道之語,而是那“驟雨打新荷”的生機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濃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寫法與詞相近,這是因爲在宋元之交,詞、曲均稱樂府,都是被諸管弦,傳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詞曲分疆并不甚嚴。《蓮子居詞話》認爲此曲作詞調,就是這個緣故。具有詞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個特點。

賞析二

  《唐詩三百首》中,隻有兩

首是專抒夏日好處的,一首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一首是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不約而同,都突出了“涼”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濃烈和熱鬧得多,文人卻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先要爲自己留一塊虛靜的涼蔭。也許這是因爲在夏季的炎熇中,澄懷滌煩是娛目遊心的首要前提,有“閑情”才有“逸緻”。

  本篇前半繪寫夏日園亭的自然景色,首先也是強調“涼多”。這是從池塘水閣遍布的一片“綠葉陰濃”來呈現的,屏絕了驕陽和暑氣,構築了理想的适于憩息的清涼世界。作者寫的是“陰濃”,卻不忘點明“綠葉”。因爲随後兩句便叙出了“朵朵蹙紅羅”的石榴花,紅綠相映,繪出了園亭夏景的濃烈色彩。這五句的基調是靜谧的,于是作者又搜索到了園中的聲:“老燕攜雛弄語,對高柳鳴蟬相和。”燕子呢喃,蟬鳴高柳,表現了萬物的安适自得,這不僅沒有破壞甯和的氛圍,反而更增添了夏景的恬美。在“偏趁涼多”的澄懷意境中,去進一步發現和領略夏令的美感,這是詩人高出一籌之處。

  最值得稱妙的是詩人并不以此爲滿

足,而是在寫景的結尾添出一場“驟雨”。雨點“似瓊珠亂撒”,跳躍奔放,“打遍新荷”,曆曆如聞,這一切都表現出詩人對它的欣賞。這一場驟雨的洗禮推出了一番全新的景象,不同于疊床架屋的泛泛之筆,但它的别開生面,卻使前時的種種美感錦上添花。“涼多”是不用說了,從“選色”的方面看,它增出了“新荷”,且使前時的池亭水閣、綠樹紅花在“雨過”後更爲明潔、澤潤;從“征聲”的一面說,燕語蟬鳴可能有一時的沉默,而“驟雨打新荷”的琤琮聲卻不啻是一支更爲動聽的樂曲,且仍有愈喧愈靜、以鬧助恬之妙。作者以之作爲“良辰美景”的充分體現,并随之接出“休放虛過”的感慨,我們是能深會其心的。

  曲的下片轉入抒寫感慨的内容,一是人生苦短,二是窮通有命,于是得出了及時行樂的結論。這種感想本屬于老生常談,但我們并不覺陳腐可厭,正是因爲它得自即景抒情,而前時的寫景已作了成功的鋪墊。一來是上片的景語中确實充分集中了夏日的“良辰美景”,值得不計代價地去“玩賞”、“酩酊”;二來是詩人在叙景中洋溢着一派隐逸脫俗的天趣,“何用苦張羅”,便帶有蔑視奔競、看破紅塵的高士風味;三來是“驟雨打新荷”這一自然現象的變化與“兩輪日月,來往如梭”的人世社會

的變化同有可味之處,順适自然,委運任化,也就有了邏輯上的聯系。“人生如夢”四字算得耳熟能詳了,但我們讀了蘇東坡“大江東去”的《念奴嬌》,照樣覺得震铄耳目。可見一首成功的文學作品,于自身的藝術美感之外,還往往能激起讀者對人生常理的深思與共鳴。

  這是作者在《小聖樂》曲調基礎上的自度曲,問世後流播人口,“名姬多歌之”。筆記載趙孟钊蘸笤诟梵凵鹹枧壯飼鋅魇小爸魅俗雜脅字奕ぃ聞願璋籽┐省敝洌蛾「肌罰?杉飼隕⑶某醮醇襖┐笥跋欤鹆瞬恍〉淖饔謾T缙谖娜說淖遠壬⑶局适譴剩嘁源史ㄎ徊煌谕砥谒未實氖撬渖狹吮鼻墓鳌!端目馊樽苣刻嵋罰骸白運握匝逅嘁躍渥峙湫陝潰煊星住V獵纭噸栌甏蛐潞傘分啵蛴鲇隆保阒賦隽蘇庖惶氐恪Q韻亂燦惺喲飼⑶街娴暮狻Ⅻ/p>創作背景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時,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發了作者深深的苦悶。

作者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

史院編修,曆鎮平、南陽、内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赏析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好坏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赏析二

  《唐诗三百首》中,只有两

首是专抒夏日好处的,一首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首是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不约而同,都突出了“凉”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浓烈和热闹得多,文人却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先要为自己留一块虚静的凉荫。也许这是因为在夏季的炎熇中,澄怀涤烦是娱目游心的首要前提,有“闲情”才有“逸致”。

  本篇前半绘写夏日园亭的自然景色,首先也是强调“凉多”。这是从池塘水阁遍布的一片“绿叶阴浓”来呈现的,屏绝了骄阳和暑气,构筑了理想的适于憩息的清凉世界。作者写的是“阴浓”,却不忘点明“绿叶”。因为随后两句便叙出了“朵朵蹙红罗”的石榴花,红绿相映,绘出了园亭夏景的浓烈色彩。这五句的基调是静谧的,于是作者又搜索到了园中的声:“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燕子呢喃,蝉鸣高柳,表现了万物的安适自得,这不仅没有破坏宁和的氛围,反而更增添了夏景的恬美。在“偏趁凉多”的澄怀意境中,去进一步发现和领略夏令的美感,这是诗人高出一筹之处。

  最值得称妙的是诗人并不以此为满

足,而是在写景的结尾添出一场“骤雨”。雨点“似琼珠乱撒”,跳跃奔放,“打遍新荷”,历历如闻,这一切都表现出诗人对它的欣赏。这一场骤雨的洗礼推出了一番全新的景象,不同于叠床架屋的泛泛之笔,但它的别开生面,却使前时的种种美感锦上添花。“凉多”是不用说了,从“选色”的方面看,它增出了“新荷”,且使前时的池亭水阁、绿树红花在“雨过”后更为明洁、泽润;从“征声”的一面说,燕语蝉鸣可能有一时的沉默,而“骤雨打新荷”的琤琮声却不啻是一支更为动听的乐曲,且仍有愈喧愈静、以闹助恬之妙。作者以之作为“良辰美景”的充分体现,并随之接出“休放虚过”的感慨,我们是能深会其心的。

  曲的下片转入抒写感慨的内容,一是人生苦短,二是穷通有命,于是得出了及时行乐的结论。这种感想本属于老生常谈,但我们并不觉陈腐可厌,正是因为它得自即景抒情,而前时的写景已作了成功的铺垫。一来是上片的景语中确实充分集中了夏日的“良辰美景”,值得不计代价地去“玩赏”、“酩酊”;二来是诗人在叙景中洋溢着一派隐逸脱俗的天趣,“何用苦张罗”,便带有蔑视奔竞、看破红尘的高士风味;三来是“骤雨打新荷”这一自然现象变化与“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的人世社会

的变化同有可味之处,顺适自然,委运任化,也就有了逻辑上的联系。“人生如梦”四字算得耳熟能详了,但我们读了苏东坡“大江东去”的《念奴娇》,照样觉得震铄耳目。可见一首成功的文学作品,于自身的艺术美感之外,还往往能激起读者对人生常理的深思与共鸣。

  这是作者在《小圣乐》曲调基础上的自度曲,问世后流播人口,“名姬多歌之”。笔记载赵孟钊蘸笤诟梵凵咸枧壮饲锌魇小爸魅俗杂胁字奕ぃ闻愿璋籽┐省敝洌蛾「肌罚?杉饲陨⑶某醮醇袄┐笥跋欤鹆瞬恍〉淖饔谩T缙谖娜说淖远壬⑶局适谴剩嘁源史ㄎ徊煌谕砥谒未实氖撬渖狭吮鼻墓鳌!端目馊樽苣刻嵋罚骸白运握匝逅嘁跃渥峙湫陕溃煊星住V猎纭吨栌甏蛐潞伞分啵蛴鲇隆保阒赋隽苏庖惶氐恪Q韵乱灿惺哟饲⑶街娴暮狻Ⅻ/p>创作背景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

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26500.html

上一篇: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 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赠王友道》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

    •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点评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