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9 15:03:43

出自唐代杜甫的《狂夫》

萬裏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篠 通:筱)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譯文及注釋

譯文萬裏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沒幾個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随遇而安,這就是滄浪。和風輕輕擁着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着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當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闊就變臉,早與我斷的來往,長久饑餓的小兒子,小臉凄涼,讓我愧疚而感傷。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裏了,無官無錢隻剩個狂放,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我就這麽狂!

注釋萬裏橋:在成都南門外,是當年諸葛亮送費祎出使東吳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萬裏橋的西面。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滄浪:指漢水支流滄浪江,古代以水清澈聞名。《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有随遇而安之意。筱(xiǎo):細小的竹子。娟娟淨:秀美光潔之态。裛(yì):滋潤。紅蕖:粉紅色的荷花。冉冉香:陣陣清香。厚祿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書斷絕:斷了書信來往。恒饑:長時間挨餓。填溝壑(hè):把屍體扔到山溝裏去。這裏指窮困潦倒而死。疏放:疏遠仕途,狂放不羁。

賞析

  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

成都時。詩題爲“狂夫”,當以寫人爲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相傳爲諸葛亮送費祎處,名“萬裏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即浣花溪),這一帶地處水鄉,景緻幽美。當年杜甫就在這裏營建草堂。飽經喪亂之後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曠放了。首聯“即滄浪”三字,暗寓《漁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萬裏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帶,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之中涵四專名,由于它們展現極有次第,使讀者目接一路風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迹。“萬裏”、百花”這類字面,使詩篇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态,爲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細雨天氣,光景别饒情趣:翠竹輕搖,帶着水光的枝枝葉葉明淨悅目;細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嬌豔,而微風吹送,清香可聞。颔聯結撰極爲精心,寫微風細雨全從境界見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極細膩生動。“含”比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愛護意味,則風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

、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則雨之細也不言而喻。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這從“淨”字可以體味(雨後翠筿如洗,方“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從“香”字可以會心(沒有微風,是嗅不到細香的)。這也就是通常使詩句更爲凝煉精警的“互文”之妙了。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淨;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置妥貼,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平添音韻之美。要之,此聯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作者的“晚節漸于詩律細”。

  前四句寫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然而與此并不那麽和諧的是詩人現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斷絕,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餓。“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緻“恒饑稚子色凄涼”。“饑而日恒,虧及幼子,至形于顔色,則全家可知”(蕭滌非《杜甫詩選》),這是舉一反三、舉重該輕的手法。頸聯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恒饑”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爲了粘對,從詩意看,則強調“恒饑”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即倒斃路旁無人收葬,意猶餓死。

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患難,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态度來對待生活打擊,這就是所謂“疏放”。詩人的這種人生态度,不但沒有随同歲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來越增強了。你看,在幾乎快餓死的境況下,他還興緻勃勃地在那裏贊美“翠筿”、“紅蕖”,美麗的自然風光哩!聯系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詩中,原不乏歌詠優美自然風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寫潦倒窮愁中開愁遣悶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處,在于它将兩種看似無法調合的情景成功地調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風含翠筿”、“雨裛紅蕖”的賞心悅目之景,一面是“凄涼”“恒饑”、“欲填溝壑”的可悲可歎之事,全都由“狂夫”這一形象而統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美景緻的描寫,不足以表現“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後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會失其所以爲“狂夫”。兩種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這種處理在藝術上是服從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創作背景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天

,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甯,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正作于這期間。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译文及注释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注释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恒饥:长时间挨饿。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

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

、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

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

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24745.html

上一篇: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 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赠王友道》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

    •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益的《塞下曲·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点评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

    •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廖燕的《粤王台怀古》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创作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