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忍听阳关第四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3:17:29

出自宋代蘇轼的《減字木蘭花·送别》

天台舊路。應恨劉郎來又去。别酒頻傾。忍聽陽關第四聲。劉郎未老。懷戀仙鄉重得到。隻恐因循。不見如今勸酒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劉晨、阮肇兩個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時經曆過的那條老路。遺恨劉晨歸來又離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裏傾倒。不忍聽《陽關曲》的第四聲。劉晨沒有變老。再次來到仙境,實是萬幸萬幸。隻怕你在仙鄉因循不離開,再也不能見到這次宴會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釋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名,又名減蘭。⑵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縣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台”。主峰華頂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台爲南嶽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發源于此。舊路:漢劉晨、阮肇兩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時經曆過的那條老路回到人間,再入仙境,比喻東坡曾在36歲時走進仕途,通判杭州,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稱走“舊路”。⑶劉郎:東漢劉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藥,爲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後劉重訪天台山,舊蹤渺然。後世稱去而複來的人爲“前度劉郎”。應恨:實爲反語,名爲遺恨,實是一種留戀心情。⑷别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裏傾倒。⑸陽關第四聲:《蘇轼文集》卷六七

七《記陽關第四聲》:舊傳陽關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聲。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複節奏。餘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曲因以名爲《渭城曲》或《陽關曲》。演唱時末時反複三遍,稱爲陽關四聲。此曲成爲曆代送行餞别的傳統音樂。⑹仙鄉:原指劉晨、阮肇天台山仙境,這裏借喻官場。⑺隻恐二句:獨怕朝廷因循拖時間,如劉、阮回來後已是兩百年了,見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認識的人了。

賞析

  上片,寫詞人再次來杭複又離去,在餞行席上産生的依依難舍的心情。第一、二句交代行蹤,表白戀情。“舊路”表明東坡重來杭州,“劉郎”詞人自指,引劉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藥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滄桑,時事速變。不說詞人再來杭州,已是蹤迹渺然,而隻說劉郎來又去成爲“應恨”。“來又去”,包涵着詞人黃州生活之後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别酒頻傾,忍聽陽關第四聲”,寫餞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傾倒,忍聽着别後那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别之音。字裏行間,飽含着詞人對杭州的眷戀,對西邊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厭倦之情

  下片,承上一轉,進一層渲染“懷戀”杭州“仙鄉”般的生活能否重新獲得。“劉郎未老,懷戀仙鄉重得到”,寫詞人第二次來杭州,“仙鄉”重現,發現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悅心情。“重得到”的是詞人特别值得“懷戀”的“仙鄉”道佛生活。在他經曆黃州的大劫之後,再次來到杭州,實是萬幸萬幸。最後兩句。寫詞人仍心有餘悸:怕隻怕朝廷“因循”舊路,誣陷忠良,我東坡這次别離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劉郎今又來”,能不能再度見到“勸酒人”。然而曆史是無情的,真的應驗了。東坡自此以後再沒有到過杭州了:“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時勸酒人。”

  全詞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再現了詞人第二次離開杭州前的矛盾心情,意欲複朝而又“懷戀”杭州。尤其引用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遇仙而隔世的故事,恰到好處,讓整個詞篇充滿了仙道色彩,從中可以窺見詞人驚魂未定的矛盾心緒仍未消失。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詞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學士知制诰兼侍讀。此詞爲離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蘇州。宣德郎馬忠玉、好友劉季孫等在西湖餞行。席上,詞人作此詞贈之。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

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送别》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译文注释

译文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⑵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⑶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⑷别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⑸阳关第四声:《苏轼文集》卷六七

七《记阳关第四声》: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声。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曲因以名为《渭城曲》或《阳关曲》。演唱时末时反复三遍,称为阳关四声。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⑹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⑺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赏析

  上片,写词人再次来杭复又离去,在饯行席上产生的依依难舍的心情。第一、二句交代行踪,表白恋情。“旧路”表明东坡重来杭州,“刘郎”词人自指,引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沧桑,时事速变。不说词人再来杭州,已是踪迹渺然,而只说刘郎来又去成为“应恨”。“来又去”,包涵着词人黄州生活之后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写饯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倾倒,忍听着别后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音。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对杭州的眷恋,对西边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下片,承上一转,进一层渲染“怀恋”杭州“仙乡”般的生活能否重新获得。“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写词人第二次来杭州,“仙乡”重现,发现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重得到”的是词人特别值得“怀恋”的“仙乡”道佛生活。在他经历黄州的大劫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实是万幸万幸。最后两句。写词人仍心有余悸:怕只怕朝廷“因循”旧路,诬陷忠良,我东坡这次别离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刘郎今又来”,能不能再度见到“劝酒人”。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真的应验了。东坡自此以后再没有到过杭州了:“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全词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词人第二次离开杭州前的矛盾心情,意欲复朝而又“怀恋”杭州。尤其引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个词篇充满了仙道色彩,从中可以窥见词人惊魂未定的矛盾心绪仍未消失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词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此词为离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苏州。宣德郎马忠玉、好友刘季孙等在西湖饯行。席上,词人作此词赠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忍听阳关第四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19587.html

上一篇: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