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1:11:25

出自宋代周密的《繡鸾鳳花犯·賦水仙》

楚江湄,湘娥乍見,無言灑清淚。淡然春意。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淩波路冷秋無際,香雲随步起。謾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冰弦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春思遠,誰歎賞、國香風味。相将共、歲寒伴侶,小窗淨、沉煙熏翠袂。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裏。譯文及注釋

譯文這水仙花,就是潇湘妃子無疑。我初見時,她在江邊伫立,默默無語,清淚滴滴。她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縷縷的哀思。她争個兒在東風裏搖曳,滿腔春情向誰寄?她步履輕盈地走來,帶着蕭瑟冷寂的秋意。隻要是她經過的地方,便有袅袅清香飄起。曾記得漢宮裏,那金銅仙人捧着承露盤,亭亭玉立在明月底。琵琶吟怨更多情,它能道盡水仙的幽怨無極。詩人枉自贊美芳香幽雅的蘭芷,卻不把高潔的水仙提及。有誰歎賞她的國香風味?誰誰理解她的渺遠幽思?我将與她相伴相依,共同度過嚴寒的冬日。明淨的小窗裏,我爲她燃起沉香熏素衣。每當幽夢醒來,見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燈影裏。

注釋繡鸾鳳花犯: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爲“犯調”,是将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爲豐富。楚江,楚地之江河,此處應指湘江。湄:河岸,水與草交接的地方。湘娥

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相傳二妃沒于湘水 ,遂爲湘水之神。此處喻水仙花。乍見:忽然看見;猛一見。芳思:美好的情思。淩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時步履輕盈,借指其人。語出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謾:徒,空。漢宮仙掌:漢武帝劉徹曾在建章宮前造神明台,上鑄銅柱、銅仙人,手托承露盤以儲甘露。亭亭:直立的樣子;獨立的樣子。冰弦 :指筝 。《長生殿·舞盤》;“冰弦玉柱聲嘹亮,鸾笙衆管音飄蕩 。”此處喻水仙。騷人:指屈原,其有《離騷》贊蘭芷芬芳。後亦泛指詩人,文人。芷(zhǐ):草本植物,開白花,有香氣。國香:指極香的花,一般指蘭、梅等。亦用于贊揚人的品德。此指水仙。歲寒:指歲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種植物。因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沉煙:指點燃的沉香。翠袂(mèi):喻水仙葉。幽夢:隐約的夢境。涓涓:細水緩流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詞寫得宛轉輕靈,工于寄托,于淡淡的語氣中寄寓詞人曲折蘊藉的情感,仍然具有自己新穎的角度和鮮明的個性。

  上片寫水仙。開端三句:“楚江泥,湘娥乍見,無言灑清淚。”詞人把水仙觀照爲湘娥

,用風神清潔、凝眸含淚的湘水之掩辣趁動人的情狀籠罩全仙徒然伫立着,無人愛憐,美好情思無所寄托,而一個“空”字則把詞人失意、怅惘、落寞的情緒流礴盡了,抒發出人品高潔而難有知音的慨歎,于詠物中寫出了詞人的心、情。“淩波路冷秋無際,香雲随步起”是由春入秋,秋是虛寫,是詞人的心理感受,散發出無邊萦瑟輕冷的寒意。“香雲随步起”描寫水仙之娜香缭繞上升,儀态袅娜。此詞寫到這裏,于淡淡的動人哀思的春意中給人增添了一份冷寂的秋感。讀者可體會得到這是詞人心境凄黯的寫照。上片結句“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當是由眼前景物水仙聯想到漢宮前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在明月下的亭亭玉影。詞人所感,與所謂“感時花濺淚”者同一苦衷。“漫”與上文的“空”字照應,宛轉地抒發了詞人對宋室的眷念但卻無所作爲的怅惘之懷。

  下片寫人惜水仙,進一步寫情思。“冰弦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怨”字道出了全詞主題。這幾句詞人命意用辭很有獨到之處:以有聲的冰弦比無聲的水仙,把視覺感受錯置爲聽覺感受,于視覺之外再獲得聽覺上的美感。下二句“春思遠,誰歎賞、國香風味”,傳統詩詞中常以蘭爲國香,這裏詞人則以水仙爲國香,認爲它春思悠遠,

韻味深長,感慨此國香風味不爲世人欣賞、憐愛,這與黃庭堅《次韻中玉水仙花》中的“可惜國香天不管,随緣流落小民家”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此,詞筆一轉,着重寫到自身,“相将共、歲寒伴侶”寫水仙與人相親相伴,共作歲寒之友。因水仙冬生,“歲寒”二字正切其性。在詞人看來,水仙絲毫不遜色于松、竹、梅歲寒三友。“小窗淨、沉煙熏翠袂”,寫在惜花者所居處,水仙擺放在明淨的小窗前,沉水香的縷縷輕煙缭繞着水仙抽出的綠葉。描寫得極其淡雅而意境清幽。結語“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裏”,寫惜花者一覺幽夢醒來時,燈影中目光迅速地被一枝身上帶着涓涓清露的水仙吸引住,語氣極淡,然清逸之韻使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借湘妃、洛神來寫水仙的芳魂玉魄,極力突出水仙飄逸高潔的品性。綜觀全詞,詠物凝神觀照、擺脫凡思,抒情宛轉輕靈、淡雅清幽,引事用典十分貼切,又注意到處處照應。作者的才情與功力由此篇可見一斑。

創作背景

  南宋末年,作者在奸臣幹預朝政,國勢衰亡的情勢下,有了躲避現實的想法。詞人想到水仙花和自己處世一樣,于是作者借物排遣愁思、淨化自身心靈寫下這首詞。

作者簡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

、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爲義烏縣(今年内屬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號四水潛夫。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詩畫音律,尤好藏棄校書,一生著述較豐。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志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并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出自宋代周密的《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译文注释

译文水仙花,就是潇湘妃子无疑。我初见时,她在江边伫立,默默无语,清泪滴滴。她那淡淡的春意,似有缕缕的哀思。她争个儿在东风里摇曳,满腔春情向谁寄?她步履轻盈地走来,带着萧瑟冷寂的秋意。只要是她经过的地方,便有袅袅清香飘起。曾记得汉宫里,那金铜仙人捧着承露盘,亭亭玉立在明月底。琵琶吟怨更多情,它能道尽水仙的幽怨无极。诗人枉自赞美芳香幽雅的兰芷,却不把高洁的水仙提及。有谁叹赏她的国香风味?谁谁理解她的渺远幽思?我将与她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严寒的冬日。明净的小窗里,我为她燃起沉香熏素衣。每当幽梦醒来,见她一身清露涓涓滴,娉娉婷婷在灯影里。

注释绣鸾凤花犯: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楚江,楚地之江河,此处应指湘江。湄:河岸,水与草交接的地方。湘娥

娥:湘水女神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相传二妃没于湘水 ,遂为湘水之神。此处喻水仙花。乍见:忽然看见;猛一见。芳思:美好的情思。凌波:本指起伏的波浪,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借指其人。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谩:徒,空。汉宫仙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柱、铜仙人,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亭亭:直立的样子;独立的样子。冰弦 :指筝 。《长生殿·舞盘》;“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众管音飘荡 。”此处喻水仙。骚人:指屈原,其有《离骚》赞兰芷芬芳。后亦泛指诗人,文人。芷(zhǐ):草本植物,开白花,有香气。国香:指极香的花,一般指兰、梅等。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此指水仙。岁寒:指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沉烟:指点燃的沉香。翠袂(mèi):喻水仙叶。幽梦:隐约的梦境。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写得宛转轻灵,工于寄托,于淡淡的语气中寄寓词人曲折蕴藉的情感,仍然具有自己新颖的角度和鲜明的个性。

  上片写水仙。开端三句:“楚江泥,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词人把水仙观照为湘娥

,用风神清洁、凝眸含泪的湘水之掩辣趁动人的情状笼罩全仙徒然伫立着,无人爱怜,美好情思无所寄托,而一个“空”字则把词人失意、怅惘、落寞的情绪流礴尽了,抒发出人品高洁而难有知音的慨叹,于咏物中写出了词人的心、情。“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是由春入秋,秋是虚写,是词人的心理感受,散发出无边萦瑟轻冷的寒意。“香云随步起”描写水仙之娜香缭绕上升,仪态袅娜。此词写到这里,于淡淡的动人哀思的春意中给人增添了一份冷寂的秋感。读者可体会得到这是词人心境凄黯的写照。上片结句“漫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当是由眼前景物水仙联想到汉宫前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在明月下的亭亭玉影。词人所感,与所谓“感时花溅泪”者同一苦衷。“漫”与上文的“空”字照应,宛转地抒发了词人对宋室的眷念但却无所作为的怅惘之怀。

  下片写人惜水仙,进一步写情思。“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怨”字道出了全词主题。这几句词人命意用辞很有独到之处:以有声的冰弦比无声的水仙,把视觉感受错置为听觉感受,于视觉之外再获得听觉上的美感。下二句“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传统诗词中常以兰为国香,这里词人则以水仙为国香,认为它春思悠远,

韵味深长,感慨此国香风味不为世人欣赏、怜爱,这与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中的“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至此,词笔一转,着重写到自身,“相将共、岁寒伴侣”写水仙与人相亲相伴,共作岁寒之友。因水仙冬生,“岁寒”二字正切其性。在词人看来,水仙丝毫不逊色于松、竹、梅岁寒三友。“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写在惜花者所居处,水仙摆放在明净的小窗前,沉水香的缕缕轻烟缭绕着水仙抽出的绿叶。描写得极其淡雅而意境清幽。结语“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写惜花者一觉幽梦醒来时,灯影中目光迅速地被一枝身上带着涓涓清露的水仙吸引住,语气极淡,然清逸之韵使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借湘妃、洛神来写水仙的芳魂玉魄,极力突出水仙飘逸高洁的品性。综观全词,咏物凝神观照、摆脱凡思,抒情宛转轻灵、淡雅清幽,引事用典十分贴切,又注意到处处照应。作者的才情与功力由此篇可见一斑。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作者在奸臣干预朝政,国势衰亡的情势下,有了躲避现实的想法。词人想到水仙花和自己处世一样,于是作者借物排遣愁思、净化自身心灵写下这首词。

作者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

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6272.html

上一篇:洞庭青草,秋水深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