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4:59:13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竹枝詞四首》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瞿塘峽口,水霧蒙蒙,像輕煙一樣低低地籠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經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傷心的竹枝民歌,當唱歌的聲音哽咽着時,山上的猿猴和山鳥都一起悲傷地啼叫起來。

《竹技》曲調苦怨究竟是把誰怨?夜靜山空裏歌聲時續又時斷。巴楚的青年男女齊聲來歌唱,愁杯了江樓裏的忠州病長官。

坐着小船,從巴東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風吹動波浪,大雨下個不停。那江邊的水蓼草開着白裏帶紅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緊緊擠在一起;被雨打濕的江蓠草葉,更顯得幽綠幽綠的。

大江邊是誰在唱那《竹枝詞》?前聲曲幽咽之後聲調遲遲。難怪曲調苦隻因爲詞語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馬的詩。

注釋竹枝詞:本巴、渝一帶的民歌,唐代詩人多有拟作,劉禹錫、顧況、白居易等人成績比較顯著。瞿(qú)塘峽:爲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

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水煙:水上的煙霭。白帝: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瞿塘峽口。闇(ān)鳥:指歸宿之鳥。歇:停止,消止。蠻兒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間的青年男女。蠻,古時稱楚因爲荊蠻,稱四川爲巴蜀。巴,今四川省東部地區。殺: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裏是作者自指,當時作者任忠州刺史。巴東、巴西:均爲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節一帶,後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帶。船舫(fǎng):泛指船。雨腳:随雲飄行、長垂及地的雨絲。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淺紅色,生長在水邊或水中。簇簇(cù):叢列成行貌。蓠(lí):水中生長的一種藻類植物。斷咽(yè):止斷。怪來:怪不得的意思。緣:因爲。通州司馬:指元稹,當時元稹任通州司馬。

賞析

  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麽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爲什麽要唱這樣一種凄涼哀怨的曲子。而隻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凄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凄苦之處,音調梗塞,緻使周圍宿猿栖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

,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境。“水煙低”描寫江面上煙霧迷漫,營造一種壓抑的氣氛;“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郁憤不能自已,故發而爲歌,聲調凄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境烘托歌聲的悲哀。《水經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爲《竹枝》的協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凄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

  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前兩句寫哀怨如泣的《竹枝》歌聲時斷時續,打破了夜靜空山的沉寂,同時問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問語說,不直接道出,發人思索,而更覺沉痛可傷。第三句謂這《竹枝》怨歌并非獨唱,而是“蠻兒巴女齊聲唱”。戀兒巴女,當時對湖北、四川一帶男女青少年的一種稱謂,因古時稱楚國爲荊蠻、四川爲巴蜀。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谪、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歎雲: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這裏則無窮羁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緻。

  第三首集

中重墨描繪詩人于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雨中。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緻。“冷花”、“濕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凄凄”,描繪歌鄉雨景,鄉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後聲調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後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凄苦,因所唱多爲通州司馬“詞苦”詩。元稹任監察禦史時,因得罪了當權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後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谪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于苦調、溢于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并不失于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當時詩人由江州司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統治階級加緊壓迫剝削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生活痛苦。詩人此時政治上受到打擊,思想苦悶。通過寫唱《竹枝詞》,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緒,也表露了詩人苦

悶細心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竹枝词四首》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译文注释

译文

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竹枝词: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人成绩比较显著。瞿(qú)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

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水烟:水上的烟霭。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闇(ān)鸟:指归宿之鸟。歇:停止,消止。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杀: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巴东、巴西: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船舫(fǎng):泛指船。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簇簇(cù):丛列成行貌。蓠(lí):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断咽(yè):止断。怪来:怪不得的意思。缘:因为。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赏析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

中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辛酸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因而,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

闷细心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4112.html

上一篇: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