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5:08:42

出自先秦的《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歎矣。嘅其歎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譯文及注釋

譯文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将枯槁。有位女子遭遺棄,内心歎息又苦惱。内心歎息又苦惱,嫁人不淑受煎熬。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撫胸歎息又長嘯。撫胸歎息又長嘯,嫁人不淑多苦惱。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抽噎哭泣淚不幹。抽噎哭泣淚不幹,悔恨莫及空長歎。

注釋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語皆然,詩文多此類也。”蓷(tuī):益母草。《爾雅·釋草》:“萑,蓷。”郭璞注:“今茺蔚也。葉似荏(萑),方莖,白華,華在節間,又名益母。”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幹枯、枯萎的樣子。暵,曬幹。幹(gān):幹枯。仳(pǐ)離:婦女被夫家抛棄逐出,後世亦作離婚講。仳,别,分别。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歎息之貌。歎:歎息。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會。艱難:困難。鄭箋:“有女遇兇年而見棄,與其君

君子别離,嘅然而歎,傷己見棄,其恩薄。所以嘅然而歎者,自傷遇君子之窮厄。”脩(xiū):幹枯,敗壞。一說長。條:深長。歗(xiào):同“嘯”,號,呼叫,悲嘯之聲。不淑:不善。一說無用。濕:将要曬幹的樣子。啜:哽噎抽泣貌。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歎聲。一說句中助詞。何及,言無濟于事。及,與。鄭箋:“及,與也。泣者,傷其君子棄己。嗟乎,将複何與爲室家乎?”

鑒賞

  全詩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複吟詠,突出主題:女子遇人不淑,最終痛苦、悲傷、憤怒。婦女在春秋時代被男子遺棄的情況,說明男權主義在那個時代已經成爲社會倫理觀念的主流。女子擇偶不慎,嫁了個忘恩絕情的丈夫,最終被抛棄,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可見中國婦女地位的低微,已經有兩千年以上的曆史了。

  詩歌每節開頭,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興。益母草是中草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益母草對婦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現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婦女病治療調養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婦女養生育子。詩歌用益母草起興,作用有二:一是這種植物與婦女關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聯想到婦女的婚戀、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發揮詩歌聯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經幹枯了,益母草曬幹

,可入藥。婦女被抛棄,入藥的益母草的意義在于:促進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兒育女的藥草,與被離棄的婦女擺在一塊,對比強烈,給人的感覺是這位婦女命運真太悲慘。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隐喻作用、感情引導作用和啓發聯想作用。

  每章最後一句,都是婦女自身覺悟的感歎。被薄幸丈夫抛棄,她不僅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艱難”、“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結論。這是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小結,也是對今後生活的警誡。吟唱出來,當然是對更多已婚未婚婦女的提醒和勸告。在這位被抛棄的婦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婦女自重自覺的品格,這正是她靈魂中清醒而堅強的一面,啓迪着人們。

創作背景

  《王風·中谷有蓷》反映的是東周時期下層婦女的生活狀況。這是曆來争論最少的《詩經》篇章,從《毛詩序》到現代學者,絕大多數論者都同意:這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隻是《毛詩序》以爲是“夫婦日以衰薄,兇年饑馑,室家相棄爾”。

出自先秦的《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译文注释

译文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槁。有位女子遭遗弃,内心叹息又苦恼。内心叹息又苦恼,嫁人不淑受煎熬。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抚胸叹息又长啸。抚胸叹息又长啸,嫁人不淑多苦恼。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无雨将枯焦。有位女子遭遗弃,抽噎哭泣泪不干。抽噎哭泣泪不干,悔恨莫及空长叹。

注释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孔疏:“中谷,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此类也。”蓷(tuī):益母草。《尔雅·释草》:“萑,蓷。”郭璞注:“今茺蔚也。叶似荏(萑),方茎,白华,华在节间,又名益母。”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样子。暵,晒干。干(gān):干枯。仳(pǐ)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仳,别,分别。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叹息之貌。叹:叹息。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会。艰难:困难。郑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

君子别离,嘅然而叹,伤己见弃,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叹者,自伤遇君子之穷厄。”脩(xiū):干枯,败坏。一说长。条:深长。歗(xiào):同“啸”,号,呼叫,悲啸之声。不淑:不善。一说无用。湿:将要晒干的样子。啜:哽噎抽泣貌。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叹声。一说句中助词。何及,言无济于事。及,与。郑笺:“及,与也。泣者,伤其君子弃己。嗟乎,将复何与为室家乎?”

鉴赏

  全诗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复吟咏,突出主题: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春秋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说明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伦理观念的主流。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可见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诗歌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兴。益母草是中草药,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益母草对妇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现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妇女病治疗调养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妇女养生育子。诗歌用益母草起兴,作用有二:一是这种植物与妇女关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发挥诗歌联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经干枯了,益母草晒干

,可入药。妇女被抛弃,入药的益母草的意义在于:促进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儿育女的药草,与被离弃的妇女摆在一块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是这位妇女命运真太悲惨。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隐喻作用、感情引导作用和启发联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被薄幸丈夫抛弃,她不仅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艰难”、“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结论。这是自己过生活的小结,也是对今后生活的警诫。吟唱出来,当然是对更多已婚未婚妇女的提醒和劝告。在这位被抛弃的妇女身上,仍然保留着妇女自重自觉的品格,这正是她灵魂中清醒而坚强的一面,启迪着人们。

创作背景

  《王风·中谷有蓷》反映的是东周时期下层妇女的生活状况。这是历来争论最少的《诗经》篇章,从《毛诗序》到现代学者,绝大多数论者都同意:这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只是《毛诗序》以为是“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1791.html

上一篇:千里阻、九华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