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8 00:08:01

出自宋代周邦彥的《解連環·怨懷無托》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爲伊淚落。簡析

  此詞以曲折細膩的筆觸,婉轉反複地抒寫了詞人對于昔日情人無限缱绻的相思之情。全詞直抒情懷,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恻纏綿。

  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對方而己方,再寫己方期待對方。

  開頭三句,“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寫怨恨産生的根由;結尾三句,“拚今後,對花對酒,爲伊淚落”,是最後的結論;中間的文字則交錯變換地描寫失戀者的思緒,全篇結構層次清楚。上片反複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斷絕。“怨懷”之所以産生,是因爲“情人斷絕”而且“信意遼邈”,緻使滿腹的哀怨無所寄托,無法排遣。用連環比喻相思之情,謂相思恰如連環,本不可解,縱然“妙手能解”,那也還不免藕斷絲連,就像“風散雨收”之後,仍然會殘留下輕霧薄雲一樣。接着又用關盼盼“燕子樓”的典故述說縱然是人去樓空,也還剩得“一床

床弦索”。“床”,是古代的一種較矮的坐具:“弦索”,總指樂器。弦索仍然擺滿床上,蒙着一層灰塵,那是關盼盼的遺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斷絕。下面寫芍藥花,又寓含着往日的歡樂與離别後的凄楚。芍藥,是有特殊含義的。《詩經。溱洧》:“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又,芍藥一名“将離”,行将别離之意。“移根換葉”與“舊時紅藥”相關合,“手種”則是以親自栽種芍藥來象征精心培植愛情。

  過片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遺兮下女”句意,表示離别與懷念。汀洲,是水邊送别之地。人已乘舟而去,且遠天角,如今伊人不見,離去久遠,汀洲之杜若漸次成叢,而欲寄無出,亦似愁緒之與日俱增,而欲訴無地。“謾記得”以下幾句,筆鋒陡轉,忽作狠心決絕之辭,謂昔日往還音書,不過是些“閑語閑言”,人已斷絕,留它何用,點個火兒燒掉算了。這是暗用漢樂府《有所思》“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句意,以示“從今以往,無複相思”之決絕态度。可是,緊接着又拉轉回來,再暗用南朝樂府《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句意,請求對方把象征愛情的江南梅花寄來。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啊。最生總收一筆,表明至死不變的癡心,寫得極其凄苦。“拚今生”,已

站好退身步,作了終生不能遂願的準備:“對花對酒”,是說今後雖然有花可賞,有酒可飲,卻唯獨意中人不得相見,那麽,也就隻好“爲伊淚落”了。

  此詞以寫情爲主,寫主人公與情人斷絕之悲。作者善用單字領起下文,如“縱”、“想”、“料”、“望”,“拼”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勢轉折,有助于達難達之情。

賞析

  這首詞與一般寫相思别情的情詞不同。相思離情還有可托情懷之人,如今卻是“怨懷無托”。詞中抒發的便是由于“怨懷無托”而生發出來的種種曲折、矛盾的失戀情結。

  上片“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這三句把心中郁結已久的幽怨和盤托出,來勢突兀,說明心中的痛楚已經到了難以抑制、無可忍受的程度。這一痛楚是因爲“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往日情人不僅絕情而且斷信,毫不留戀地棄他而去。負心如此,豈是常情所可猜度。

  “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尤怨至極無以平憤,遂以譏刺口吻以洩怨怒。意思是說:這抛我而去的負心女子,把本不可解的愛情,就像古代齊王後解玉連環那樣,椎破(砸碎)解之。“解連環”的故事,見《戰國策·齊策六》:“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後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否?’君王後以示群臣,群臣不

知解,君王後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這本來是一次齊國與秦國的外交鬥争,秦國有意示威,齊王後并不示弱,暗示的方法非常決斷而巧妙,所以說:“信妙手能解連環”。但以此來指女子的毅然絕情,便有譏刺對方的意味。“風散雨收,霧輕雲薄。”句中的“雲”、“雨”曆來暗喻男女纏綿難解之情,典出《高唐賦》。“風散”、“霧輕”暗喻這一負心女子寡情無義,她對濃如雲雨的男女之戀,視爲可聚可散的風與霧,毫無依憑可言。怨懷至此本應斷絕癡情,但睹物思人,依然舊情難已。

  “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這四句一變憤懑語氣,轉爲無限思量。如今人去樓空,樂器生塵,種種舊事舊情不由自主地又重上心頭。燕子樓是唐武甯軍節度使張愔爲愛妾關盼盼所建。張愔卒後,盼盼念舊日恩愛而不嫁,其事绮豔感人。“燕子樓空”暗寓往昔纏綿之情已随人去,借用蘇轼《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句意,以托懷念之情。再望庭中紅藥正發,較當年手種之時已根移葉換,光陰之速,人情之變,觸處皆是,教人怎生忘懷?紅藥即芍藥,是古代愛情誓約的象征物。《詩經·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鄭《箋》:“送女以勺藥,

結恩情也。”唐李賀《許公子鄭姬歌》:“先将芍藥獻妝台,後解黃金大如鬥。”即源于《溱洧》之俗。“移根換葉”在詩詞中暗示情侶分散。程垓《意難忘》詞:“相逢情有在,不語意難忘。些個事,斷人腸。怎禁得恓惶。待與伊、移根換葉,試又何妨”俞平伯《清真詞釋》解:“移根換葉”三句雲:“然無論如何換,如何移,我總記得分明,實是當時香泥親護,玉手相将,共同扶植者也。”(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643頁)似稍欠斟酌。蓋此詞上片之“紅藥”與下片之“杜若”、“梅萼”,各占一事,各領一意,且都有出典。尤其“移根換葉”喻情侶分散已見蘇詞,俞老所解恰與句意相違,恐它日不能明辨,相沿輾轉,特綴數語以茲後來參證。詞中“紅藥”句意既已辨明,尚須就詞中情感的變換加以點破。“燕子摟空”兩句是懷念舊時恩愛,“想移根換葉”二句雖憶舊事,卻因此而又生怨恨。回憶當初手種紅藥之時,曾相誓永結情好,伊今毀誓背盟,更置誓言于何地?由此可見,伊人不隻“妙手能解連環”,而且背信棄義,無所不用其極,是可爲而何事不可爲?至此可謂怨之已極。

  下片“汀洲漸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如果将這三句所表達的懷念之情,與上片歇拍詛咒詈罵之語加以比照,幾乎判若出

自兩人之口。男女之愛發之于情,情之爲物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詛咒也好,詈罵也好,都是出自一片愛意。春天來臨,汀洲之上杜若漸萌,于是心中又打點起,爲負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準備。伊已别去經年,行舟沿着曲曲不盡的水岸漸行漸遠,料想如今已在海角天涯。即便有信有物想寄給她又寄到何處?杜若是香草,用以象征情人之間的寄贈之物。《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遺兮遠者。”所以“汀洲漸生杜若”是見杜若而生“将以遺兮遠者”之情,并非要寄什麽香草,人愈遠而思愈切,其情之苦可想而得。

  “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因爲人去日遠,所以更加盼望去者寄來隻言片語的消息以慰望眼。但這一切又化爲空望。回憶當初熱戀之時,紅箋密字音書不斷,至今仍置懷袖珍如至寶。事至今日才知道那隻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閑言淡語,真想付之一炬以解憤恨。樂府古辭《有所思》:“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複相思而與君絕。”(《樂府詩集》230頁)情人反目往往會把平日視爲至寶的紀念物撕毀燒掉以洩怨憤。樂府《有所思》所寫便是如此,但這首詞卻與《有所思》的人物心态有所不同,詞中雖然也說道“待總燒卻”,然而隻是這麽想并未這麽做。其癡

迷之情豈不有甚于付諸行爲的真的“燒卻”嗎?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這兩句回應下片過拍“汀洲漸生杜若”。意思是說:我雖有心寄信、物給你,因你行蹤不定,欲寄而勢有不能;而我仍居原處,隻要你肯寄則無有不能。何況現已春暖冰消,水驿通航,你怎不能把江南的春梅寄我一枝聊解苦憶呢?《荊州記》:“吳之陸凱自江南寄梅至長安,贈好友範晔,并寄詩雲:“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其實“望寄我江南梅萼”的“望”不過是奢“望”而已,明知“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還如此奢望不已,豈非癡頑而何?但人間“無物似情濃”(張先《一叢花令》)所以才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隐《無題》)這樣的癡情灑向人間惹人去尋繹玩味!

  “拚今生、對花對酒,爲伊淚落。”詞人用這句極凄涼、極清醒又極真實的話語作爲全詞的結尾,卻把情感推進到高峰。哀莫大于心死,今去者決絕,無可挽回,卻又不能“勿複相思而與君絕”,“對花對酒”尚且“爲伊淚落”,那麽無花無酒更當奈何?這些不盡之情留在詞外,令人玩索。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曆官太學

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羁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叙。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解连环·怨怀无托》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简析

  此词以曲折细腻的笔触,婉转反复地抒写了词人对于昔日情人无限缱绻的相思之情。全词直抒情怀,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恻缠绵。

  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对方而己方,再写己方期待对方。

  开头三句,“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写怨恨产生的根由;结尾三句,“拚今后,对花对酒,为伊泪落”,是最后的结论;中间的文字则交错变换地描写失恋者的思绪,全篇结构层次清楚。上片反复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断绝。“怨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情人断绝”而且“信意辽邈”,致使满腹的哀怨无所寄托,无法排遣。用连环比喻相思之情,谓相思恰如连环,本不可解,纵然“妙手能解”,那也还不免藕断丝连,就像“风散雨收”之后,仍然会残留下轻雾薄云一样。接着又用关盼盼“燕子楼”的典故述说纵然是人去楼空,也还剩得“一床

床弦索”。“床”,是古代的一种较矮的坐具:“弦索”,总指乐器。弦索仍然摆满床上,蒙着一层灰尘那是关盼盼的遗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断绝。下面写芍药花,又寓含着往日的欢乐与离别后的凄楚。芍药,是有特殊含义的。《诗经。溱洧》:“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又,芍药一名“将离”,行将别离之意。“移根换叶”与“旧时红药”相关合,“手种”则是以亲自栽种芍药来象征精心培植爱情。

  过片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句意,表示离别与怀念。汀洲,是水边送别之地。人已乘舟而去,且远天角,如今伊人不见,离去久远,汀洲之杜若渐次成丛,而欲寄无出,亦似愁绪之与日俱增,而欲诉无地。“谩记得”以下几句,笔锋陡转,忽作狠心决绝之辞,谓昔日往还音书,不过是些“闲语闲言”,人已断绝,留它何用,点个火儿烧掉算了。这是暗用汉乐府《有所思》“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句意,以示“从今以往,无复相思”之决绝态度。可是,紧接着又拉转回来,再暗用南朝乐府《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句意,请求对方把象征爱情的江南梅花寄来。这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啊。最生总收一笔,表明至死不变的痴心,写得极其凄苦。“拚今生”,已

站好退身步,作了终生不能遂愿的准备:“对花对酒”,是说今后虽然有花可赏,有酒可饮,却唯独意中人不得相见,那么,也就只好“为伊泪落”了。

  此词以写情为主,写主人公与情人断绝之悲。作者善用单字领起下文,如“纵”、“想”、“料”、“望”,“拼”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势转折,有助于达难达之情。

赏析

  这首词与一般写相思别情的情词不同。相思离情还有可托情怀之人,如今却是“怨怀无托”。词中抒发的便是由于“怨怀无托”而生发出来的种种曲折、矛盾的失恋情结。

  上片“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这三句把心中郁结已久的幽怨和盘托出,来势突兀,说明心中的痛楚已经到了难以抑制、无可忍受的程度。这一痛楚是因为“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往日情人不仅绝情而且断信,毫不留恋地弃他而去。负心如此,岂是常情所可猜度。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尤怨至极无以平愤,遂以讥刺口吻以泄怨怒。意思是说:这抛我而去的负心女子,把本不可解的爱情,就像古代齐王后解玉连环那样,椎破(砸碎)解之。“解连环”的故事,见《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

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这本来是一次齐国与秦国的外交斗争,秦国有意示威,齐王后并不示弱,暗示的方法非常决断而巧妙,所以说:“信妙手能解连环”。但以此来指女子的毅然绝情,便有讥刺对方的意味。“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句中的“云”、“雨”历来暗喻男女缠绵难解之情,典出《高唐赋》。“风散”、“雾轻”暗喻这一负心女子寡情无义,她对浓如云雨的男女之恋,视为可聚可散的风与雾,毫无依凭可言。怨怀至此本应断绝痴情,但睹物思人,依然旧情难已。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这四句一变愤懑语气,转为无限思量。如今人去楼空,乐器生尘,种种旧事旧情不由自主地又重上心头。燕子楼是唐武宁军节度使张愔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愔卒后,盼盼念旧日恩爱而不嫁,其事绮艳感人。“燕子楼空”暗寓往昔缠绵之情已随人去,借用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句意,以托怀念之情。再望庭中红药正发,较当年手种之时已根移叶换,光阴之速,人情之变,触处皆是,教人怎生忘怀?红药即芍药,是古代爱情誓约的象征物。《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笺》:“送女以勺药,

结恩情也。”唐李贺《许公子郑姬歌》:“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即源于《溱洧》之俗。“移根换叶”在诗词中暗示情侣分散。程垓《意难忘》词:“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忘。些个事,断人肠。怎禁得恓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俞平伯《清真词释》解:“移根换叶”三句云:“然无论如何换,如何移,我总记得分明,实是当时香泥亲护,玉手相将,共同扶植者也。”(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643页)似稍欠斟酌。盖此词上片之“红药”与下片之“杜若”、“梅萼”,各占一事,各领一意,且都有出典。尤其“移根换叶”喻情侣分散已见苏词,俞老所解恰与句意相违,恐它日不能明辨,相沿辗转,特缀数语以兹后来参证。词中“红药”句意既已辨明,尚须就词中情感的变换加以点破。“燕子搂空”两句是怀念旧时恩爱,“想移根换叶”二句虽忆旧事,却因此而又生怨恨。回忆当初手种红药之时,曾相誓永结情好,伊今毁誓背盟,更置誓言于何地?由此可见,伊人不只“妙手能解连环”,而且背信弃义,无所不用其极,是可为而何事不可为?至此可谓怨之已极。

  下片“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如果将这三句所表达的怀念之情,与上片歇拍诅咒詈骂之语加以比照,几乎判若出

自两人之口。男女之爱发之于情,情之为物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诅咒也好,詈骂也好,都是出自一片爱意春天来临,汀洲之上杜若渐萌,于是心中又打点起,为负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准备。伊已别去经年,行舟沿着曲曲不尽的水岸渐行渐远,料想如今已在海角天涯。即便有信有物想寄给她又寄到何处?杜若是香草,用以象征情人之间的寄赠之物。《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所以“汀洲渐生杜若”是见杜若而生“将以遗兮远者”之情,并非要寄什么香草,人愈远而思愈切,其情之苦可想而得。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因为人去日远,所以更加盼望去者寄来只言片语的消息以慰望眼。但这一切又化为空望。回忆当初热恋之时,红笺密字音书不断,至今仍置怀袖珍如至宝。事至今日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闲言淡语,真想付之一炬以解愤恨。乐府古辞《有所思》:“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而与君绝。”(《乐府诗集》230页)情人反目往往会把平日视为至宝的纪念物撕毁烧掉以泄怨愤。乐府《有所思》所写便是如此,但这首词却与《有所思》的人物心态有所不同,词中虽然也说道“待总烧却”,然而只是这么想并未这么做。其痴

迷之情岂不有甚于付诸行为的真的“烧却”吗?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这两句回应下片过拍“汀洲渐生杜若”。意思是说:我虽有心寄信、物给你,因你行踪不定,欲寄而势有不能;而我仍居原处,只要你肯寄则无有不能。何况现已春暖冰消,水驿通航,你怎不能把江南的春梅寄我一枝聊解苦忆呢?《荆州记》:“吴之陆凯自江南寄梅至长安,赠好友范晔,并寄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实“望寄我江南梅萼”的“望”不过是奢“望”而已,明知“情人断绝,信音辽邈”,还如此奢望不已,岂非痴顽而何?但人间“无物似情浓”(张先《一丛花令》)所以才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这样的痴情洒向人间惹人去寻绎玩味!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词人用这句极凄凉、极清醒又极真实的话语作为全词的结尾,却把情感推进到高峰。哀莫大于心死,今去者决绝,无可挽回,却又不能“勿复相思而与君绝”,“对花对酒”尚且“为伊泪落”,那么无花无酒更当奈何?这些不尽之情留在词外,令人玩索。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

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1276.html

上一篇:驾我乘马,说于株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