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23:58:02

出自唐代高适的《送李侍禦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骢。功名萬裏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怅,看取寶刀雄!譯文及注釋

譯文作爲行客面對着飛蓬,手持金鞭指揮着鐵骢。功名在萬裏之外,心聲在一杯之中。虜障在燕支之北,長安在太白之東。離别時不要難過,看取寶刀稱雄。

注釋李侍禦,名不詳。“侍禦”,專管糾察非法,有時也出使州郡執行任務。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骢(cōng):指黑色的駿馬。虜(lǔ)障:指防禦工事。燕支:山名,這裏代指安西。太白東:具體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離魂:指離别時的心情。惆怅:失意、難過。寶刀雄:指在邊地作戰建立軍功的雄心壯志。

鑒賞

  此詩爲送友人從軍塞外而作,其中強烈表達了立功異域的戰鬥激情,和樂觀豪邁的昂揚意緒。

  首聯“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骢”,緊扣題意,寫李侍禦即将跨馬遠征。以“飛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聯想到“行子”身影的輕疾,可謂形神畢現。

  “鐵骢”爲青黑色相雜的馬,本已矯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揮鞭,自然是淩厲如飛了。以“金”、“鐵”來修飾“鞭”和“骢”,平添堅強的力度。故一發端,頗具頓挫之力,使“行子”輕捷如飛,意氣昂揚的氣

氣勢與英姿如在眼前。

  颔聯“功名萬裏外,心事一杯中”,緊承上聯送别之意。友人遠征“萬裏”,是爲求取“功名”,自當鼓勵,因此不得挽留。臨别之際,萬千“心事”,一言難盡,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聯極盡縱橫捭阖之能事。先從“萬裏外”一筆推開,展現出巨大的空間,表現李侍禦豪邁的激情、飛動的氣勢。但緊接着一筆收勒,又回到别筵。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詩人沒有明寫,但不難推測,它包含着深摯的惜别,“萬裏”征途的擔心;前程珍重的祝願;“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極爲深沉厚重。一開一阖之際,極富抑揚頓挫之力。

  頸聯“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指李侍禦遠赴安西所經之地。漢代李陵與匈奴交戰的遮虜障遠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禦所赴的安西則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 “功名”句;對句指李侍禦家室親友所在之地——太白峰東的長安。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雖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虜障”與“秦城”之間,遙隔萬裏,臨發之際,回望秦城, 自不免有所系戀,但“功名萬裏外”的豪情壯志又激勵征人揮鞭直指前路。這一聯隻列地名,不直接書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聯再一筆宕開,境界進一步擴大。安西

與長安,相距萬裏,關山阻隔,歸路茫茫,在地域廣闊的畫面上,濃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寫景,更是托情。尾聯繼“離魂莫惆怅”的殷切勸慰之後,奇峰突起,以“看取寶刀雄”的放聲高唱,将激昂壯别、立功異域的雄心壯志噴湧而出,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

  這首送别詩最動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詩中的雄壯豪放之情,同時,詩人以意驅象,既有“飛蓬”、“鐵骢”的形象描繪,又有廣袤萬裏的空間描繪,這些超邁遒勁、雄渾闊大的形象,不僅體現了詩人感情的豪壯,同時也煥發出昂揚奮發的盛唐時代精神。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秋天,高适當時在長安。當時高适正想到軍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這條道路,也有說不出的羨慕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送别詩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不舍之情。

作者簡介

高适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适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出自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译文注释

译文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注释李侍御,名不详。“侍御”,专管纠察非法,有时也出使州郡执行任务。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骢(cōng):指黑色的骏马。虏(lǔ)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鉴赏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

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 “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 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

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天,高适当时在长安。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0297.html

上一篇: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