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2:34:17

出自唐代羅隐的《黃河》

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賞析

  羅隐的這首《黃河》,表面上借用黃河的特點和典故來對其施以賦詠之辭,實則爲借事寓意,對唐末昏暗的社會現實作了真實寫照,尤其是大力抨擊和諷刺了唐代腐敗的科舉制度,令士心爲之一振。

  首聯“莫把阿膠向此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賦》:“阿膠不能止黃河之濁。”其意雲,即使用再多阿膠也無法将黃河之渾濁澄清,純爲徒勞無功之舉,以此爲喻,暗示當時科舉取士之虛僞;“此中天意固難明”,當時奸邪當道,以曲求通之事舉不勝舉,誰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諷喻之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言論大膽而尖銳。

  颔聯“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以具體描述黃河之“曲”與“濁”來進一步描畫科場黑暗之現實狀況。黃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說,郦道元《水經注》曰:“黃河百裏一小曲,千裏一曲一直矣”,劉禹錫《浪淘沙》詞有“九曲黃河萬裏沙”,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詞》解題:“《河圖》曰:‘河水九曲。’”這裏以黃河之“曲”通“銀漢”爲題,一語雙關,所謂“曲”,表面上指黃河河道的

的蜿蜒曲折,實際上指科舉考試中各種見不得人的不正當手段與途徑,而“銀漢”在古代詩詞中常指人主或朝廷,這樣看來,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謂難于登天,官場科舉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見一斑。後句中的“昆侖”是古人誤解的黃河發源之地,“才出昆侖便不清”,從源頭上就是“濁”,此中寓意顯而易見,是對最高統治者的批判,也是對不公正社會的鞭笞。

  頸聯“高祖誓功衣帶小, 仙人占鬥客槎輕”,其間包含了兩個典故,從具體層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漢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時的誓詞,意爲保王公貴族之爵位永存;後者是張骞尋黃河源頭遇仙之事。兩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門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還難的。此句從另一個側面再次抨擊了社會的不公,懷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聯的“三千年後知誰在, 何必勞君報太平”一聲無奈的感歎,憤意難平,是對上天的控訴,是對統治者的不滿,是對整個社會的失望。

  這首詩切定黃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寫物,巧妙貼切,新警深刻,構思獨特。詩人對于晚唐混亂黑暗的現實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類詩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創作背景

  羅隐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講求出身門第、奧援引托、賄賂趨奉的科

舉制度下,他擺脫不了“十試不第”的命運,故而其詩歌頗多感時傷事、諷刺怒張之作,《黃河》即爲其抒洩心中憤懑不平之氣的傑作。

作者簡介

羅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衮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隐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曆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出自唐代罗隐的《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赏析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

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创作背景

  罗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讲求出身门第、奥援引托、贿赂趋奉的科

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故而其诗歌颇多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黄河》即为其抒泄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的杰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3248.html

上一篇: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