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1 10:24:12

出自先秦的《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滞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譯文及注釋

譯文廣闊的田地将開始種莊稼,農夫們忙着選種整修農具。那些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我就扛着鋒利的板鍬下地。我從南北壟向的地塊開始,播下五谷雜糧稻麥黍菽稷。棵棵莊稼長得挺直又健壯,曾孫看了喜上眉稍心順意。禾苗開始秀穗進入灌漿期,很快籽粒堅硬開始成熟了,地裏沒有秕禾也沒有雜草。農夫們除掉食心蟲食葉蟲,還有那些咬根咬節的蟲子,不教害蟲禍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農神發發慈悲吧,把害蟲們付之一把大火燒!高天上濃厚的流雲滿山飄,小雨淅淅瀝瀝潤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們農奴家的私田澆。那裏有沒割下來的嫩棵子,這裏有沒捆起來的稻谷草。那裏有丢落的束束麥個子,這裏遺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婦的手中寶。周王親到田間地

地頭來視察,攜妻帶子和農夫們把話唠。到南北壟向的田頭把飯送,管農業的小官兒喜上眉稍。周王親臨恭恭敬敬來祭祀,獻上紅牛黑豬作的犧牲品,供上五谷雜糧黍菽稷麥稻。虔誠祭祀進獻供品把香燒,祈求上蒼降下大福祿位高。

注釋大田:面積廣闊的農田。稼:種莊稼。既:已經。種:指選種籽。戒:同“械”,此指修理農業器械。乃事:這些事。覃(yǎn):“剡”的假借,鋒利。耜(sì):古代一種似鍬的農具。俶(chù)載:開始從事。厥:其。庭:通“挺”,挺拔。碩:大。曾孫是若:順了曾孫的願望。曾孫,周王對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稱曾孫。若,順。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殼,但還沒有合滿。皁(zào):指谷殼已經結成,但還未堅實。既堅既好:指籽粒堅實、飽滿。稂(láng):指穗粒空癟的禾。莠(yǒu):田間似禾的雜草,也稱狗尾巴草。螟(míng):吃禾心的害蟲。螣(tè):吃禾葉的青蟲。蟊(máo):吃禾根的蟲。賊:吃禾節的蟲。稚:幼禾。田祖:農神。秉:執持。畀:給與。炎火:大火。有渰(yǎn):即“渰渰”,陰雲密布的樣子。祁祁:徐徐。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區,中間百畝爲公田,周圍八區,八家各百畝爲私田。八家共養公田。公田收獲歸農奴主所有。私:私

田。稚:低小的穗。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秉:把,捆紮成束的禾把。滞:遺留。伊:是。馌(yè):送飯。南畝:泛指農田。田畯(jùn):周代農官,掌管監督農奴的農事工作。禋(yīn)祀:升煙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禮,也泛指祭祀。骍(xīn):赤色牛。黑:指黑色的豬羊。與:加上。介:“丐”的假借,祈求。景福:大福。

鑒賞

  全詩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衆星之拱月,綠葉之襯花。第三章實寫豐收,前二章起鋪墊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話式的餘波。

  農業豐收不是從天而降神賜的。詩首章追叙了對春耕的高度重視與精心準備。起句“大田多稼”雖是平淡的直賦其事,然而畫面雄闊,涵蓋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種種繁複場景,爲之提供了縱情揮寫的大舞台,氣勢不凡。由此可窺見當時絕非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産耕作。第二句“既種既戒”,實是抓住了農業生産的“牛鼻子”,即選擇良種與修繕農具。有了良種,播種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碩”;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農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覃耜”隻是“既戒”工作的舉隅,其它可以想見。除了選種與修具外,還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準備工作,詩用“既備乃事

”一筆帶過,筆墨精簡,疏而不漏。用三個“既”字表示準備工作完成,幹脆利落,要言不煩。末句冒出“曾孫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實有非常緊密的内在聯系。“曾孫”是當時政治、經濟舞台的主角,也是此篇的核心人物,農奴一切賣力的活動都是爲了順應“曾孫”的歡心。春耕開局不錯,最愉悅的人,當然是主角“曾孫”。這句客觀上明确無誤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主奴關系。從全篇看,第四章曾孫将出場巡視和主祭,這裏先提一句作伏筆,也起到了貫通全篇血脈的作用,所謂着一子而滿盤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間管理,主要寫除雜草與去蟲害。播種後倘讓作物自生自滅,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須加強管理,而且要貫穿百谷成長的全過程。“既方既皁,既堅既好。”四個“既”像電影中的慢鏡頭特寫,将作物階段性生長的典型畫面作了逐步推進的忠實記錄,很有農業科學性,不谙農事的人是很難如此簡練精确表述的。而“不稂不莠”卻是關鍵句,即除盡了稂莠,才使糧食長勢旺盛,這是略去了種種艱辛勞動過程而提煉出來的重要經驗。另一條經驗是滅蟲。百谷有螟螣蟊賊以及蝗蟲等許多天敵,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難保,也許會導緻糧食顆粒無收。除蟲的辦法,主要用火攻。讓害蟲在“炎火”中葬生

。由于蟲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樣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稱作“田祖”的農神,祈求田祖的神靈将蟲害去盡。雖然帶有迷信色彩,反映了當時生産力的低下,但也表現了農夫們的迫切願望。《詩經》中此處提到的除蟲方法,後世繼續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驅蝗。開元四年(716年),山東蝗蟲大起,姚崇奏道:“《毛詩》雲:‘秉彼蟊賊,以付炎火。’……蝗既解飛,夜必赴火。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盡。”(《舊唐書·姚崇傳》)于是遣使分道殺蝗,終于撲滅蟲害,保住莊稼。這明顯是受了《小雅·大田》詩的啓發。

  如果說上二章寫的是盡人事,那麽天時對于農業也至關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寫了風調雨順情況。陰雲彌漫,細雨綿綿,真是好雨知時節,“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觀與内心感受打成一片,農夫的喜悅在這四句中表現得淋漓盡緻,從“公田”、“私田”的先後關系中,展現了社會矛盾緩和時期農夫們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餘五句寫豐産豐收。若從正面寫,谷穗金黃一片,農夫揮汗如雨幹得熱火朝天,肩挑車載沉甸甸,大囤小囤滿滿裝,也可以寫得沸沸揚揚

,動人心目,但那畢竟是尋常蹊徑,易于雷同俗套。此詩之妙在于側寫,在于烘托,在于細節描寫,不寫收,而寫不收,從不收中反映豐收,構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絕。你看,有長得欠壯實故意不割的,有割了來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來不及裝載的,還有許多飄灑散落在各處的谷穗。這些鏡頭讀者閉目想像一下,是豐收還是歉收,不言而喻。至于怎麽個豐收法,那就由讀者各自去馳騁想像。該實的地方卻留下一片空白,讓人自行補充,這才是爐火純青的藝術妙谛。對于此點,曆代論者均贊賞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婦之利”,又使詩的意境得到升華。如果沒有這末句,人們或會有疑問:大田裏散落漏收那麽多糧食,是不是農夫們偷懶和不珍惜呢?也或會作如是想。有了脫穎而出的此句,人們才恍然意識到農夫們故意不收割殆盡是有良苦用心的。爲了讓鳏寡孤獨無依無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們沿街挨戶乞讨的窘辱,農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豐收果實讓他們自行去采拾,那種細膩熨貼,那種宅心仁厚,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有拯溺幫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種寬廣胸懷和崇高美德,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不已。此詩中的“寡婦”,比之唐代杜荀鶴詩中寫到兵荒馬亂時世的“山中寡婦”那“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的境況來,真是幸運多多。關于此句,還引發過一場怎樣理解此詩主旨的論辯。《毛詩序》謂此詩“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詩序辨說》則駁道:“此序專以‘寡婦之利’一句生說。”至于兩者優劣,應當說,寡婦之拾穗,也确實反映了貧民生活的無保障,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黑暗不公,說詩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離譜。但從詩的整體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贊美農夫通過辛勤勞動而喜得豐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駁也屬平允。

  田間勞動大軍正在收割捆載,忙得不亦樂乎,田頭有農官“田唆”在第一線指揮督察,後方有婦女孩子提筐來送飯食,整個畫面一片繁忙熱鬧景象。這時最高統治者“曾孫”來了,其熱氣騰騰場面頓時達于沸點,至少從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讓人領悟到這一點。第四章實寫曾孫省斂,與首章春耕時“曾孫是若”相呼應。更與上篇《甫田》描寫“省耕”時情景密合無間,是一模一樣的四句。這大約是當時頌揚王權的套話吧。接着是曾孫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犧牲粢盛恭敬祗奉,肅穆虔誠,爲黎民爲國祚祈福求佑。王權與神權互相依傍而彼此更爲尊崇顯赫,這大約也是曾孫省斂時所能做的最正兒八經的事吧。其實這都是歌功頌德的冠冕堂皇話,無甚精

義,後世捧場詩文的層出不窮,其源頭也可追溯到《詩經》上,正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此詩在藝術上造詣頗深。詩主要運用白描手法,爲後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時代農業生産方面的民情風俗畫卷。其中的人物,如農人、婦子、寡婦、田唆、曾孫,雖着墨無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動作,給人以真實感受。凡此均體現出詩作的藝術魅力,給人無窮回味。

創作背景

  此詩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兩詩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詩。《小雅·甫田》寫周王巡視春耕生産,因“省耕”而祈求糧食生産有“千斯倉”“萬斯箱”的豐收;《小雅·大田》寫周王督察秋季收獲,因“省斂”而祈求今後更大的福祉。

出自先秦的《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注释

译文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嫩棵子,这里有没捆起来的稻谷草。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周王亲到田间地

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注释大田:面积广阔的农田。稼:种庄稼。既:已经。种:指选种籽。戒:同“械”,此指修理农业器械。乃事:这些事。覃(yǎn):“剡”的假借,锋利。耜(sì):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俶(chù)载:开始从事。厥:其。庭:通“挺”,挺拔。硕:大。曾孙是若:顺了曾孙的愿望。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称曾孙。若,顺。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但还没有合满。皁(zào):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既坚既好:指籽粒坚实、饱满。稂(láng):指穗粒空瘪的禾。莠(yǒu):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螟(míng):吃禾心的害虫。螣(tè):吃禾叶的青虫。蟊(máo):吃禾根的虫。贼:吃禾节的虫。稚:幼禾。田祖:农神。秉:执持。畀:给与。炎火:大火。有渰(yǎn):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祁祁:徐徐。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八家共养公田。公田收获归农奴主所有。私:私

田。稚:低小的穗。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滞:遗留。伊:是。馌(yè):送饭。南亩:泛指农田。田畯(jùn):周代农官,掌管监督农奴的农事工作。禋(yīn)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骍(xīn):赤色牛。黑:指黑色的猪羊。与:加上。介:“丐”的假借,祈求。景福:大福。

鉴赏

  全诗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第三章实写丰收,前二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农业丰收不是从天而降神赐的。诗首章追叙了对春耕的高度重视与精心准备。起句“大田多稼”虽是平淡的直赋其事,然而画面雄阔,涵盖了下文春耕夏耘秋收种种繁复场景,为之提供了纵情挥写的舞台,气势不凡。由此可窥见当时绝非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而是井田制下的原始大生产耕作。第二句“既种既戒”,实是抓住了农业生产的“牛鼻子”,即选择良种与修缮农具。有了良种,播种的“百谷”才能“既庭且硕”;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农奴以“覃耜”去犁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覃耜”只是“既戒”工作的举隅,其它可以想见。除了选种与修具外,还需有其他一系列次要的准备工作,诗用“既备乃事

”一笔带过,笔墨精简,疏而不漏。用三个“既”字表示准备工作完成,干脆利落,要言不烦。末句冒出“曾孙是若”,好像很突兀,其实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曾孙”是当时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角,也是此篇的核心人物,农奴一切卖力的活动都是为了顺应“曾孙”的欢心。春耕开局不错,最愉悦的人,当然是主角“曾孙”。这句客观上明确无误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主奴关系。从全篇看,第四章曾孙将出场巡视和主祭,这里先提一句作伏笔,也起到了贯通全篇血脉的作用,所谓着一子而满盘皆活。

  次章追叙夏耘,即田间管理,主要写除杂草与去虫害。播种后倘让作物自生自灭,那秋收就很渺茫,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而且要贯穿百谷成长的全过程。“既方既皁,既坚既好。”四个“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将作物阶段性生长的典型画面作了逐步推进的忠实记录,很有农业科学性,不谙农事的人是很难如此简练精确表述的。而“不稂不莠”却是关键句,即除尽了稂莠,才使粮食长势旺盛这是略去了种种艰辛劳动过程而提炼出来的重要经验。另一条经验是灭虫。百谷有螟螣蟊贼以及蝗虫等许多天敌,如果不加清除,“田稚”难保,也许会导致粮食颗粒无收。除虫的办法,主要用火攻。让害虫在“炎火”中葬生

。由于虫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像除草那样可以完全由人工加以控制,所以先民又搬出了被称作“田祖”的农神,祈求田祖的神灵将虫害去尽。虽然带有迷信色彩,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但也表现了农夫们的迫切愿望。《诗经》中此处提到的除虫方法,后世继续奉行沿用,典型例子是唐代姚崇驱蝗。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虫大起,姚崇奏道:“《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旧唐书·姚崇传》)于是遣使分道杀蝗,终于扑灭虫害,保住庄稼。这明显是受了《小雅·大田》诗的启发。

  如果说上二章写的是尽人事,那么天时对于农业也至关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写了风调雨顺情况。阴云弥漫,细雨绵绵,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观与内心感受打成一片,农夫的喜悦在这四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公田”、“私田”的先后关系中,展现了社会矛盾缓和时期农夫们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余五句写丰产丰收。若从正面写,谷穗金黄一片,农夫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肩挑车载沉甸甸,大囤小囤满满装,也可以写得沸沸扬扬

,动人心目,但那毕竟是寻常蹊径,易于雷同俗套。此诗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这些镜头读者闭目想像一下,是丰收还是歉收,不言而喻。至于怎么个丰收法,那就由读者各自去驰骋想像。该实的地方却留下一片空白,让人自行补充,这才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妙谛。对于此点,历代论者均赞赏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此诗中的“寡妇”,比之唐代杜荀鹤诗中写到兵荒马乱时世的“山中寡妇”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的境况来,真是幸运多多。关于此句,还引发过一场怎样理解此诗主旨的论辩。《毛诗序》谓此诗“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诗序辨说》则驳道:“此序专以‘寡妇之利’一句生说。”至于两者优劣,应当说,寡妇之拾穗,也确实反映了贫民生活的无保障,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说诗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离谱。但从诗的整体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赞美农夫通过辛勤劳动而喜得丰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驳也属平允。

  田间劳动大军正在收割捆载,忙得不亦乐乎,田头有农官“田唆”在第一线指挥督察,后方有妇女孩子提筐来送饭食,整个画面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这时最高统治者“曾孙”来了,其热气腾腾场面顿时达于沸点,至少从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让人领悟到这一点。第四章实写曾孙省敛,与首章春耕时“曾孙是若”相呼应。更与上篇《甫田》描写“省耕”时情景密合无间,是一模一样的四句。这大约是当时颂扬王权的套话吧。接着是曾孙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牺牲粢盛恭敬祗奉,肃穆虔诚,为黎民为国祚祈福求佑。王权与神权互相依傍而彼此更为尊崇显赫,这大约也是曾孙省敛时所能做的最正儿八经的事吧。其实这都是歌功颂德的冠冕堂皇话,无甚精

义,后世捧场诗文的层出不穷,其源头也可追溯到《诗经》上,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此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为后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其中的人物,如农人、妇子、寡妇、田唆、曾孙,虽着墨无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动作,给人以真实感受。凡此均体现出诗作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回味。

创作背景

  此诗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小雅·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75185.html

上一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