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发布时间:2022-06-02 17:44:06

原文賞析: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經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侖東北。神浪狂飙,奔騰觸裂,轟雷沃日。看中原形勝,千年王氣。雄壯勢、隆今昔。
鼓茫茫萬裏,棹歌聲、響凝空碧。壯遊汗漫,山川綿邈,飄飄吟迹。我欲乘槎,直窮銀漢,問津深入。喚君平一笑,誰誇漢客,取支機石。
拼音解讀
zhuó bō hào hào dōng qīng ,jīn lái gǔ wǎng wú zhōng jí 。jīng tiān gèn dì ,tāo tāo liú chū ,kūn lún dōng běi 。shén làng kuáng biāo ,bēn téng chù liè ,hōng léi wò rì 。kàn zhōng yuán xíng shèng ,qiān nián wáng qì 。xióng zhuàng shì 、lóng jīn xī 。
gǔ máng máng wàn lǐ ,zhào gē shēng 、xiǎng níng kōng bì 。zhuàng yóu hàn màn ,shān chuān mián miǎo ,piāo piāo yín jì 。wǒ yù chéng chá ,zhí qióng yín hàn ,wèn jīn shēn rù 。huàn jun1 píng yī xiào ,shuí kuā hàn kè ,qǔ zhī jī shí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①昆侖:昆侖山,在今新疆。②王:同“旺”。③隆:盛。④鼓:敲打船舷。屈原《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⑤汗漫:廣闊無邊。⑥綿邈:廣泛無邊、廣遠。⑦乘槎:《荊楚歲時紀》載:“張華《博物志》雲:漢武帝令張骞窮河源,乘槎經月遇織女、牛郎之故事。

相關賞析

  上片落筆先寫黃河濁流波濤滾滾,向東流去,永無休止。從空間上寫氣勢之大,從時間上寫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構成動人心魄的自然景觀。氣魄宏大,雄渾恣肆,爲全詞定調。“經天亘地”六句,從黃河的源頭昆侖寫起,黃河從昆侖發轫,橫亘于天地之間,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轟鳴震天,六句寫盡黃河聲威。以下由寫景轉入人事,黃河流經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氣長存。黃河的聲勢象征了元朝的國勢。當時正是元朝鼎盛時期,詞人由黃河的壯闊而想到國家的強大,情景相融,不僅加深描寫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環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轉向對“過黃河”的描寫。黃河的氣勢,振奮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時神采飛揚,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聲“響凝空碧”,透出了詞人内心蘊蓄的豪情。“壯遊”三句抒寫自己壯遊天下的雄心,由黃河之壯美聯想到祖國河山之壯麗,激發了詞人想要曆盡祖國名山大川,飽覽天下勝境,随處吟詠的願望。下文還進一步寫出他想像漢代張骞一樣,乘槎追尋黃河源頭,遨遊銀河,在壯遊之中又融進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傳說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抒寫“過黃河”的激情豪興。乘浮槎究河源,是對上片黃河源頭的照應,上下一氣,首尾照應,用“我欲”、“誰誇”領起,是詞人主觀意識的體現,總攬全文。全詞把黃河雄壯的氣勢和自己的豪邁胸襟互相滲透,妙合無隙,風格雄渾闳肆,氣勢磅礴。

作者介紹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zhang)德湯陰(今屬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後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赈(chen 四聲)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禦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鬥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
原文赏析: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拼音解读
zhuó bō hào hào dōng qīng ,jīn lái gǔ wǎng wú zhōng jí 。jīng tiān gèn dì ,tāo tāo liú chū ,kūn lún dōng běi 。shén làng kuáng biāo ,bēn téng chù liè ,hōng léi wò rì 。kàn zhōng yuán xíng shèng ,qiān nián wáng qì 。xióng zhuàng shì 、lóng jīn xī 。
gǔ máng máng wàn lǐ ,zhào gē shēng 、xiǎng níng kōng bì 。zhuàng yóu hàn màn ,shān chuān mián miǎo ,piāo piāo yín jì 。wǒ yù chéng chá ,zhí qióng yín hàn ,wèn jīn shēn rù 。huàn jun1 píng yī xiào ,shuí kuā hàn kè ,qǔ zhī jī sh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①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②王:同“旺”。③隆:盛。④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⑤汗漫:广阔无边。⑥绵邈:广泛无边、广远。⑦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相关赏析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写尽黄河声威。以下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写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作者介绍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3798.html

上一篇: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下一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