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发布时间:2022-05-11 21:57:54

原文賞析: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辔。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拼音解讀
hòu guǎn méi cán ,xī qiáo liǔ xì 。cǎo xūn fēng nuǎn yáo zhēng pèi 。lí chóu jiàn yuǎn jiàn wú qióng ,tiáo tiáo bú duàn rú chūn shuǐ 。
cùn cùn róu cháng ,yíng yíng fěn lèi 。lóu gāo mò jìn wēi lán yǐ 。píng wú jìn chù shì chūn shān ,háng rén gèng zài chūn shān wài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漸凋謝,隻剩細細碎碎幾片殘瓣兒;溪橋邊的柳樹卻萌出了淺綠嫩芽。暖暖的春風在大地上拂過,風中帶了花草芳香,遠行的人,也都在這時動身了。在這美好的春光裏,我也送走了你。你漸行漸遠,我的愁緒也漸生漸多,就像眼前這一江春水,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我肝腸寸斷,淚流滿面,别上樓去倚着那高高的闌幹癡望,綿綿無絕的春草原野,原野盡處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遙遠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尋!

注釋[候館]迎賓候客之館舍。[征辔(pèi)]行人坐騎的缰繩。辔,缰繩。[盈盈]淚水充溢貌。[粉淚]淚水流到臉上,與粉妝和在一起。[平蕪]平坦開闊的草原。

相關賞析

  這首詞是經常爲人們所稱道的名篇,寫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離愁。作者有一首五律《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楚色窮千裏,行人何苦賒。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也是寫春日南方旅途思家。五律與這首《踏莎行》同屬一類題材,但是,無論是構思,或是意境,都有所區别。詩的構思疏,詞的構思密;詩的意境淺,詞的意境深。至于藝術表現,更是迥然不同,詩的表現直,詞的表現曲。詩直寫耳目見聞,直抒旅思懷抱,多用賦法;而詞則虛實相生,委曲盡情,賦比興交相爲用。其效果是,詩以景勝,詞以情勝。本文着重分析一下這首詞的幾種藝術表現。

  詞的上片寫行人在旅途上的離愁,下片寫想象中家室的離愁,兩地相思,一種情懷,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現離愁。主要運用了以下四種藝術手法。

  以樂寫愁,托物興懷。這種手法運用得很巧妙。詞的上片展現了這樣的鏡頭:一位孤獨的行人,騎着馬兒,離開了候館(旅舍),望着已經凋落的梅花,走過溪上的小橋,拂掠那岸邊的柳絲,迎着東風,踏向那散發着芳香的草地。在這畫面裏,殘梅、細柳和薰草,這些春天裏的典型景物,點綴着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這美妙的春景,這和煦的春風,引誘着多少人攜眷踏青遊春來欣賞!馬克思說:“焦慮不堪的窮人甚至對最美的景色也沒有感覺”(《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第一卷》)。這“良辰美景”,對于滿懷離愁的行人來說,卻如同虛設;不僅成了虛設,而且因爲遠遊他鄉,不能偕同家室飽覽春光,甚至于要引起怅帳的離情别緒。王夫之《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這首詞以春景寫行旅,以樂景寫離愁,從而得到煩惱倍增的效果。

  寓虛,富于聯想,也是這首詞的一個藝術特點。梅、柳、草,實景虛用,虛實結合,不僅表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離情别緒。在古典詩詞中,梅、柳、草就經常與離思相關合。據《荊州記》記載,陸凱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給長安的友人範晔,并贈詩:“折梅逢驿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其後折梅寄遠以托離思,在詩詞中便屢見不鮮。候館的殘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聯想到贈别;既是殘梅,卻連折梅寄遠也不能如願,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會了。柳也關合别意。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枝》,或說“柳”與“留”諧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橋折柳贈别更成爲一種風俗。傳爲李白所作的《憶秦娥》詞“年年柳色,霸陵傷别”,即指其事。這裏所寫行人看到溪橋細柳,自然會回想起臨别折柳之類的事,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離愁了。自從《楚辭·招隐》“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與離思聯系起來以後,詩人便多以春草表現離情别緒。江淹《别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牽動着離愁别恨。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又是一例。作者另有《虞美人》“豔陽剛愛挫愁人,故生芳草碧連雲,怨王孫”;《少年遊·草》“闌幹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裏萬裏,二月三月,行色若愁人”;《洞仙歌令》“樓前亂草,是離人方寸”,也都是直接以春草表現離愁。無論是此前的詩人,或者是作者本人,都經常以梅、柳、草關合離思,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根據認爲,作者在這首詞裏所描寫的殘梅、細柳、薰草,雖然沒有直接指明三者與離愁的關系,但卻暗用了故實,寄寓了離愁。這三者的妙用,不止于渲染環境,烘托氣氛,還可以引起人們對于離别的種種聯想,觸發離愁别恨。這三種景物,甚至可以使人聯想到所思念的人兒的形象:草綠的羅裙(如牛希濟“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柳細的眉黛、花好的容貌,正如作者在《長相思》一詞中所說的“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離,低頭雙淚垂”。作者拈出梅、柳、草,實中寓虛,從各個角度表現離愁,的确非常耐人尋味,有無窮的韻外之緻。

  化虛爲實,巧于設喻,同樣是本篇重要的藝術手段。“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便是這種寫法。“愁”是一種無形無影的感情。曹植《釋愁文》說:“愁之爲物,惟惚惟恍。”杜牧《愁》詩也說:“聚散竟無形,回腸自結成。”愁無形色可描繪,無影迹可追尋,是一種“虛”的東西。要表現愁,經常得化虛爲實。萊辛說,詩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見的對象”,描繪成如同“物質性的圖畫”(《拉奧孔》第十五章)。“愁”無形體質量,所以詩人們常将它“物化”,說成可以抛擲剪割、車載鬥量的東西,使人産生形體感和質量感,因而增加了詩的感染力。有的則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古來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一水牽愁萬裏長”,趙嘏“一溪萦作萬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長。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邊比喻。這首詞說行人愈走愈遠未有盡頭,離愁也愈續愈長未有窮已,這離愁之延長,這離愁之不斷,恰似溪橋下汩汩流向遠方的春水。所有以水喻愁的,雖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這一點卻是共同的:“虛”的離愁,化爲“實”的春水;無可感的情緒,化爲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強了藝術效果。

  逐層深化,委曲盡情,更是這首詞顯著的藝術特色。清袁枚《與韓紹真書》說:“貴直者人,炭曲者文。”宛轉達意,更進一層,可以使詩詞更加含蓄有味,寫自己思念家室,從對象着筆,設想家室如何思念自己,這便使感情更進一層。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香霧雲鬞濕,清輝玉臂寒”;就是采用這裏“設身處地”的寫法,詩人自己望月思家,卻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詩人的情景。王嗣?#93;評論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這種進一層的寫法,在詩詞中頗多。這首詞也是采用這種手法,想象他妻子登樓遠望,柔腸寸斷,妝淚盈盈,這已是進了一層;又反過來體諒她,勸她不要高樓倚欄。正因爲高樓憑欄會更添離愁,所以勸她“莫近危倚欄”,這又進了一層。這種設身處地的寫法,可以說極盡委婉之緻,寫出了“心思之曲”(楊振綱《詩品解》)。末兩句想象家室登樓望到了這樣的景象:“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視線的終極,而行人卻還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視線之内,什麽也看不見。這是另一種“更進一層”的寫法,即所謂“以轉折爲曲”(楊振綱《詩品解》)。内心希望達到的某種境界,設詞上卻又極力誇張客觀情況遠在這種境界之外,這便使人感到無可奈何,更深切感受希望破滅的滋味,從而更加突出地表現某種心境。這一種以超級設詞的更進一層手法,也是詩人們常用的藝術手法,如範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便是屬于這類更進一層的超級設詞。這首詞望盡春山不見行人的畫面,是行人想象中家室必見的情景,寫的是家室的失望,但卻又更進一步說明行人離愁的無窮。整個下半片,采用了不同類型的“更進一層”的藝術手法,那深沉的離愁,便被宛轉細膩地表現出來了,其感人之深,真是沁人心脾。

  整首詞隻有五十八個字,但由于巧妙地運用了以樂寫愁、實中寓虛、化虛爲實、更進一層等藝術手法,便把離愁表現得淋漓盡緻,産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所以成了人們樂于傳誦的名篇。

  作者化無形的愁爲可見的景物:

  “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以江南景色“一川煙草”“滿城風絮”從立體空間的角度比喻憂愁的深廣,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以“梅子黃時雨”的 連綿不斷比喻愁之時間長和難以斷絕。

  這樣寫興中有比,意味深長,被譽爲絕唱。

作者介紹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爲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爲範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參與範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甯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緻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緻用」,并積極培養後進,爲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爲《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谪。慶曆三年(1043)參與範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曆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爲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爲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轼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内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爲曆代傳誦。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郁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内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并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绮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于發現大自然的美,并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采桑子》、《漁家傲》諸阕,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

以上就是候館梅殘,溪橋柳細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拼音解读
hòu guǎn méi cán ,xī qiáo liǔ xì 。cǎo xūn fēng nuǎn yáo zhēng pèi 。lí chóu jiàn yuǎn jiàn wú qióng ,tiáo tiáo bú duàn rú chūn shuǐ 。
cùn cùn róu cháng ,yíng yíng fěn lèi 。lóu gāo mò jìn wēi lán yǐ 。píng wú jìn chù shì chūn shān ,háng rén gèng zài chūn shān wà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盈盈]泪水充溢貌。[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相关赏析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作者有一首五律《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也是写春日南方旅途思家。五律与这首《踏莎行》同属一类题材,但是,无论是构思,或是意境,都有所区别。诗的构思疏,词的构思密;诗的意境浅,词的意境深。至于艺术表现,更是迥然不同,诗的表现直,词的表现曲。诗直写耳目见闻,直抒旅思怀抱,多用赋法;而词则虚实相生,委曲尽情,赋比兴交相为用。其效果是,诗以景胜,词以情胜。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几种艺术表现。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马克思说:“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这“良辰美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不仅成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甚至于要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经常与离思相关合。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会了。柳也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作者另有《虞美人》“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少年游·草》“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若愁人”;《洞仙歌令》“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也都是直接以春草表现离愁。无论是此前的诗人,或者是作者本人,都经常以梅、柳、草关合离思,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根据认为,作者在这首词里所描写的残梅、细柳、薰草,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三者与离愁的关系,但却暗用了故实,寄寓了离愁。这三者的妙用,不止于渲染环境,烘托气氛,还可以引起人们对于离别的种种联想,触发离愁别恨。这三种景物,甚至可以使人联想到所思念的人儿的形象:草绿的罗裙(如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柳细的眉黛、花好的容貌,正如作者在《长相思》一词中所说的“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作者拈出梅、柳、草,实中寓虚,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曹植《释愁文》说:“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杜牧《愁》诗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要表现愁,经常得化虚为实。莱辛说,诗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见的对象”,描绘成如同“物质性的图画”(《拉奥孔》第十五章)。“愁”无形体质量,所以诗人们常将它“物化”,说成可以抛掷剪割、车载斗量的东西,使人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有的则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古来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赵嘏“一溪萦作万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长。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边比喻。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已,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所有以水喻愁的,虽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清袁枚《与韩绍真书》说:“贵直者人,炭曲者文。”宛转达意,更进一层,可以使诗词更加含蓄有味,写自己思念家室,从对象着笔,设想家室如何思念自己,这便使感情更进一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鬞湿,清辉玉臂寒”;就是采用这里“设身处地”的写法,诗人自己望月思家,却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王嗣?#93;评论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这种进一层的写法,在诗词中颇多。这首词也是采用这种手法,想象他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这已是进了一层;又反过来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正因为高楼凭栏会更添离愁,所以劝她“莫近危倚栏”,这又进了一层。这种设身处地的写法,可以说极尽委婉之致,写出了“心思之曲”(杨振纲《诗品解》)。末两句想象家室登楼望到了这样的景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视线的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另一种“更进一层”的写法,即所谓“以转折为曲”(杨振纲《诗品解》)。内心希望达到的某种境界,设词上却又极力夸张客观情况远在这种境界之外,这便使人感到无可奈何,更深切感受希望破灭的滋味,从而更加突出地表现某种心境。这一种以超级设词的更进一层手法,也是诗人们常用的艺术手法,如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便是属于这类更进一层的超级设词。这首词望尽春山不见行人的画面,是行人想象中家室必见的情景,写的是家室的失望,但却又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整个下半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其感人之深,真是沁人心脾。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乐于传诵的名篇。

  作者化无形的愁为可见的景物: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从立体空间的角度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以“梅子黄时雨”的 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这样写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作者介绍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宏富,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庆历三年(1043)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五年被贬滁州太守。以后担任过朝廷和地方的许多重要官职,所谓「历仕三朝,备位二府」,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经学家、金石学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又喜奖掖后进,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门下,就是受过他的奖引扶掖。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一生写过500多篇散文,政论、史论、记事、抒情各体兼备,内容充实,文风流畅婉转。《朋党论》、《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为历代传诵。诗歌风格多样,有的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有的写得沉郁顿挫,有的写得清新秀丽。《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开创了新的论诗体裁。词的创作从总的方面看,对花间、南唐词因袭的成分较多,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有咏史怀古的词篇,并用词这种形式和朝廷大臣、亲朋故旧唱和,表达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较少堆砌绮词丽句的无病呻吟,抒情个性是志气自若,放旷达观。他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在词中再现这种美,如《采桑子》、《渔家傲》诸阕,描绘西湖景物,写得清新洒脱。爱情词有的典雅含蕴,有的大胆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划,增加了词的抒情深度。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史学方面,除参加修撰《新唐书》外,又自著《新五代史》。

以上就是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05271.html

上一篇: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下一篇:燕诗示刘叟(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