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发布时间:2021-12-03 12:49:09

出自唐代司空曙的《金陵懷古》

辇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譯文及注釋】

  皇帝乘車經過的道旁那飽覽人世滄桑的江楓,長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宮庭一片凄清冷落,隻有那野草到處滋生,長得蓬蓬勃勃。庾信曾作《傷心賦》,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間,梁爲西魏所亡,遂被強留長安。北周代魏後,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賞析】

  金陵(今江蘇南京)從三國吳起,先後爲六朝國都,是曆代詩人詠史的重要題材。司空曙的這首《金陵懷古》,選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兩句寫實。作者就眼前所見,選擇兩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繪,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敗荒涼的景象,表現得很具體,很鮮明。辇路即皇帝乘車經過的道路。想當年,皇帝出遊,旌旗如林,鼓樂喧天,前呼後擁,應是無比威風。此時這景象已不複存在,隻有道旁那飽覽人世滄桑的江楓,長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濃密的陰影,使荒蕪的辇路更顯得幽暗陰森。“江楓暗”的“暗”字,既是寫實,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這條路走去,就可看到殘存的一些六朝宮苑建築了。“台城六代競豪華”,昔日的宮庭,珠光寶氣,金碧輝煌,一派顯赫繁華,更不用說到了飛紅點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現在這裏卻一片凄清冷落,隻有那野草到處滋生,長得蓬蓬勃勃,好像整個宮庭都成了它們的世界。“野草春”,這“春”字既點時令,又着意表示,點綴春光的唯有這萋萋野草而已。這兩句對偶整齊,辇路、宮庭與江楓、野草形成強烈對照,啓發讀者将它的現狀與曆史作比較,其盛衰興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筆鋒一轉,運實入虛,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發情懷。典故用得自然、恰當,蘊含豐富,耐人尋味。

  先說自然。庾開府即庾信,因曾官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信是梁朝著名詩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親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賞識,所謂“父子東宮,出入禁闼,恩禮莫與比隆”。詩人從辇路、宮庭着筆來懷古,當然很容易聯想到庾信,它與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說恰當。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間,梁爲西魏所亡,遂被強留長安。北周代魏後,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後死于隋文帝開皇元年。他經曆了北朝幾次政權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後兩個王朝的覆滅,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動亂變化的。再說他長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國和家鄉,其詩賦多有“鄉關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詩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處。他經曆過“安史之亂”,親眼看到大唐帝國從繁榮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安史亂時,他曾遠離家鄉,避難南方,亂平後一時還未能回到長安,思鄉之情甚切。所以,詩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傷曆史上六朝的興亡變化,又借以寄寓對唐朝衰微的感歎,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園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貼切工穩,含蘊豐富。“傷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傷心賦》一篇,傷子死,悼國亡,哀婉動人,自雲:“既傷即事,追悼前亡,惟覺傷心……”以“傷心”冠其名上,自然貼切,而這不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際,也寄托了作者對這位前輩詩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時此地悲涼心情的自白。

  這首詩寥寥二十字,包蘊豐富,感慨深沉,情與景、古與今、物與我渾然一體,不失爲詠史詩的佳作。

  •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相關内容:
  • 婿爲燕國王,身被诏獄加。
  • 聞道皇華使,方随皂蓋臣。
  •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 相州晝錦堂廚醞,衛國淇川岸竹萌。
  •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風。
  • 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 天與三台座,人當萬裏城。
  • 野臣潛随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 詩詞名句

以上就是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唐代司空曙的《金陵怀古》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译文及注释】

  皇帝乘车经过的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宫庭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庾信曾作《伤心赋》,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以上就是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416.html

上一篇: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下一篇:"千里万里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