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发布时间:2021-12-03 11:01:29

出自唐代李白的《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子房未虎嘯,破産不爲家。
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
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
潛匿遊下邳,豈曰非智勇?
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
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
歎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張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嘯時,爲求刺客而不顧破産敗家。
從滄海公那裏得到一名壯士,用金椎狙擊秦始皇在博浪沙。
這次刺秦報仇行動雖未成功,而其名聲卻因此震動天下。
其逃匿追捕曾經過下邳,怎能說他在智勇雙全上稍差?
今天我懷古來到圯橋上,更加欽羨張良的雄姿英發。
圯橋下隻有碧綠的流水,而不知道黃石公如今在哪?
我站在橋上歎息張良逝去,徐泗兩州從此便變得蕭條空乏。

注釋
⑴下邳:古縣名,在今江蘇省睢甯縣西北邳州界。圯橋:古橋名,遺址在今睢甯縣北古下邳城東南小沂水上。張子房:即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臣,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後,被封爲留侯。
⑵虎嘯:喻英雄得志。
⑶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
⑷黃石公:秦時隐士。相傳張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讀此則爲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後十三年,張良從漢高祖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祠之,世稱此圯上老人爲黃石公。
⑸徐泗:徐州與泗州。

【賞析】

  此詩起句“虎嘯”二字,即指張良跟随漢高祖以後,其叱咤風雲的業績。但詩卻用“未”字一筆撇開,隻從張良發迹前寫起。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爲韓國宰相,秦滅韓後,立志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産不爲家”五字,點出了張良素來就是一個豪俠仗義、不同尋常的人物。後兩句寫其椎擊秦始皇的壯舉。據《史記》記載,張良後來“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爲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詩人把這一小節熔鑄成十個字:“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後,第五句一折,“報韓雖不成”,惋惜力士椎擊秦始皇時誤中副車。秦皇帝爲之寒栗,趕緊“大索天下”,而張良的英雄膽略,遂使“天地皆振動”。七、八兩句“潛匿遊下邳,豈曰非智勇”,寫張良“更姓名潛匿下邳”,而把圯橋進履,受黃石公書一段略去不寫,隻用一個“智”字暗點,暗度到三句以後的“曾無黃石公”。“豈曰非智勇?”不以陳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問之筆,使文氣跌宕,不緻于平鋪直叙。後人評此詩,說它句句有飛騰之勢,說得未免抽象,其實所謂“飛騰之勢”,就是第五句的“雖”字一折和第八句的“豈”字一宕所構成。

  以上八句夾叙夾議,全都針對張良,李白本人還沒有插身其中。九、十兩句“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這才通過長存的圯橋古迹,把今人、古人結合起來了。詩人“懷古欽英風”,其着眼點還是在現實:“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這兩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對。上句切合圯橋,橋下流水,清澈碧綠,一如張良當時。歲月無常,回黃轉綠,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下句應該說是不見張良了,可是偏偏越過張良,而說不見張良的恩師黃石公。詩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時代未嘗沒有如張良一般具有英風的人,隻是沒有像黃石公那樣的人,加以識拔,傳以太公兵法,造就“爲王者師”的人才罷了。表面上是“歎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實際上,這裏是以曲筆自抒抱負。《孟子·盡心下》說:“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表面上孟子是喟歎世無孔子,實質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繼承人自負。李白在這裏用筆正和孟子有異曲同工之處:“誰說‘蕭條徐泗空’,繼張良而起,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哉!”詩人在《扶風豪士歌》的結尾說:“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這首詩末兩句的注腳。

  • 歎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相關内容:
  • 婿爲燕國王,身被诏獄加。
  • 聞道皇華使,方随皂蓋臣。
  •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 相州晝錦堂廚醞,衛國淇川岸竹萌。
  •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風。
  • 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 天與三台座,人當萬裏城。
  • 野臣潛随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 詩詞名句

出自唐代李白的《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
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
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
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
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
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
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

注释
⑴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⑵虎啸:喻英雄得志。
⑶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⑷黄石公:秦时隐士。相传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祠之,世称此圯上老人为黄石公。
⑸徐泗:徐州与泗州。

【赏析】

  此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怀古钦英风”,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这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良了,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在《扶风豪士歌》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末两句的注脚。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408.html

上一篇: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下一篇: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