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秦州杂诗二十首》

发布时间:2021-12-01 10:33:11

秦州雜詩二十首 - 杜甫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
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
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迹隗嚣宮。
苔藓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
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
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
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防河赴滄海,奉诏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
那聞往來戍,恨解邺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獨長望,衰飒正摧顔。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驿亭。
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
所居秋草淨,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
黃鹄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将獨征西。
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鍾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爲飒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
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
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
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
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隐不還。
東柯遂疏懶,休鑷鬓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衆峰群。
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
采藥吾将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複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鸬鹚窺淺井,蚯蚓上深堂。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将盡,山高客未歸。
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
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幹。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将,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複何知。
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爲報鴛行舊,鹪鹩在一枝。[注釋](1)秦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是唐代西北邊防要地。(2)鳳林:縣名,今甘肅省臨夏縣附近。(3)魚海:今甯夏阿拉善額魯特部。(4)候火:烽火。(5)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幕井:軍隊用的水井。(6)北庭:北庭大都護府。(7)飛将:西漢時飛将軍李廣。(8)築壇:指任命将領戍邊。劉邦曾築壇拜韓信爲大将軍,故雲。

[譯文]鳳林關的戰亂還沒有平息,魚海的道路十分險惡行軍艱難。烽火濃煙滾滾沖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敵人境内的孤國,水井中的水枯幹,處境非常困難,朔鳳猛烈,西部邊境也好像被撼動;邊庭寒冷,朦胧的月亮也發出寒光。老人們思念累立邊功的飛将軍李廣,但何時才能商議築壇拜将的事呢?


莽莽萬重山, 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 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 樓蘭斬未還。
  煙塵一長望, 衰飒正摧顔。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遊”的艱苦曆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在秦州期間,他先後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爲《秦州雜詩》。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首聯大處落墨,概寫秦州險要的地理形勢。秦州城座落在隴東山地的渭河上遊河谷中,北面和東面,是高峻綿延的六盤山和它的支脈隴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鳥鼠山,四周山嶺重叠,群峰環繞,是當時邊防上的重鎮。“莽莽”二字,寫出了山嶺的綿延長大和雄奇莽蒼的氣勢,“萬重”則描繪出它的複沓和深廣。在“莽莽萬重山”的狹窄山谷間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環境的襯托,越發顯出了它那獨扼咽喉要道的險要地位。同是寫高山孤城,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渾闊大中帶有閑遠的意态,而“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則隐約透露出一種嚴峻緊張的氣氛。沈德潛說:“起手壁立萬仞”(《唐詩别裁》),這個評語不僅道出了這首詩發端雄峻的特點,也表達了這兩句詩所給予人的感受。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首聯托出雄渾莽蒼的全景,次聯縮小範圍,專從“孤城”着筆。雲動必因風,這是常識;但有時地面無風,高空則風動雲移,從地面上的人看來,就有雲無風而動的感覺。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還沒有黑就高懸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臨的直接感受。雲無風而動,月不夜而臨,一屬于錯覺,一屬于特定時間的景象,孤立地寫它們,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但一旦将它們和“關”、“塞”聯結在一起,便立即構成奇警的藝術境界,表達出特有的時代感和詩人的獨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時期,秦州雖處交通要道,卻不屬邊防前線。安史亂起,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之地,地處隴東的秦州才成爲邊防軍事重鎮。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戰争烽火氣息的邊城中,即使是本來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蘊含着不平常的氣息。在系心邊防形勢的詩人感覺中,孤城的雲,似乎離邊塞特别近,即使無風,也轉瞬間就飄出了邊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關注防關戍守,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着險要的雄關。兩句賦中有興,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現了邊城特有的緊張警戒氣氛,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注,正如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的那樣:“三、四警絕。一片憂邊心事,随風飄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兩句在景物描寫中已經寓含邊愁,因而五六兩句便自然引出對邊事的直接描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水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歸國後,任典屬國。第五句的“屬國”即“典屬國”之省,指唐朝使節。大約這時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遲留未歸,故說“屬國歸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斬樓蘭王首還阙事,說吐蕃侵擾的威脅未能解除。兩句用典,用賦一事,而用語錯綜,故不覺複沓,反增感怆。蘇武歸國、傅介子斬樓蘭,都發生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他們後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後盾,故能取得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而現在的唐王朝,已經從繁榮昌盛的頂峰上跌落下來,急劇趨于衰落,象蘇武、傅介子那樣的故事已經不可能重演了。同樣是用這兩個典故,在盛唐時代,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維《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的豪語,而現在,卻隻能是“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的深沉慨歎了。對比之下,不難體味出這一聯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詩人對于國家衰弱局勢的深切憂慮。
  “煙塵一長望,衰飒正摧顔。”遙望關塞以外,仿佛到處戰塵彌漫,烽煙滾滾,整個西北邊地的局勢,正十分令人憂慮。目接衰飒的邊地景象,聯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趨勢,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額,怅恨不已。“煙塵”、“衰飒”均從五、六生出。“一”、“正”兩字,開合相應,顯示出這種衰飒的局勢正在繼續發展,而自己爲國事憂傷的心情也正未有盡期。全詩地雄奇闊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時代的悲涼,表現爲一種悲壯的藝術美。  
(劉學锴)【作品評述秦州雜詩二十首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
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
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迹隗嚣宮。
苔藓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
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
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
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防河赴滄海,奉诏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
那聞往來戍,恨解邺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獨長望,衰飒正摧顔。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驿亭。
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
所居秋草淨,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
黃鹄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将獨征西。
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鍾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爲飒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家。
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
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
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
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隐不還。
東柯遂疏懶,休鑷鬓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衆峰群。
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
采藥吾将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複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鸬鹚窺淺井,蚯蚓上深堂。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将盡,山高客未歸。
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
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幹。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将,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複何知。
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爲報鴛行舊,鹪鹩在一枝。

以上就是《秦州雜詩二十首》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秦州杂诗二十首 -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注释](1)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是唐代西北边防要地。(2)凤林:县名,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3)鱼海:今宁夏阿拉善额鲁特部。(4)候火:烽火。(5)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幕井:军队用的水井。(6)北庭:北庭大都护府。(7)飞将:西汉时飞将军李广。(8)筑坛:指任命将领戍边。刘邦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故云。

[译文]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敌人境内的孤国,水井中的水枯干,处境非常困难,朔凤猛烈,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边庭寒冷,朦胧的月亮也发出寒光。老人们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刘学锴)【作品评述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以上就是《秦州杂诗二十首》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秦州杂诗二十首》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301.html

上一篇:《重阳日》

下一篇:《江楼月》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