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发布时间:2021-11-29 11:28:55

出自唐代杜甫的《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複卧南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武侯廟的孔明先生的畫像早已遺落不知何處,整座山空寂隻有草木徒長。
站在這裏好似還能聽到諸葛亮作辭别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再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了啊。

注釋
(1) 武侯:指諸葛亮。諸葛亮于後主建興元年(223年),封爲武鄉侯,省稱武侯。武侯廟:指祭祀諸葛亮的廟。其廟有多處,如襄陽、成都、南陽、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廟。這裏指夔州武侯廟,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西。張震《武侯祠堂記》:“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2) 丹青落:廟中壁畫已脫落。丹青指廟中壁畫。
(3) 草木長:草木茂長。兩句寫廟景,言武侯去世時間之久遠。
(4) 辭後主:蜀後主劉禅建興五年,諸葛亮上《出師表》,辭别後主,率兵伐魏。
(5) 南陽: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陽(今河南南陽),因劉備三顧之于草廬中,遂佐備建立蜀漢、與魏、吳成鼎足之勢。

【賞析】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這兩句寫詩人瞻仰武侯廟所看到的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上句寫廟。詩中“丹青”,指廟中的壁畫;“落”,剝落、脫落。從“遺”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來祭拜的人很少。想當年諸葛亮爲蜀漢的創建和鞏固,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而諸葛亮的遺廟竟是這樣的景象,詩人頓生感慨。再看下句,詩人站在武侯廟放眼四望,周遭環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涼。“空山”,指白帝山。詩人用一個“空”字,似乎是說這山上什麽也沒有,空空如也,說明人迹稀少;一個“長”字,說明草木無憂無顧地生長,倒很茂盛,進一步反襯出武侯廟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麽的令人感傷!

  “猶聞辭後主,不複卧南陽。”這兩句由武侯廟寫到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出山輔佐劉備以及後主,贊歎有加。詩人似乎還能聽到諸葛亮作《出師表》辭别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在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啊。上句“猶聞辭後主”,“辭後主”,蜀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兵漢中,實行伐魏,臨行上《出師表》,向後主劉禅辭行,告誡後主要親君子,遠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貞之心。下句“不複卧南陽”是上句的繼續,由于諸葛亮将一生獻給蜀漢事業,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陽了。“南陽”,郡名,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複”二字,既寫出了諸葛亮爲報答劉備三顧之情,将一生獻給蜀漢事業的偉大功業和奮鬥精神;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贊歎之情和無法功成身退返故鄉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虛實相生,融情于景。詩的前兩句寫武侯廟的荒涼破敗,寄托着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凄涼的哀惋,也爲後兩句的抒懷作鋪墊;後兩句觸景生情,感歎諸葛亮大業未成,而長眠他鄉,誠如詩人在《蜀相》詩中所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分。神于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這首詩可以說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相關内容:
  • 民感桑林雨,雲施李靖龍。
  • 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 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 高齋今夜雨,獨卧武昌城。
  • 獨倚危欄,神遊無際,天地猶嫌隘。
  • 賈傳自憐多感慨,東門何意泥孤虛。
  • 詩詞名句

出自唐代杜甫的《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注释
(1) 武侯:指诸葛亮。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其庙有多处,如襄阳、成都、南阳、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夔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2) 丹青落:庙中壁画脱落。丹青指庙中壁画。
(3) 草木长:草木茂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
(4)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
(5) 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214.html

上一篇:"广陵城里昔繁华

下一篇: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