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诗赏析 黄巢题菊花诗三首
发布时间:2023-12-26 11:28:46
題菊花 - 黃巢
飒飒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注釋】: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确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飒飒秋風中開放。“西風”點明節令,逗起下句;“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但“滿院栽”卻顯然不同于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絕俗”之态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爲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衆的象征,與“孤”字無緣。
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風中,菊花似乎帶着寒意,散發着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是引起兩種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爲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爲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爲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爲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衆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值得注意的是,這裏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爲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爲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爲,這是詩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
這裏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爲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着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别。詩的作者說:“我爲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鐵門檻。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爲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劉學锴)【作品評述】題菊花
飒飒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飒飒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注釋】: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确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征。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飒飒秋風中開放。“西風”點明節令,逗起下句;“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寫菊花迎風霜開放,以顯示其勁節,這在文人的詠菊詩中也不難見到;但“滿院栽”卻顯然不同于文人詩中菊花的形象。無論是表現“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絕俗”之态或“孤孑無伴”之感,往往脫離不了一個“孤”字。黃巢的詩獨說“滿院栽”,是因爲在他心目中,這菊花是勞苦大衆的象征,與“孤”字無緣。
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難來”,卻是極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風中,菊花似乎帶着寒意,散發着幽冷細微的芳香,不象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競發,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舊文人的筆下,這個事實通常總是引起兩種感情:孤芳自賞與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爲菊花開放在寒冷的季節,他自不免爲菊花的開不逢時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兩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發展,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于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爲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爲青帝”,不妨看作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衆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裏。值得注意的是,這裏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爲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爲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爲,這是詩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
這裏還有一個靠誰來改變命運的問題。是祈求天公的同情與憐憫,還是“我爲青帝”,取而代之?其間存在着做命運的奴隸和做命運的主人的區别。詩的作者說:“我爲青帝”,這豪邁的語言,正體現了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決心和信心。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鐵門檻。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爲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劉學锴)【作品評述】題菊花
飒飒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题菊花 -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刘学锴)【作品评述】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刘学锴)【作品评述】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大学·第一章》解释: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题菊花诗赏析 黄巢题菊花诗三首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风词韵
网友推荐
- 1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2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4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5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6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7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8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9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10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