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
发布时间:2023-12-14 23:15:31
花下醉 - 李商隐
尋芳不覺醉流霞,
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
更持紅燭賞殘花。【注釋】:
如詩題所顯示的,這是一首抒寫對花的陶醉流連心理的小詩。
首句“尋芳不覺醉流霞”,寫出從“尋”到“醉”的過程。因爲愛花,所以懷着濃厚的興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獨自去“尋芳”;既“尋”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爲花之美豔所吸引,流連稱賞,不能自已;流連稱賞之馀,竟不知不覺地“醉”了。這是雙重的醉。流霞,是神話傳說中一種仙酒。《論衡》上說,項曼卿好道學仙,離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飲食,仙人辄飲我以流霞。每飲一杯,數日不饑。”這裏用“醉流霞”,含意雙關,既明指爲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爲豔麗的花所醉。從“流霞”這個詞語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絢爛、光豔,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強了“醉”字的具體可感性。究竟是因爲尋芳之前喝了酒此時感到了醉意,還是在尋芳的過程中因爲心情陶然而對酒賞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還是因醉後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難說得清楚。可能詩人正是要借這含意雙關的“醉流霞”寫出生理的醉與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紗融合。“不覺”二字,正傳神地描繪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筆意極爲超妙。
次句“倚樹沉眠日已斜”進一步寫“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覺倚樹(倚樹亦即倚花,花就長在樹上,燦若流霞);由倚樹而不覺沉眠;由沉眠而不覺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處處緊扣“醉”字。醉眠于花樹之下,整個身心都爲花的馥郁所包圍、所浸染,連夢也帶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這“沉眠”不妨說正是對花的沉醉。這一句似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層寫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覺日斜,似已達到迷花極緻而難以爲繼。三、四兩句忽又柳暗花明,轉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倚樹沉眠中,時間不知不覺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經散去,酒也已經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與沉寂。在這種環境氣氛中,一般的人是不會想到賞花的;即使想到,也會因露冷風寒、花事闌珊而感到意興索然。但對一個愛花迷花的詩人來說,這樣一種環境氣氛,反倒更激起賞花的意趣。酒闌客散,正可靜中細賞;酒醒神清,與醉眼朦胧中賞花自别有一番風味;深夜之後,才能看到人所未見的情态。特别是當他想到日間盛開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許就将落英缤紛、殘紅遍地,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深刻留連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這最後的時機領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紅燭賞殘花”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紅燭的照映下,這行将凋謝的殘花在生命的最後瞬間仿佛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光華,美麗得象一個五彩缤紛而又隐約朦胧的夢境。詩人也就在持燭賞殘花的過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後的陶醉。夜深酒醒後的“賞”,正是“醉”的更深一層的表現,正如姚培謙所說,“方是愛花極緻”(《李義山詩箋注》)。清人馬位說:“李義山詩‘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有雅人深緻;蘇子瞻‘隻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有富貴氣象。二子愛花興複不淺”(《秋窗随筆》)。“雅人深緻”與“富貴氣象”之評,今天我們也許有所保留,而歸結。地到“愛花興複不淺”,則是完全确切的。
(劉學锴)【作品評述】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
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
更持紅燭賞殘花。
尋芳不覺醉流霞,
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
更持紅燭賞殘花。【注釋】:
如詩題所顯示的,這是一首抒寫對花的陶醉流連心理的小詩。
首句“尋芳不覺醉流霞”,寫出從“尋”到“醉”的過程。因爲愛花,所以懷着濃厚的興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獨自去“尋芳”;既“尋”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爲花之美豔所吸引,流連稱賞,不能自已;流連稱賞之馀,竟不知不覺地“醉”了。這是雙重的醉。流霞,是神話傳說中一種仙酒。《論衡》上說,項曼卿好道學仙,離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飲食,仙人辄飲我以流霞。每飲一杯,數日不饑。”這裏用“醉流霞”,含意雙關,既明指爲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爲豔麗的花所醉。從“流霞”這個詞語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絢爛、光豔,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強了“醉”字的具體可感性。究竟是因爲尋芳之前喝了酒此時感到了醉意,還是在尋芳的過程中因爲心情陶然而對酒賞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還是因醉後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難說得清楚。可能詩人正是要借這含意雙關的“醉流霞”寫出生理的醉與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紗融合。“不覺”二字,正傳神地描繪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筆意極爲超妙。
次句“倚樹沉眠日已斜”進一步寫“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覺倚樹(倚樹亦即倚花,花就長在樹上,燦若流霞);由倚樹而不覺沉眠;由沉眠而不覺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處處緊扣“醉”字。醉眠于花樹之下,整個身心都爲花的馥郁所包圍、所浸染,連夢也帶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這“沉眠”不妨說正是對花的沉醉。這一句似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層寫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覺日斜,似已達到迷花極緻而難以爲繼。三、四兩句忽又柳暗花明,轉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倚樹沉眠中,時間不知不覺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經散去,酒也已經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與沉寂。在這種環境氣氛中,一般的人是不會想到賞花的;即使想到,也會因露冷風寒、花事闌珊而感到意興索然。但對一個愛花迷花的詩人來說,這樣一種環境氣氛,反倒更激起賞花的意趣。酒闌客散,正可靜中細賞;酒醒神清,與醉眼朦胧中賞花自别有一番風味;深夜之後,才能看到人所未見的情态。特别是當他想到日間盛開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許就将落英缤紛、殘紅遍地,一種對美好事物的深刻留連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這最後的時機領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紅燭賞殘花”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紅燭的照映下,這行将凋謝的殘花在生命的最後瞬間仿佛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光華,美麗得象一個五彩缤紛而又隐約朦胧的夢境。詩人也就在持燭賞殘花的過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後的陶醉。夜深酒醒後的“賞”,正是“醉”的更深一層的表現,正如姚培謙所說,“方是愛花極緻”(《李義山詩箋注》)。清人馬位說:“李義山詩‘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有雅人深緻;蘇子瞻‘隻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有富貴氣象。二子愛花興複不淺”(《秋窗随筆》)。“雅人深緻”與“富貴氣象”之評,今天我們也許有所保留,而歸結。地到“愛花興複不淺”,則是完全确切的。
(劉學锴)【作品評述】花下醉
尋芳不覺醉流霞,
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
更持紅燭賞殘花。
以上就是《花下醉》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花下醉 -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注释】: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刘学锴)【作品评述】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注释】: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刘学锴)【作品评述】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大学·第一章》解释: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花下醉》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风词韵
网友推荐
- 1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2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4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5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6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7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8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9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10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