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2023-10-08 12:44:52
登幽州台歌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怆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恻悲愁!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歎。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ON A GATE-TOWER AT YUZHOU
Where, before me, 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 behind me, ar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 without limit, without end,
And I am all alone and my tears fall down.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爲曆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爲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讨,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随同出征。武爲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爲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爲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内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曆史事迹,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複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隻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怆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爲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爲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别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遠遊》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爲: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爲: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歎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王運熙)【作品評述】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怆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恻悲愁!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歎。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ON A GATE-TOWER AT YUZHOU
Where, before me, 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 behind me, ar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 without limit, without end,
And I am all alone and my tears fall down.
《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爲曆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對武後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爲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讨,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随同出征。武爲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爲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爲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内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曆史事迹,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複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隻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怆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爲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爲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别是其中《遠遊》篇的影響。《遠遊》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本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爲: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爲: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歎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王運熙)【作品評述】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以上就是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及作者簡介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ON A GATE-TOWER AT YUZHOU
Where, before me, 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 behind me, ar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 without limit, without end,
And I am all alone and my tears fall down.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王运熙)【作品评述】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ON A GATE-TOWER AT YUZHOU
Where, before me, are the ages that have gone?
And where, behind me, are the coming generations?
I think of heaven and earth, without limit, without end,
And I am all alone and my tears fall down.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王运熙)【作品评述】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下一篇:更多古风词韵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风词韵
网友推荐
- 1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2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3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4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5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6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7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8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9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10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