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发布时间:2022-09-22 10:18:19

原文賞析: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随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潇潇雨。
拼音解讀
lóu wài chuí yáng qiān wàn lǚ 。yù xì qīng chūn ,shǎo zhù chūn hái qù 。yóu zì fēng qián piāo liǔ xù 。suí chūn qiě kàn guī hé chù 。
lǜ mǎn shān chuān wén dù yǔ 。biàn zuò wú qíng ,mò yě chóu rén kǔ 。bǎ jiǔ sòng chūn chūn bú yǔ 。huáng hūn què xià xiāo xiāo yǔ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樓外的垂楊千絲萬縷,似乎想借此系住已然遠去的春日。在那和風而舞的楊柳,仿佛想要随春而去,找到春天的歸宿。春殘之時,花落草長,鮮綠覆滿山川。隻聽到遠處杜鵑鳥的凄厲叫聲。杜鵑即使無情,也在悲鳴春去的人間之苦啊。進酒贈春,春卻依舊漠然而去,隻是到了黃昏時候,落下一片漫天的大雨。

注釋猶自:仍然。“綠滿”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叢林中聽見了杜鵑的叫聲。“莫也”句:(鳥兒)莫非也因爲人間的愁苦而憂愁嗎?苦:又作“意”。潇潇雨:暴雨、急雨。潇潇是雨聲。

相關賞析

  宋代有不少“惜春”詞。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紛飛,杜鵑哀嗚,暮雨淅瀝,抒發的不過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詞人朱淑真卻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貼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現得委婉多姿、細膩動人,在宋代諸多惜春之作中,顯出它自己獨有的藝術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發,性靈鍾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詩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春景》詩:“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爲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觑閑針線,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時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鬥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秾豔的春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喚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發了對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對春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爲閨中“女訓”“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什麽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悅地舉起酒杯,邀請春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後(傳說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俪”,“乃下配一庸夫”緻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後人送來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詞。掃視這前後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凄風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貌的藝術描述中領略到不同的審美韻緻,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驗。 

  詞中首先出現的是垂楊。“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縧”(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于陰曆二月(即仲春時節),是最爲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别于“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爲什麽借它來表現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聯象。“少住春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隻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随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春共老”(範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系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随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爲似乎要尾随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平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随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春”同“随春”聯系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爲了留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标志。“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春殘時節,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着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凄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爲“春去”而愁苦,因而發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于“暮後”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内張望;從“系春”“随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出來的。現在則由側面烘托轉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無結果,主人公看到的隻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于是她隻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  

  陰曆三月末是春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春。唐末詩人韓偓《春盡日》詩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隻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绛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别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春光着筆,朱詞從借垂柳系春、飛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于殘春的景色,帶有凄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

作者介紹

朱淑真

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栖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據況周頤《蕙風詞話》:「淑貞與曾布妻魏氏(魏夫人)爲詞友。」可知爲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時警慧,喜讀詩書,工書畫,曉音律。自稱「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鍾,不覺自鳴爾」(《掬水月在手詩序》)。成年與一俗吏結婚,曾随丈夫宦遊異鄉。但夫妻情趣不同,感情不合,精神極爲痛苦,憂郁而終。一生創作頗多,死後「爲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魏仲泰《斷腸詩集序》)。詞多幽怨,流于感傷。也能詩。思想内容大多表現孤單寂寞的生活和苦悶哀愁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社會一位富有才情的婦女婚姻不美滿、精神上備受壓抑的痛苦。由于她在少女時代曾有過真摯純潔的愛情,後由父母作主婚配不當,所以在詞裏有對過去愛情生活大膽、率真的描寫,對往日情人的思戀。表現了對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斷腸詞》受柳永、周邦彥的影響較大,語言清新婉麗,善于運用細膩、委曲的手法,描摹優美的自然景物,并融情入景,表達憂怨悲憤之情。淑真錢塘人,幼警惠,善讀書,工詩,風流蘊藉。早年,父母無識,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父母複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臨安王唐佐爲之立傳。宛陵魏端禮輯其詩詞,名曰《斷腸集》。(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順治辛卯,有雲間客扶乩于片石居。一士以休咎問,乩書曰:「非餘所知。」士問仙來何處,書曰:「兒家原住古錢塘,曾有詩篇號斷腸。」士問仙爲何氏,書曰:「猶傳小字在詞場。」士不知《斷腸集》誰氏作也,見曰「兒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蘇小小乎?」書曰:「漫把若蘭方淑士,」曰:「然則李易安乎?」書曰:「須知清照易貞娘,朱顔說與任君詳。」士方悟爲朱淑真,故随問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随又拜祝,再求珠玉。乩又書曰:「轉眼已無桃李,又見荼蘼綻蕊。偶爾話三生,不覺日移階晷。去矣去矣,歎惜春光似水。」乩遂不動。或疑客所爲,知之者謂客隻知扶乩,非知文者。(《湖壖雜記》)因自傷身世,故以「斷腸」名其詞。南宋魏仲恭曾爲之輯《斷腸詩集》10卷,《後集》8卷。有明代毛晉汲古閣《詩詞雜俎》本、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本等,共收詞20多首。《斷腸集》有宋鄭元佐注本。在中國詞史上,朱淑貞是僅次于李清照的女詞人。

以上就是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拼音解读
lóu wài chuí yáng qiān wàn lǚ 。yù xì qīng chūn ,shǎo zhù chūn hái qù 。yóu zì fēng qián piāo liǔ xù 。suí chūn qiě kàn guī hé chù 。
lǜ mǎn shān chuān wén dù yǔ 。biàn zuò wú qíng ,mò yě chóu rén kǔ 。bǎ jiǔ sòng chūn chūn bú yǔ 。huáng hūn què xià xiāo xiāo y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楼外的垂杨千丝万缕,似乎想借此系住已然远去的春日。在那和风而舞的杨柳,仿佛想要随春而去,找到春天的归宿。春残之时,花落草长,鲜绿覆满山川。只听到远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无情,也在悲鸣春去的人间之苦啊。进酒赠春,春却依旧漠然而去,只是到了黄昏时候,落下一片漫天的大雨。

注释犹自:仍然。“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苦:又作“意”。潇潇雨:暴雨急雨。潇潇是雨声。

相关赏析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几何时,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传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朱淑真却给后人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词。扫视这前后强烈反差,读者既可感触到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又可从女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述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  

  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作者介绍

朱淑真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据况周颐《蕙风词话》:「淑贞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可知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时警慧,喜读诗书,工书画,晓音律。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成年与一俗吏结婚,曾随丈夫宦游异乡。但夫妻情趣不同,感情不合,精神极为痛苦,忧郁而终。一生创作颇多,死后「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泰《断肠诗集序》)。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思想内容大多表现孤单寂寞的生活和苦闷哀愁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一位富有才情的妇女婚姻不美满、精神上备受压抑的痛苦。由于她在少女时代曾有过真挚纯洁的爱情,后由父母作主婚配不当,所以在词里有对过去爱情生活大胆、率真的描写,对往日情人的思恋。表现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断肠词》受柳永、周邦彦的影响较大,语言清新婉丽,善于运用细腻、委曲的手法,描摹优美的自然景物,并融情入景,表达忧怨悲愤之情。淑真钱塘人,幼警惠,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父母复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临安王唐佐为之立传。宛陵魏端礼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一士以休咎问,乩书曰:「非余所知。」士问仙来何处,书曰:「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士问仙为何氏,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士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见曰「儿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苏小小乎?」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士,」曰:「然则李易安乎?」书曰:「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士方悟为朱淑真,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随又拜祝,再求珠玉。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乩遂不动。或疑客所为,知之者谓客只知扶乩,非知文者。(《湖壖杂记》)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南宋魏仲恭曾为之辑《断肠诗集》10卷,《后集》8卷。有明代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共收词20多首。《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在中国词史上,朱淑贞是仅次于李清照的女词人。

以上就是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8472.html

上一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