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发布时间:2022-07-13 19:25:23

原文賞析: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靈物郄珍怪,異人秘精魂。
金膏滅明光,水碧辍流溫。
徒作千裏曲,弦絕念彌敦。
拼音解讀
kè yóu juàn shuǐ xiǔ ,fēng cháo nán jù lùn 。
zhōu dǎo zhòu huí hé ,qí àn lǚ bēng bēn 。
chéng yuè tīng āi yòu ,yì lù fù fāng sūn 。
chūn wǎn lǜ yě xiù ,yán gāo bái yún tún
qiān niàn jí rì yè ,wàn gǎn yíng cháo hūn 。
pān yá zhào shí jìng ,qiān yè rù sōng mén 。
sān jiāng shì duō wǎng ,jiǔ pài lǐ kōng cún 。
líng wù qiè zhēn guài ,yì rén mì jīng hún 。
jīn gāo miè míng guāng ,shuǐ bì chuò liú wēn 。
tú zuò qiān lǐ qǔ ,xián jué niàn mí dūn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詩總綱。“倦”、“難”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貫穿始終的主脈。詩人對日複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何以厭倦?因爲風潮難于一一具說;亦即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看來這是說的此行觀感,推而廣之,則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總結;深而究之,更爲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風波在詩人心中投下的陰影。“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承“難具論”寫彭蠡水勢: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這兇險的水勢,是所以爲“難”的注腳,也傳達出詩人煩擾起伏的不平心聲。

  五、六句筆勢陡轉,忽開清景,說沿途,有時乘月夜遊,濕露而行,聆聽那哀怨的猿啼,賞玩那芳草的濃香;有時則晨起遠眺,隻見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岩高峙,白雲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頂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兩幅恬靜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嗎?七、八句剔出了它們的内涵。“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原來靜景并不表現詩人心情的平靜,他隻是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難具論”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隻是個“難具論”。于是他感慨萬千,再也不耐靜思默想。他攀登懸崖,登上了浔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穿過四十裏夾路青松,進入了湖中三百三十裏的松門山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企望靈蹤仙迹能照徹他心中的疑難,東去江流能啓迪他紛亂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都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何以有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認真考究。郭景純的《江賦》曾說長江“納隐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魂”,又說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裏,瑤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現在,靈物異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更早已滅其明光,辍其流溫。“天地閉,賢人隐”,對于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詩人再也“倦”于尋究,于是他奏起了憤懑哀怨的《千裏别鶴》古琴曲。“黃鶴一遠别,千裏顧徘徊”,是到了永作歸隐決計的時候了,但是心中的一點情愫又不能夠真正泯去。心潮催動着他緊拔快彈,企望讓琴音來一洗煩襟。突然斷弦一聲,萬籁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入彭蠡湖口》表現了大謝詩作的新進境。觀謝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歲前,他的詩作留存既少,風格也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詩》)、太康(如《九日從宋公戲馬台》詩)之緒,尚未形成明顯的獨特風格。永嘉之貶後直至二番歸隐的将近十年間,他以幽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詩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變化隐隐傳達出來,意脈貫通,夭矯連蜷,而爐錘謹嚴,曲屈精深,典麗精工。但是針法時嫌過細,狀物時嫌過煉,使典時嫌過直,理語時嫌過多,讀來時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後來杜甫、韓愈等人那種大開大合,變化灑脫的氣魄。這個弱點在二次歸隐時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詩則已可顯見杜、韓詩作的先兆,表現有三:

  其一是邊幅趨于廣遠。謝靈運先此之詩,所記遊程較窄,雖然早已突破了漢人即事生情的樊籬,而總是借一地之景抒積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畢竟邊幅較狹,大氣不足。此詩則以二十句之數,總攬入湖三百餘裏諸景,以少總多,邊幅廣遠爲前所未有,也因此顯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遠。

  其次是筆緻趨于跳蕩;這不僅因爲攬景大而縱橫多;更因爲泯去了前此詩作中的針痕線迹。“春晚”、“白雲”一聯之陡轉逆接,空間傳神,充分表現了這一進展。不僅打破了一景一情,轉轉相生的格局,在一節寫景中即有幾個感情層次,而且深得動靜相生,濃淡相間,張弛得宜之效。這種跳蕩又與其固有的謹嚴相結合,全詩倦、難并起,再由“難”生發展開,最後歸到深一層的“倦”,更透現出倦中之憤。在這一主線中,又以“千念”、“萬感”一聯與“三江”、“九派”一聯,一逆接,一順轉,作兩處頓束,遂将跳蕩之筆鋒與嚴謹的組織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後來杜、韓詩結構命筆的最重要的訣竅。

  其三是景語、情語、理語更形融合:謝詩的理語,決非人們常說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發,這在前幾篇賞析中已多次談到,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爲一體。此詩的“理”則融洽得更好。全詩實際上都在說理之“難具論”,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這一點,再以下寫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卻完全由即目所見寫出,無有痕迹。最後“弦絕念彌敦”一句更有無盡遠思,味在酸鹹之外。如果說先此的謝詩,多由情景生發歸結到理,那末此詩已倒了過來,理已變成了情景表達的陪襯,顯示了山水詩進一步脫略玄言影響的進程。

  人們常說六朝詩至齊梁間的謝朓才初逗唐音。其實謝朓之影響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響王維、孟浩然一脈;論到大篇的諸種藝術手段,與杜、韓一派的大手筆,初逗唐音的則非謝客莫屬。

相關賞析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詩總綱。“倦”、“難”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貫穿始終的主脈。詩人對日複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何以厭倦?因爲風潮難于一一具說;亦即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看來這是說的此行觀感,推而廣之,則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總結;深而究之,更爲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風波在詩人心中投下的陰影。“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承“難具論”寫彭蠡水勢: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這兇險的水勢,是所以爲“難”的注腳,也傳達出詩人煩擾起伏的不平心聲。

  五、六句筆勢陡轉,忽開清景,說沿途,有時乘月夜遊,濕露而行,聆聽那哀怨的猿啼,賞玩那芳草的濃香;有時則晨起遠眺,隻見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岩高峙,白雲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頂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兩幅恬靜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嗎?七、八句剔出了它們的内涵。“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原來靜景并不表現詩人心情的平靜,他隻是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難具論”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隻是個“難具論”。于是他感慨萬千,再也不耐靜思默想。他攀登懸崖,登上了浔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穿過四十裏夾路青松,進入了湖中三百三十裏的松門山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企望靈蹤仙迹能照徹他心中的疑難,東去江流能啓迪他紛亂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都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何以有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認真考究。郭景純的《江賦》曾說長江“納隐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魂”,又說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裏,瑤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現在,靈物異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更早已滅其明光,辍其流溫。“天地閉,賢人隐”,對于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詩人再也“倦”于尋究,于是他奏起了憤懑哀怨的《千裏别鶴》古琴曲。“黃鶴一遠别,千裏顧徘徊”,是到了永作歸隐決計的時候了,但是心中的一點情愫又不能夠真正泯去。心潮催動着他緊拔快彈,企望讓琴音來一洗煩襟。突然斷弦一聲,萬籁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入彭蠡湖口》表現了大謝詩作的新進境。觀謝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歲前,他的詩作留存既少,風格也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詩》)、太康(如《九日從宋公戲馬台》詩)之緒,尚未形成明顯的獨特風格。永嘉之貶後直至二番歸隐的将近十年間,他以幽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詩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變化隐隐傳達出來,意脈貫通,夭矯連蜷,而爐錘謹嚴,曲屈精深,典麗精工。但是針法時嫌過細,狀物時嫌過煉,使典時嫌過直,理語時嫌過多,讀來時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後來杜甫、韓愈等人那種大開大合,變化灑脫的氣魄。這個弱點在二次歸隐時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詩則已可顯見杜、韓詩作的先兆,表現有三:

  其一是邊幅趨于廣遠。謝靈運先此之詩,所記遊程較窄,雖然早已突破了漢人即事生情的樊籬,而總是借一地之景抒積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畢竟邊幅較狹,大氣不足。此詩則以二十句之數,總攬入湖三百餘裏諸景,以少總多,邊幅廣遠爲前所未有,也因此顯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遠。

  其次是筆緻趨于跳蕩;這不僅因爲攬景大而縱橫多;更因爲泯去了前此詩作中的針痕線迹。“春晚”、“白雲”一聯之陡轉逆接,空間傳神,充分表現了這一進展。不僅打破了一景一情,轉轉相生的格局,在一節寫景中即有幾個感情層次,而且深得動靜相生,濃淡相間,張弛得宜之效。這種跳蕩又與其固有的謹嚴相結合,全詩倦、難并起,再由“難”生發展開,最後歸到深一層的“倦”,更透現出倦中之憤。在這一主線中,又以“千念”、“萬感”一聯與“三江”、“九派”一聯,一逆接,一順轉,作兩處頓束,遂将跳蕩之筆鋒與嚴謹的組織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後來杜、韓詩結構命筆的最重要的訣竅。

  其三是景語、情語、理語更形融合:謝詩的理語,決非人們常說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發,這在前幾篇賞析中已多次談到,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爲一體。此詩的“理”則融洽得更好。全詩實際上都在說理之“難具論”,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這一點,再以下寫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卻完全由即目所見寫出,無有痕迹。最後“弦絕念彌敦”一句更有無盡遠思,味在酸鹹之外。如果說先此的謝詩,多由情景生發歸結到理,那末此詩已倒了過來,理已變成了情景表達的陪襯,顯示了山水詩進一步脫略玄言影響的進程。

  人們常說六朝詩至齊梁間的謝朓才初逗唐音。其實謝朓之影響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響王維、孟浩然一脈;論到大篇的諸種藝術手段,與杜、韓一派的大手筆,初逗唐音的則非謝客莫屬。

作者介紹

謝靈運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世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縣)。東晉大士族宰相謝玄之孫。謝玄死後,謝靈運隻有十八歲就襲爵康樂公,因稱謝康樂。四二○年宋高祖劉裕代晉後,謝靈運降公爵爲侯,先後出任永嘉太守及臨川内史等職。他「自謂才能宜參權要」,但卻不被重用,所以對劉宋王朝心懷不滿。謝靈運爲人奢豪放縱,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遊娛宴集,夜以繼日。元嘉十年因謀反獲罪被殺。謝靈運是晉、宋之際的著名山水詩人。他善于用富豔精工的語言記叙遊賞經曆、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可是從全篇來看,往往是在結尾時落入玄言佛理的舊套,情調消極頹廢,缺乏社會内容。而且語言有時過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較晦澀。但謝靈運大力創作山水詩,開始從題材上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對南朝和唐代詩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品有《謝康樂集》(明焦竑本)。黃節的《謝康樂詩注》就是根據焦竑本中的詩歌部分編注的。
原文赏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拼音解读
kè yóu juàn shuǐ xiǔ ,fēng cháo nán jù lùn 。
zhōu dǎo zhòu huí hé ,qí àn lǚ bēng bēn 。
chéng yuè tīng āi yòu ,yì lù fù fāng sūn 。
chūn wǎn lǜ yě xiù ,yán gāo bái yún tún
qiān niàn jí rì yè ,wàn gǎn yíng cháo hūn 。
pān yá zhào shí jìng ,qiān yè rù sōng mén 。
sān jiāng shì duō wǎng ,jiǔ pài lǐ kōng cún 。
líng wù qiè zhēn guài ,yì rén mì jīng hún 。
jīn gāo miè míng guāng ,shuǐ bì chuò liú wēn 。
tú zuò qiān lǐ qǔ ,xián jué niàn mí d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心中投下的阴影。“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承“难具论”写彭蠡水势: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这凶险的水势,是所以为“难”的注脚,也传达出诗人烦扰起伏的不平心声。

  五、六句笔势陡转,忽开清景,说沿途,有时乘月夜游,湿露而行,聆听哀怨的猿啼,赏玩那芳草的浓香;有时则晨起远眺,只见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两幅恬静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吗?七、八句剔出了它们的内涵。“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原来静景并不表现诗人心情的平静,他只是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难具论”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个“难具论”。于是他感慨万千,再也不耐静思默想。他攀登悬崖,登上了浔阳城旁庐山之东的石镜山;牵萝扳叶,穿过四十里夹路青松,进入了湖中三百三十里的松门山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企望灵踪仙迹能照彻他心中的疑难,东去江流能启迪他纷乱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都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何以有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认真考究。郭景纯的《江赋》曾说长江“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魂”,又说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现在,灵物异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更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天地闭,贤人隐”,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诗人再也“倦”于寻究,于是他奏起了愤懑哀怨的《千里别鹤》古琴曲。“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是到了永作归隐决计的时候了,但是心中的一点情愫又不能够真正泯去。心潮催动着他紧拔快弹,企望让琴音来一洗烦襟。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入彭蠡湖口》表现了大谢诗作的新进境。观谢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岁前,他的诗作留存既少,风格也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诗》)、太康(如《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之绪,尚未形成明显的独特风格。永嘉之贬后直至二番归隐的将近十年间,他以幽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诗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变化隐隐传达出来,意脉贯通,夭矫连蜷,而炉锤谨严,曲屈精深,典丽精工。但是针法时嫌过细,状物时嫌过炼,使典时嫌过直,理语时嫌过多,读来时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后来杜甫、韩愈等人那种大开大合,变化洒脱的气魄。这个弱点在二次归隐时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诗则已可显见杜、韩诗作的先兆,表现有三:

  其一是边幅趋于广远。谢灵运先此之诗,所记游程较窄,虽然早已突破了汉人即事生情的樊篱,而总是借一地之景抒积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毕竟边幅较狭,大气不足。此诗则以二十句之数,总揽入湖三百余里诸景,以少总多,边幅广远为前所未有,也因此显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远。

  其次是笔致趋于跳荡;这不仅因为揽景大而纵横多;更因为泯去了前此诗作中的针痕线迹。“春晚”、“白云”一联之陡转逆接,空间传神,充分表现了这一进展。不仅打破了一景一情,转转相生的格局,在一节写景中即有几个感情层次,而且深得动静相生,浓淡相间,张弛得宜之效。这种跳荡又与其固有的谨严相结合,全诗倦、难并起,再由“难”生发展开,最后归到深一层的“倦”,更透现出倦中之愤。在这一主线中,又以“千念”、“万感”一联与“三江”、“九派”一联,一逆接,一顺转,作两处顿束,遂将跳荡之笔锋与严谨的组织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后来杜、韩诗结构命笔的最重要的诀窍。

  其三是景语、情语、理语更形融合:谢诗的理语,决非人们常说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发,这在前几篇赏析中已多次谈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为一体。此诗的“理”则融洽得更好。全诗实际上都在说理之“难具论”,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这一点,再以下写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却完全由即目所见写出,无有痕迹。最后“弦绝念弥敦”一句更有无尽远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说先此的谢诗,多由情景生发归结到理,那末此诗已倒了过来,理已变成了情景表达的陪衬,显示了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影响的进程。

  人们常说六朝诗至齐梁间的谢朓才初逗唐音。其实谢朓之影响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响王维、孟浩然一脉;论到大篇的诸种艺术手段,与杜、韩一派的大手笔,初逗唐音的则非谢客莫属。

相关赏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心中投下的阴影。“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承“难具论”写彭蠡水势: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这凶险的水势,是所以为“难”的注脚,也传达出诗人烦扰起伏的不平心声。

  五、六句笔势陡转,忽开清景,说沿途,有时乘月夜游,湿露而行,聆听那哀怨的猿啼,赏玩那芳草的浓香;有时则晨起远眺,只见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两幅恬静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吗?七、八句剔出了它们的内涵。“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原来静景并不表现诗人心情的平静,他只是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难具论”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个“难具论”。于是他感慨万千,再也不耐静思默想。他攀登悬崖,登上了浔阳城旁庐山之东的石镜山;牵萝扳叶,穿过四十里夹路青松,进入了湖中三百三十里的松门山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企望灵踪仙迹能照彻他心中的疑难,东去江流能启迪他纷乱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都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何以有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认真考究。郭景纯的《江赋》曾说长江“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魂”,又说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现在,灵物异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更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天地闭,贤人隐”,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诗人再也“倦”于寻究,于是他奏起了愤懑哀怨的《千里别鹤》古琴曲。“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是到了永作归隐决计的时候了,但是心中的一点情愫又不能够真正泯去。心潮催动着他紧拔快弹,企望让琴音来一洗烦襟。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入彭蠡湖口》表现了大谢诗作的新进境。观谢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岁前,他的诗作留存既少,风格也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诗》)、太康(如《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之绪,尚未形成明显的独特风格。永嘉之贬后直至二番归隐的将近十年间,他以幽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诗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变化隐隐传达出来,意脉贯通,夭矫连蜷,而炉锤谨严,曲屈精深,典丽精工。但是针法时嫌过细,状物时嫌过炼,使典时嫌过直,理语时嫌过多,读来时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后来杜甫、韩愈等人那种大开大合,变化洒脱的气魄。这个弱点在二次归隐时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诗则已可显见杜、韩诗作的先兆,表现有三:

  其一是边幅趋于广远。谢灵运先此之诗,所记游程较窄,虽然早已突破了汉人即事生情的樊篱,而总是借一地之景抒积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毕竟边幅较狭,大气不足。此诗则以二十句之数,总揽入湖三百余里诸景,以少总多,边幅广远为前所未有,也因此显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远。

  其次是笔致趋于跳荡;这不仅因为揽景大而纵横多;更因为泯去了前此诗作中的针痕线迹。“春晚”、“白云”一联之陡转逆接,空间传神,充分表现了这一进展。不仅打破了一景一情,转转相生的格局,在一节写景中即有几个感情层次,而且深得动静相生,浓淡相间,张弛得宜之效。这种跳荡又与其固有的谨严相结合,全诗倦、难并起,再由“难”生发展开,最后归到深一层的“倦”,更透现出倦中之愤。在这一主线中,又以“千念”、“万感”一联与“三江”、“九派”一联,一逆接,一顺转,作两处顿束,遂将跳荡之笔锋与严谨的组织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后来杜、韩诗结构命笔的最重要的诀窍。

  其三是景语、情语、理语更形融合:谢诗的理语,决非人们常说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发,这在前几篇赏析中已多次谈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为一体。此诗的“理”则融洽得更好。全诗实际上都在说理之“难具论”,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这一点,再以下写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却完全由即目所见写出,无有痕迹。最后“弦绝念弥敦”一句更有无尽远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说先此的谢诗,多由情景生发归结到理,那末此诗已倒了过来,理已变成了情景表达的陪衬,显示了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影响的进程。

  人们常说六朝诗至齐梁间的谢朓才初逗唐音。其实谢朓之影响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响王维、孟浩然一脉;论到大篇的诸种艺术手段,与杜、韩一派的大手笔,初逗唐音的则非谢客莫属。

作者介绍

谢灵运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原文赏析: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拼音解读:shuòfēngchuīsànsāngèngxuě,qiành...[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5646.html

上一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