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发布时间:2022-06-09 18:10:33

原文賞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拼音解讀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zuò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yì mò zhǐ 。 mí shì mí jiā ,xiǎn yǔn zhī gù 。bú huáng qǐ jū ,xiǎn yǔn zhī gù 。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róu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xīn yì yōu zhǐ 。 yōu xīn liè liè ,zǎi jī zǎi kě 。wǒ shù wèi dìng ,mí shǐ guī pìn 。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gāng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yì yáng zhǐ 。 wáng shì mí gù ,bú huáng qǐ chù 。yōu xīn kǒng jiù ,wǒ háng bú lái !

bǐ ěr wéi hé ?wéi cháng zhī huá 。bǐ lù sī hé ?jun1 zǐ zhī chē 。 róng chē jì jià ,sì mǔ yè yè 。qǐ gǎn dìng jū ?yī yuè sān jié 。

jià bǐ sì mǔ ,sì mǔ kuí kuí 。jun1 zǐ suǒ yī ,xiǎo rén suǒ féi 。 sì mǔ yì yì ,xiàng mǐ yú fú 。qǐ bú rì jiè ?xiǎn yǔn kǒng jí !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jīn wǒ lái sī ,yǔ xuě fēi fēi 。 háng dào chí chí ,zǎi kě zǎi jī 。wǒ xīn shāng bēi ,mò zhī wǒ āi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爲跟玁狁去厮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爲跟玁狁來厮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裏憂悶多牽挂。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麽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麽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将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争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将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随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注釋(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稱大巢菜,可食用。一說指野生的豌豆苗。(2)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長出來。止:語助詞。(3)曰:說,或謂乃語助詞,無義。歸:回家。(4)莫:“暮”的本字。歲暮,一年将盡之時。(5)靡:無。(6)玁狁(xiǎnyǔn):亦作“猃狁”。北方少數民族,到春秋時代稱爲狄,戰國、秦、漢稱匈奴。(7)不遑:沒空。遑,閑暇。啓:跪坐。居:安居。一說啓是跪,居是坐,啓居指休整。(8)柔:柔弱,柔嫩。(9)烈烈:火勢很大的樣子,此處形容憂心如焚。(10)載:語助詞,又。(11)戍:駐守。定:安定。(12)靡使:沒有捎信的人。使,傳達消息的人。歸聘:帶回問候。聘,探問。(13)剛:指薇菜由嫩而老,變得粗硬。(14)陽:陽月,指夏曆四月以後。一說指夏曆十月。(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沒有停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16)啓處:與“啓居”同義。(17)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18)不來:不歸。來,回家。(19)爾:“薾”的假借字,花盛開貌。維何:是什麽。維,語氣助詞。(20)常:棠棣,即扶移,木名。(21)路:同“辂”,高大的馬車。斯:語助詞,無實義。(22)君子:指将帥,主帥。(23)戎車:兵車。(24)四牡:駕兵車的四匹雄馬。業業:馬高大貌。(25)三捷:與敵人交戰多次。捷,同“接”。一說指勝利,三捷,指多次打勝仗。(26)骙(kuí)骙:馬強壯貌。(27)依:乘,指将帥靠立在車上。(28)小人所腓:士兵以車爲掩護。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29)翼翼:行止整齊熟練貌。(30)象弭:象牙鑲飾的弓。魚服:魚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此句形容裝備精良。(31)日戒:每日警備。(32)孔棘:非常緊急。棘:同“急”。(33)昔:過去,當初離家應征的時候。往:指當初從軍。(34)依依:柳枝随風飄拂貌。(35)思:語助詞。(36)雨(yù):作動詞,下雪。霏霏:雪花紛飛貌。(37)行道:歸途。遲遲:步履緩慢貌。

相關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岖,又饑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此詩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歎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叙手法寫起。前三章爲一層,追憶思歸之情,叙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并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随着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首句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饑。所以這随手拈來的起興之句,是口頭語眼前景,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苦況。邊關士卒的“采薇”,與家鄉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不能不“憂心烈烈”。後四句爲什麽戍役難歸的問題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爲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爲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爲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漢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雲雲。”這可視爲《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鬥意識。前三章的前後兩層,同時交織着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爲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隻是思歸的個人情和戰鬥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

  第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爲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爲激昂的戰鬥之情。這兩章同樣四句一意,可分四層讀。四章前四句,詩人自問自答,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圍繞戰車描寫了兩個戰鬥場面:“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這概括地描寫了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頻繁的戰鬥;“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這又進而具體描寫了在戰車的掩護和将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随戰車沖鋒陷陣的場面。最後,由戰鬥場面又寫到将士的裝備:“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将士們天天嚴陣以待,隻因爲玁狁實在猖狂,“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當時邊關的形勢,又再次說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毛序》根據這兩章對軍旅生活的描寫,認爲《采薇》是“遣戍役”、勸将士之詩。這與詩意不符。從全詩表現的矛盾情感看,這位戍卒既戀家也識大局,似乎不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因此,在漫長的歸途上追憶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戰鬥生活,是極自然的。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随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傷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事,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争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現代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枨觸于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匮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别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歎中結束。綜觀全詩,《采薇》主導情緻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将士的戰鬥之情,而是将王朝與蠻族的戰争沖突退隐爲背景,将從屬于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内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争的厭惡和反感。《采薇》,似可稱爲千古厭戰詩之祖。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爲《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緻,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爲詩家口頭禅。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爲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顔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作者介紹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編集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305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緻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産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彜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态度。《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劄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爲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爲删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爲《詩》正過樂。隻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隻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爲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體例分類《詩經》所錄,均爲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爲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桧、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爲《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内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爲《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産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産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思想内容《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曆史叙事詩。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鸨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争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争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叙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谑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将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幹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藝術成就及其影響《周禮·春官·大師》雲:「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确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叙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後者倒叙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台》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後者把淫亂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鸠的「關關」叫聲起興,聯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後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想到奴隸主階級的不勞而獲。在《詩經》中,賦、比、興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賦而比也」,有「比而興也」,還有「興而比也」。如《衛風·氓》是賦體,但詩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籲嗟鸠兮,無食桑葚」又顯然是「興而比也」。另如《衛風·碩人》,用鋪陳的手法描寫莊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傳神地表現出莊姜的天生麗質,這顯然又是「賦而比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以四言爲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隻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拟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内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詩經》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譯本。(引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原文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拼音解读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zuò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yì mò zhǐ 。 mí shì mí jiā ,xiǎn yǔn zhī gù 。bú huáng qǐ jū ,xiǎn yǔn zhī gù 。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róu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xīn yì yōu zhǐ 。 yōu xīn liè liè ,zǎi jī zǎi kě 。wǒ shù wèi dìng ,mí shǐ guī pìn 。

cǎi wēi cǎi wēi ,wēi yì gāng zhǐ 。yuē guī yuē guī ,suì yì yáng zhǐ 。 wáng shì mí gù ,bú huáng qǐ chù 。yōu xīn kǒng jiù ,wǒ háng bú lái !

bǐ ěr wéi hé ?wéi cháng zhī huá 。bǐ lù sī hé ?jun1 zǐ zhī chē 。 róng chē jì jià ,sì mǔ yè yè 。qǐ gǎn dìng jū ?yī yuè sān jié 。

jià bǐ sì mǔ ,sì mǔ kuí kuí 。jun1 zǐ suǒ yī ,xiǎo rén suǒ féi 。 sì mǔ yì yì ,xiàng mǐ yú fú 。qǐ bú rì jiè ?xiǎn yǔn kǒng jí !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jīn wǒ lái sī ,yǔ xuě fēi fēi 。 háng dào chí chí ,zǎi kě zǎi jī 。wǒ xīn shāng bēi ,mò zhī wǒ ā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一说指野生豌豆苗。(2)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长出来。止:语助词。(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归:回家。(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5)靡:无。(6)玁狁(xiǎnyǔn):亦作“猃狁”。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一说启是跪,居是坐,启居指休整。(8)柔:柔弱,柔嫩。(9)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10)载:语助词,又。(11)戍:驻守。定:安定。(12)靡使:没有捎信的人。使,传达消息的人。归聘:带回问候。聘,探问。(13)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14)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一说指夏历十月。(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停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16)启处:与“启居”同义。(17)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18)不来:不归。来,回家。(19)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维,语气助词。(20)常:棠棣,即扶移,木名。(21)路:同“辂”,高大的马车。斯:语助词,无实义。(22)君子:指将帅,主帅。(23)戎车:兵车。(24)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25)三捷:与敌人交战多次。捷,同“接”。一说指胜利,三捷,指多次打胜仗。(26)骙(kuí)骙:马强壮貌。(27)依:乘,指将帅靠立在车上。(28)小人所腓:士兵以车为掩护。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29)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30)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此句形容装备精良。(31)日戒:每日警备。(32)孔棘:非常紧急。棘:同“急”。(33)昔:过去,当初离家应征的时候。往:指当初从军。(34)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35)思:语助词。(36)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37)行道:归途。迟迟:步履缓慢貌。

相关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作者介绍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3873.html

上一篇: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喜欢名言名句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