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节日诗歌

描写当前情况危险,【写作素材】战争描写

发布时间:2021-11-29 11:56:29

網絡小說中大場面的戰争戲總是少不了的,戰争安排的基本思路是什麽?常用的戰術是什麽?有哪些高逼格的戰術?通過整理分類,本文分爲總體安排,經典戰鬥,攻城戰和特殊戰鬥,能基本解決你的問題。雖然下面的内容針對的是古代戰争,但是也可以化用在修仙背景,換湯不換藥罷了。
一.總體安排  首先,當得知敵人的所的時候,軍隊離開營壘。在接近敵人或者有遇到敵人襲擊的危險的時候,從行軍狀态變換爲作戰狀态――如果營壘離敵人很近,則一開始就列陣。在一般情況下,兩軍會大緻相同時間發現對手,因此列陣時間大緻也相當。所以古代作戰的典型場面是兩軍面對面的對壘。在這種狀态下,軍隊密度會很大,有的在一平方公裏内會有10萬名士兵。如果因爲某種原因,一方沒有及時列好陣型,就遭到了敵人的進攻,往往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但一般的情況是雙方逐步逼近,然後射擊兵發射武器,然後雙方的肉搏戰就開始了。在某些情況下――通常是一方急于求戰――不經過射擊戰就進入了肉搏戰。這種戰鬥模式一直保留到19世紀初。肉搏戰直接決定着戰鬥的勝負。通常,訓練和裝備較好的軍隊會獲勝。勇敢也是決定勝負重要的因素。一方突破敵方的陣型,切斷其戰陣之後,通常敵人的崩潰就開始了。因爲這就意味着軍隊的一部分得不到指揮,作戰力度大減,造成相鄰的另一部分軍隊受到敵人更大的壓力,如此累加,全軍崩潰。古代軍隊戰鬥失敗後,大多數的傷亡發生在崩潰和逃跑階段。一般來說,勝者的傷亡要遠遠少于敗者――盡管古代戰争真正的傷亡很難确定。由于勞累,勝者往往不會窮追敗者,即使追擊,也往往針對敵方的指揮中樞。所以很少會發生“連一個人都沒有剩下”的情況,即使是殲滅戰也如此。
  由于主要通過偵察兵了解敵情,傳令兵傳達命令,要及時掌握敵情,并及時下發命令非常困難。因此古代軍隊一般集合成巨大的隊伍,戰争一般通過大會戰來決定勝負。
二.經典戰鬥。
  坎尼會戰,前216年8月2日,在坎尼城外的平原上,羅馬軍8萬步兵、6千騎兵和迦太基的4萬步兵,1.4萬騎兵作戰。指揮者,羅馬方面爲保盧斯,迦太基方面爲漢尼拔。羅馬步兵在中央,騎兵分在兩翼。步兵排成70列,分左、中、右三路,以重裝步兵放在陣形中心,每列之間有一定距離。騎兵放在步兵的的左右兩翼:右翼是羅馬公民組成的少數騎兵,左翼爲意大利聯盟的騎兵。在左、中、右各保留一千騎兵作爲預備隊。羅馬軍隊以中央戰線爲核心,軍隊密度較大,企圖進行中央突破。迦太基軍隊中央戰線爲較弱的步兵,兩翼爲較強的步兵和騎兵。并保留三千名騎兵作爲預備隊。迦太基整個隊形呈凸新月形。上午九時戰鬥開始。首先是射擊兵的對射,很快開始肉搏。迦太基軍中央向後退去,戰線由凸新月形變成凹新月形。迦太基重騎兵很快擊垮羅馬騎兵,開始包抄羅馬軍兩翼。漢尼拔并派出5百名輕步兵詐降。中午,戰場刮起東南風,沙粒飛入羅馬軍士兵眼裏,使他們的作戰變得困難。那五百名詐降的軍人開始大肆砍殺他們周圍的羅馬軍,由于是在戰線後方,羅馬軍隊無法弄清實際情況,大起恐慌。此時迦太基重騎兵已經完成合圍,由于戰線中央的羅馬軍隊密度很大,在被合圍的情況下無法自如的行動,戰鬥持續到日落。據說有五萬四千名羅馬軍戰死,一萬八千名被俘。迦太基死亡六千人。
  紹約河之戰,此戰是蒙古軍對歐洲騎兵經典的勝利。據《武器和戰争的演變》,戰鬥的經過是這樣的:1241年,蒙古蘇布台和拔都分率大軍進攻東歐,強行越過喀爾巴阡山脈,準備于匈牙利平原會師,在兩支部隊遙遠的側翼還有兩個小規模的騎兵部隊,沿途橫掃波蘭、西裏西亞和東普魯士,掩護主力部隊的戰略意圖。匈牙利國王貝拉在蒙古軍隊進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軍的意圖,立即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尋求與蒙古軍隊決戰,蒙古近六萬人的主力則避開匈軍的攻擊稍稍後撤。四月,雙方最終則在紹約河畔對峙。匈牙利判明對岸是蒙古主力後,迅速地搶占了一個巨大的橋頭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馬車連成堅固的兵營,等待蒙古軍隊的攻擊。蒙古軍在後續的工兵到達後,立即在黎明用抛石機和火箭向守衛橋頭堡的匈牙利軍隊射擊,守備部隊在前所未見的攻擊下瞬間潰敗,蒙古騎兵迅速穿橋而過,向剛剛醒來的匈牙利軍隊主力發起攻擊。當匈牙利人滿懷信心地列隊殺向數量處絕對劣勢的蒙古軍時,很快發現這并不是主力!蒙古軍約三萬人的主力在近百裏遠的南方早已乘夜渡過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從背後殺向匈牙利軍隊,隊形混亂的匈牙利軍隊立即撤回堅固的兵營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營裏發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記載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産生強烈的毒煙)、燃燒油。蒙古人采用了“圍城必阙”的戰術,匈牙利人迅速崩潰從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輕裝的蒙古軍隊速度和耐力遠遠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頓地換馬四處截殺。紹約河之戰,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餘人。
 三.攻守城市的戰鬥。
  大體上粉碎了敵人的野戰軍之後,就可以進行攻城戰了。攻城戰的戰法,在軍隊不擁有有效的攻城武器的情況下,一般是用多架雲梯強行登城;或者沖撞城門;或者在敵城下強行構築土堆,直到土堆跟城齊平,然後士兵蜂擁登城。這些是《孫子兵法》上講述的攻城法。這些攻城法效率很低,而且士兵傷亡大。
  如果擁有完善的攻城武器,那麽攻城戰将是對守城部隊巨大的考驗。一般的攻城武器有如下幾類:。
  沖車:最簡單的是在車上設置吊架,吊着一根首部包鐵或銅的木頭,以士兵來回推動,沖撞敵城城門或城牆。比較完善的形式是在車上設置人字形屋頂,防止上方矢石的撞擊。
  雲梯:沒什麽可說的。有的在登梯處有保護屋。
  攻城塔:在前面有吊梯,可以回避較窄的護城河,直接讓士兵登城。馬其頓曾經制造過50米高的攻城塔。
  抛石機:最早出現于亞述軍隊中,其作用原理,有西方式的利用毛發絞力或者利用重物的杠杆式抛石機,以及中國式的多人拽拉式杠杆式抛石機。就性能而論,當以重物杠杆式爲最好。所以元朝引入了這種抛石機,稱爲回回炮。
  弩炮:有的弩炮跟抛石機有類似之處。既可以發射矛箭,也可以發射石塊。
  以上就是一般的攻城武器,比較少見的還有亞述的夾鉗,據說這種東西可以夾出城牆的石塊;還有馬其頓的撬棍吊箱,其樣式是在一個三角架上設置一根杠杆,杠杆一頭有大無蓋箱子,盛放士兵。另一端由多人拉拽,使杠杆移動,箱子就可以被吊到敵城牆上。這種武器僅馬其頓裝備過,可見它并不可靠。
  守城武器除了一般的矢石、燃燒罐外,抛石機和弩炮也可以運用。著名的阿基米德同樣設計了夾鉗,據說曾經把羅馬戰艦夾出水面再讓它落下,使之沉沒(對此我是有懷疑的)。
  圍困戰:首先逼近敵城,然後挖掘環繞整個城市的壕溝工事體系。以斷絕敵城與外界的聯系(對于過于巨大的城市,修建這樣的工事體系是很困難的,但攻巨城一般也要出動大軍,因此仍然适用)。這種體系包括壕溝、護堤和高塔,以及護堤上的弩炮。爲防止敵人使用燃燒兵器焚燒土木工事,高塔跟敵城的城牆往往保持一定距離。一般這樣的工事體系要修建内外兩重,内層面對城内敵軍,外層面對敵援軍可能來襲的方向。軍隊在工事内駐紮,防止敵軍突圍,如敵援軍趕到,則與之戰鬥。經過長期圍困,迫使敵人投降或攻入城内。
  攻城戰:如果認爲敵人的防守能力不強,或者需要趕快攻破城市,則強行攻城。這時,大量工兵挖掘伸向敵城的壕溝,工兵在護城河上遊切斷水源,使護城河幹涸。在填平若幹段護城河之後。攻城塔前進到敵城牆下;或者挖掘地道,伸展到敵城牆下,使敵城牆坍塌;或者用沖車撞擊城牆或城門。在進行這種迫近作戰時,由大量抛石機和弩炮提供掩護。也可以單純依靠抛石機集中投擲石塊,損壞敵方一段城牆後,士兵蜂擁登城。在此過程中,守城方也會極力破壞攻城方的攻城器械,由于攻城器械主要爲木制,所以經常大量使用燃燒罐,爲了不使敵方攻城武器發揮效用,常常出城門突擊攻城軍,對于迫近的工程機械和地道,守方可以使用地道來陷沒、破壞之。在耶路撒冷守城戰中,以色列人就幹得不錯。
  在特殊情況下,使用雲梯強行攻城,也是一種戰法。在印度亞曆山大大帝就曾經使用這種戰法,從而孤身處于險境中。
  從羅馬時代的攻城戰情況來看,攻城戰對攻方是非常有利的。僅從這個事實就可以看出:任何一座進行圍攻的城市,羅馬軍隊都攻破了。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攻方的傷亡要小于守方。羅馬攻城戰的情況,可以看攻迦太基、耶路撒冷、紐曼細阿三城的戰況。前兩個是大城市,後一個是小城市,三城的防禦戰都打得非常悲壯,就攻防過程來說,也是十分典型的。
  封建時代的攻城戰發生了變化,由于築城技術的發展和攻城武器體系的衰退(這跟羅馬帝國的衰落有關),西方的城市,甚至小小的城堡,都變得難以攻克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從617年到1453年,曾受到25次圍攻,除兩次十字軍用詐術進入之外,真正被敵軍攻破的隻有一次。直到大炮出現,攻城才重新變得容易。在東方,中國的攻守戰術卻有了很大的發展,關于這方面情況,《古代兵器史話》(楊泓編著)中有很有趣的描寫,推薦大家觀看。大體上除了抛石機,封建時代的中國攻城戰術是超過同期的世界其他地區的。中國著名的攻城戰,有南北朝時北魏進攻南方宋朝時的攻城戰,這些攻城戰表明如果沒有有效的攻城武器,攻城将會給攻方帶來多麽大的災難;645年安市攻防戰;以及北宋進攻遼國的979年幽州保衛戰;還有1270-1273年襄陽保衛戰。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著名的攻城戰的結局大多對攻方不利。
四.特殊戰鬥。
  弓箭戰:在騎兵沒有馬镫的時代,騎兵作戰往往成爲弓箭戰,在馬镫發明之後,這種情況就很少見了,比較著名的戰例是:英法百年戰争中的克雷西之戰,由于地面泥濘,法軍行動不便,在熱那亞弩手和英格蘭長弓手作戰時,遭到了潰敗。
  追擊作戰:在戰鬥勝利之後,如果勝方尚有餘力,就會進行追擊戰。大體上這種追擊隻會進行一小段距離,除非敵人确實已經徹底潰敗而且沒有援軍。但英明大膽的統帥,往往可以窮追敵人而不遭到失敗。如亞曆山大大帝追擊大流士三世的過程。
  撤退:一般成功的撤退發生在戰鬥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一旦戰鬥開始,要想全身而退就很難了。最有效的撤退是交替撤退法。即在離敵人最近的軍隊撤退的時候,他們身後的軍隊保持作戰狀态。待撤退軍隊撤過作戰軍隊後方,變換爲作戰隊形之後,作戰軍隊向後撤退。如此反複。
  夜戰:夜戰非常危險,對于承受者和發動者來說都是如此。因爲憑旗幟和樂器指揮的古代軍隊在夜間難以有效指揮。在漆黑一片的戰場上,士兵們很難得到确切的消息,容易驚慌失措。在高加米拉之戰前夜,曾有人向亞曆山大建議進行夜襲,但被他否定了,連大膽著稱的亞曆山大都如此,可見夜戰的不确定性帶來的危險有多大。訓練不佳的軍隊即使在沒有發生夜間戰鬥的情況下,都會潰散。中國古代軍隊就曾多次發生夜驚,術語稱爲“營嘯”。直到太平天國,仍有嚴格制裁營嘯始作俑者的法律。隻有訓練嚴格的軍隊才能在夜戰中占據上風。羅馬的營盤保證了其不會受到夜襲的危害。不過羅馬軍也很少夜襲敵軍,與叙利亞王國的溫泉關戰鬥可以算是個例外。羅馬軍隊在夜間抄小路繞到叙利亞軍隊後方,擊潰了對手(叙利亞軍明明已經守住了那條著名的小路,可羅馬人繞了另一條)。
  迂回:迂回有大小之分。戰場上機動性好的部隊常常企圖繞到敵軍後方。但回避敵軍大部隊,而打擊其脆弱卻緻命的後方,被利德爾―哈特稱之爲“間接戰略”。在古代最成功的大迂回有西庇阿攻取西班牙,直逼迦太基的戰例和韓信的中原迂回戰。
  水攻:利用河流,用速成堤制造人造洪水,使之淹沒敵陣或城市,是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受自然條件制約很大。比較著名的戰例是決定三家分晉局面的智家攻趙家晉陽之戰,再有就是悲慘的明順第三次開封之戰。因爲攔河工程出險造成使計者反而被淹的例子也有。據我所知西方水攻的戰例比較少。波斯曾在幼發拉底河上大修工程,以防止敵軍沿河而上攻打兩河流域,但沒有任何效果。
  火攻:這種戰例很多。前面說過在羅馬時代的攻城戰中,守方幾乎肯定會向攻方工程器具投擲燃燒物。這并不是典型的火攻。典型的火攻制勝的戰例有赤壁大戰,以及希臘火揚名的717年9月東羅馬與阿拉伯的君士坦丁堡海戰。
  海戰:雖然在地中海沿岸,制海權常常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但是總的來說,海軍在古代是不受重視的。一般的海戰戰術是雙方軍艦在槳手和風帆的作用下,全力沖向敵軍,投擲射擊兵器,設法用船頭的撞角撞擊敵船。但最經常的是接舷戰,從薩拉米到勒班多,接舷戰都是造成人員和船隻損失的主要原因。還爲此發展了某些特殊武器,如羅馬的“烏鴉”和戰國的鈎拒。
  對于詐術,訓練良好,士氣高漲的軍隊不會依賴它,訓練不佳和士氣低落的軍隊則相反。戰國時最終統一六國的秦國,不是靠詐術,而是靠勇敢摧毀了對手。“左挾生俘,右挂人頭”。是它的寫照,當這種勇敢消失的時候,面對勇敢的對手,秦軍就失敗了。凱撒說得好:“那些詭計,對付沒文化的蠻族,或許還行。用來對付我們的軍隊,他們就是想也不敢想。”在戰争中,良好的軍事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優秀裝備、體力、技巧和勇敢,永遠是壓倒了小聰明的。

网络小说中大场面的战争戏总是少不了的,战争安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常用的战术是什么?有哪些高逼格的战术?通过整理分类,本文分为总体安排,经典战斗,攻城战和特殊战斗,能基本解决你的问题虽然下面的内容针对的是古代战争,但是也可以化用在修仙背景,换汤不换药罢了。
一.总体安排  首先,当得知敌人的所的时候,军队离开营垒。在接近敌人或者有遇到敌人袭击的危险的时候,从行军状态变换为作战状态――如果营垒离敌人很近,则一开始就列阵。在一般情况下,两军会大致相同时间发现对手,因此列阵时间大致也相当。所以古代作战的典型场面是两军面对面的对垒。在这种状态下,军队密度会很大,有的在一平方公里会有10万名士兵。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一方没有及时列好阵型,就遭到了敌人的进攻,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但一般的情况是双方逐步逼近,然后射击兵发射武器,然后双方的肉搏战就开始了。在某些情况下――通常是一方急于求战――不经过射击战就进入了肉搏战。这种战斗模式一直保留到19世纪初。肉搏战直接决定着战斗的胜负。通常,训练装备较好的军队会获胜。勇敢也是决定胜负重要的因素。一方突破敌方的阵型,切断其战阵之后,通常敌人的崩溃就开始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军队的一部分得不到指挥,作战力度大减,造成相邻的另一部分军队受到敌人更大的压力,如此累加,全军崩溃。古代军队战斗失败后,大多数的伤亡发生在崩溃和逃跑阶段。一般来说,胜者的伤亡要远远少于败者――尽管古代战争真正的伤亡很难确定。由于劳累,胜者往往不会穷追败者,即使追击,也往往针对敌方的指挥中枢。所以很少会发生“连一个人都没有剩下”的情况,即使是歼灭战也如此。
  由于主要通过侦察兵了解敌情,传令兵传达命令,要及时掌握敌情,并及时下发命令非常困难。因此古代军队一般集合成巨大的队伍,战争一般通过大会战来决定胜负。
二.经典战斗。
  坎尼会战,前216年8月2日,在坎尼城外的平原上,罗马军8万步兵、6千骑兵和迦太基的4万步兵,1.4万骑兵作战。指挥者,罗马方面为保卢斯,迦太基方面为汉尼拔。罗马步兵在中央,骑兵分在两翼。步兵排成70列,分左、中、右三路,以重装步兵放在阵形中心,每列之间有一定距离。骑兵放在步兵的的左右两翼:右翼是罗马公民组成的少数骑兵,左翼为意大利联盟的骑兵。在左、中、右各保留一千骑兵作为预备队。罗马军队以中央战线为核心,军队密度较大,企图进行中央突破。迦太基军队中央战线为较弱的步兵,两翼为较强的步兵和骑兵。并保留三千名骑兵作为预备队。迦太基整个队形呈凸新月形。上午九时战斗开始。首先是射击兵的对射,很快开始肉搏。迦太基军中央向后退去,战线由凸新月形变成凹新月形。迦太基重骑兵很快击垮罗马骑兵,开始包抄罗马军两翼。汉尼拔并派出5百名轻步兵诈降。中午,战场刮起东南风,沙粒飞入罗马军士兵眼里,使他们的作战变得困难。那五百名诈降的军人开始大肆砍杀他们周围的罗马军,由于是在战线后方,罗马军队无法弄清实际情况,大起恐慌。此时迦太基重骑兵已经完成合围,由于战线中央的罗马军队密度很大,在被合围的情况下无法自如的行动,战斗持续到日落。据说有五万四千名罗马军战死,一万八千名被俘。迦太基死亡六千人。
  绍约河之战,此战是蒙古军对欧洲骑兵经典的胜利。据《武器和战争的演变》,战斗的经过是这样的: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抛石机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之战,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
 三.攻守城市的战斗。
  大体上粉碎了敌人的野战军之后,就可以进行攻城战了。攻城战的战法,在军队不拥有有效的攻城武器的情况下,一般是用多架云梯强行登城;或者冲撞城门;或者在敌城下强行构筑土堆,直到土堆跟城齐平,然后士兵蜂拥登城。这些是《孙子兵法》上讲述的攻城法。这些攻城法效率很低,而且士兵伤亡大。
  如果拥有完善的攻城武器,那么攻城战将是对守城部队巨大的考验。一般的攻城武器有如下几类:。
  冲车:最简单的是在车上设置吊架,吊着一根首部包铁或铜的木头,以士兵来回推动,冲撞敌城城门或城墙。比较完善的形式是在车上设置人字形屋顶,防止上方矢石的撞击
  云梯:没什么可说的。有的在登梯处有保护屋。
  攻城塔:在前面有吊梯,可以回避较窄的护城河,直接让士兵登城。马其顿曾经制造过50米高的攻城塔。
  抛石机:最早出现于亚述军队中,其作用原理,有西方式的利用毛发绞力或者利用重物的杠杆式抛石机,以及中国式的多人拽拉式杠杆式抛石机。就性能而论,当以重物杠杆式为最好。所以元朝引入了这种抛石机,称为回回炮。
  弩炮:有的弩炮跟抛石机有类似之处。既可以发射矛箭,也可以发射石块。
  以上就是一般的攻城武器,比较少见的还有亚述的夹钳,据说这种东西可以夹出城墙的石块;还有马其顿的撬棍吊箱,其样式是在一个三角架上设置一根杠杆,杠杆一头有大无盖箱子,盛放士兵。另一端由多人拉拽,使杠杆移动,箱子就可以被吊到敌城墙上。这种武器仅马其顿装备过,可见它并不可靠。
  守城武器除了一般的矢石、燃烧罐外,抛石机和弩炮也可以运用。著名的阿基米德同样设计了夹钳,据说曾经把罗马战舰夹出水面再让它落下,使之沉没(对此我是有怀疑的)。
  围困战:首先逼近敌城,然后挖掘环绕整个城市的壕沟工事体系。以断绝敌城与外界的联系对于过于巨大的城市,修建这样的工事体系是很困难的,但攻巨城一般也要出动大军,因此仍然适用)。这种体系包括壕沟、护堤和高塔,以及护堤上的弩炮。为防止敌人使用燃烧兵器焚烧土木工事,高塔跟敌城的城墙往往保持一定距离。一般这样的工事体系要修建内外两重,内层面对城内敌军,外层面对敌援军可能来袭方向。军队在工事内驻扎,防止敌军突围,如敌援军赶到,则与之战斗。经过长期围困,迫使敌人投降或攻入城内。
  攻城战:如果认为敌人的防守能力不强,或者需要赶快攻破城市,则强行攻城。这时,大量工兵挖掘伸向敌城的壕沟,工兵在护城河上游切断水源,使护城河干涸。在填平若干段护城河之后。攻城塔前进到敌城墙下;或者挖掘地道,伸展到敌城墙下,使敌城墙坍塌;或者用冲车撞击城墙或城门。在进行这种迫近作战时,由大量抛石机和弩炮提供掩护。也可以单纯依靠抛石机集中投掷石块,损坏敌方一段城墙后,士兵蜂拥登城。在此过程中,守城方也会极力破坏攻城方的攻城器械,由于攻城器械主要为木制,所以经常大量使用燃烧罐,为了不使敌方攻城武器发挥效用,常常出城门突击攻城军,对于迫近的工程机械和地道,守方可以使用地道来陷没、破坏之。在耶路撒冷守城战中,以色列人就干得不错。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云梯强行攻城,也是一种战法。在印度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经使用这种战法,从而孤身处于险境中。
  从罗马时代的攻城战情况来看,攻城战对攻方是非常有利的。仅从这个事实就可以看出:任何一座进行围攻的城市,罗马军队都攻破了。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攻方的伤亡要小于守方。罗马攻城战的情况,可以看攻迦太基、耶路撒冷、纽曼细阿三城的战况。前两个是大城市,后一个是小城市,三城的防御战都打得非常悲壮,就攻防过程来说,也是十分典型的。
  封建时代的攻城战发生了变化,由于筑城技术的发展和攻城武器体系的衰退(这跟罗马帝国的衰落有关),西方的城市,甚至小小的城堡,都变得难以攻克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从617年到1453年,曾受到25次围攻,除两次十字军用诈术进入之外,真正被敌军攻破的只有一次。直到大炮出现,攻城才重新变得容易。在东方,中国的攻守战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关于这方面情况,《古代兵器史话》(杨泓编著)中有很有趣的描写,推荐大家观看。大体上除了抛石机,封建时代的中国攻城战术是超过同期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中国著名的攻城战,有南北朝时北魏进攻南方宋朝时的攻城战,这些攻城战表明如果没有有效的攻城武器,攻城将会给攻方带来多么大的灾难;645年安市攻防战;以及北宋进攻辽国的979年幽州保卫战;还有1270-1273年襄阳保卫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著名的攻城战的结局大多对攻方不利。
四.特殊战斗。
  弓箭战:在骑兵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作战往往成为弓箭战,在马镫发明之后,这种情况就很少见了,比较著名的战例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克雷西之战,由于地面泥泞,法军行动不便,在热那亚弩手和英格兰长弓手作战时,遭到了溃败。
  追击作战:在战斗胜利之后,如果胜方尚有余力,就会进行追击战。大体上这种追击只会进行一小段距离,除非敌人确实已经彻底溃败而且没有援军。但英明大胆的统帅,往往可以穷追敌人而不遭到失败。如亚历山大大帝追击大流士三世的过程。
  撤退:一般成功的撤退发生在战斗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一旦战斗开始,要想全身而退就很难了。最有效的撤退是交替撤退法。即在离敌人最近的军队撤退的时候,他们身后的军队保持作战状态。待撤退军队撤过作战军队后方,变换为作战队形之后,作战军队向后撤退。如此反复。
  夜战:夜战非常危险,对于承受者和发动者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凭旗帜和乐器指挥的古代军队在夜间难以有效指挥。在漆黑一片的战场上,士兵们很难得到确切的消息,容易惊慌失措。在高加米拉之战前夜,曾有人向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夜袭,但被他否定了,连大胆著称的亚历山大都如此,可见夜战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有多大。训练不佳的军队即使在没有发生夜间战斗的情况下,都会溃散。中国古代军队就曾多次发生夜惊,术语称为“营啸”。直到太平天国,仍有严格制裁营啸始作俑者的法律。只有训练严格的军队才能在夜战中占据上风。罗马的营盘保证了其不会受到夜袭的危害。不过罗马军也很少夜袭敌军,与叙利亚王国的温泉关战斗可以算是个例外。罗马军队在夜间抄小路绕到叙利亚军队后方,击溃了对手(叙利亚军明明已经守住了那条著名的小路,可罗马人绕了另一条)。
  迂回:迂回有大小之分。战场上机动性好的部队常常企图绕到敌军后方。但回避敌军大部队,而打击其脆弱致命的后方,被利德尔―哈特称之为“间接战略”。在古代最成功的大迂回有西庇阿攻取西班牙,直逼迦太基的战例和韩信的中原迂回战。
  水攻:利用河流,用速成堤制造人造洪水,使之淹没敌阵或城市,是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受自然条件制约很大。比较著名的战例是决定三家分晋局面的智家攻赵家晋阳之战,再有就是悲惨的明顺第三次开封之战。因为拦河工程出险造成使计者反而被淹的例子也有。据我所知西方水攻的战例比较少。波斯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大修工程,以防止敌军沿河而上攻打两河流域,但没有任何效果。
  火攻:这种战例很多。前面说过在罗马时代的攻城战中,守方几乎肯定会向攻方工程器具投掷燃烧物。这并不是典型的火攻。典型的火攻制胜的战例有赤壁大战,以及希腊火扬名的717年9月东罗马与阿拉伯的君士坦丁堡海战。
  海战:虽然在地中海沿岸,制海权常常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但是总的来说,海军在古代是不受重视的。一般的海战战术是双方军舰在桨手和风帆的作用下,全力冲向敌军,投掷射击兵器,设法用船头的撞角撞击敌船。但最经常的是接舷战,从萨拉米到勒班多,接舷战都是造成人员和船只损失的主要原因。还为此发展了某些特殊武器,如罗马的“乌鸦”和战国的钩拒。
  对于诈术,训练良好,士气高涨的军队不会依赖它,训练不佳和士气低落的军队则相反。战国时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不是靠诈术,而是靠勇敢摧毁了对手。“左挟生俘,右挂人头”。是它的写照,当这种勇敢消失的时候,面对勇敢的对手,秦军就失败了。凯撒说得好:“那些诡计,对付文化的蛮族,或许还行。用来对付我们的军队,他们就是想也不敢想。”在战争中,良好的军事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优秀装备、体力、技巧和勇敢,永远是压倒了小聪明的。

植树节

春日的暖阳照耀着大地大地母亲用那宽厚的手掌把她的宠儿们骄傲地高高地擎起宛如一枝枝高擎的画笔饱蘸着生命的色彩给生活涂抹着温馨的春意那画笔上饱蘸的嫩绿饱含...[全文阅读]

描写雨唯美的诗句,有什么描写环境很美的,很有意境的句子,或古诗词?

01.。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苏轼·《如梦令》。清新明快,语调亲切,。如山间的一湾清泉,如林间的一道松...[全文阅读]

跨栏比赛作文动作描写

练习跨栏有几个需要重视的地方。1.拉韧带,韧带好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跨栏动作。2.摆臂练习,大部分人一开始练习跨栏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起跨腿的异侧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到...[全文阅读]

肖像描写200字,读《红楼梦》第三回,学人物肖像描写

《红楼梦》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可以说是全书很重要的一个回目,因为前两回主要写的都是甄士隐、贾雨村的一些事,可以说是小说的一个引子,而...[全文阅读]

对张家界的描写,张家界武陵源:不悔经行处,只恨太匆匆,诗画中国。

张家界武陵源,诗画中国。“千丈绝壁挂金松,万尺深涧锁玉龙。百仗留得佳话在,两壁对插白云中。“。这首不知名的作者所做的描写张家界的诗,恰是我这两天游览张家界的最...[全文阅读]

作者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

白居易写过一首《立春后五日》的诗,表达了诗人在立春时节内心轻松愉快的心情:。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欣欣,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描写当前情况危险,【写作素材】战争描写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7216.html

上一篇:描写大海的句子大全

下一篇:描写人很失落,你觉得哪段文字描写人的悲伤情绪特别精彩?

节日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节日诗歌文章
喜欢节日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