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寥寥几句《中庸》,道出中华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17-10-22 23:53:16

好問而好察迩言;

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中庸》第六章

喜歡請教别人,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隐瞞不好的地方,而宣揚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這便是舜的大智。以此鼓勵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擇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惡,以誠堅持下去。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有不懂的問題就要請教别人,并把學來的東西,經過認真的思考,深刻領會,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

隻有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不被現象所迷惑。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中庸》第二十一章

由于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

如此看來,真誠與明白事理,互爲促進,相輔相成。“自誠明”是說由真誠而明理。

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

則能盡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隻有天下最爲誠心的人,才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本性;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本性,就能夠完全發揚别人的本性;

能夠完全發揚别人的本性,就能夠完全發揚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的演化和養育萬物;可以幫助天地的演化和養育萬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中庸》第一章

這段話放在全書首章,可見爲全書的總綱,說明性、道、教的含義與關系。

人的本性是上天賦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斷的實現,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斷的修養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萬物就得到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