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22:18:45
出自唐代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譯文及注釋譯文登上嶽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随風舞動我們随之而回。
注釋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嶽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爲南方三大名樓,于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嶽陽:即嶽州,以在天嶽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嶽陽市。下榻:用漢代陳蕃禮徐穉、周璆事,見《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注。行杯:謂傳杯飲酒。回:回蕩,擺動。
賞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時遇赦,回到江陵。在南遊嶽陽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首先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這裏是指天嶽山之南一帶。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嶽陽縣西南。登上嶽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着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别秋江去”。後者隻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别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着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谲縱逸,诙諧風趣。
詩人興緻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态。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
四起,着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潇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态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着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嶽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迹,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鑒賞詩的一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盡”字,形容登上嶽陽樓,俯瞰下界,嶽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餘。“川迥洞庭開”一句緊承“盡”字而下,具體展示八百裏洞庭浩邈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種汪洋浩瀚、澎湃動蕩的氣勢,寫得很動人。此處一個“開”字,即是對那種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寫更爲遼遠的長江。洞庭湖的北面與長江相連,人們在嶽陽樓上,隔着那壯闊的湖水,迷茫中長江依稀可見。這兩句意境闊大,詩人煉詞造句給人一種雄渾豪放的感受。
上兩句是俯視下界所見,三四兩句便寫仰觀天宇所感。鴻雁南飛,月升東山,這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客觀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環境氣氛之下
,能夠蕩人心神,觸發人的情懷。正如劉勰所說:“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文心雕龍》)詩人處于浩渺無邊的洞庭之上,那種憂戚煩悶的心情頓時爲之一暢,所以“愁心去”、“好月來”便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暢然一适的愉悅心情。句中的“引”“銜”二字,并不是客觀景物的實寫,而是寫詩人此時此景之下的主觀感受。這兩句是全詩詩眼的所在,寫得精采傳神。
五六兩句極言嶽陽樓高聳入雲。意在表明在“雲間”“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連”、“接”,二字,是誇張之筆,用于此處同樣是爲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兩句寫酣飲之樂,詩人醉後翩翩起舞,習習涼風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舉之妙。如上四句叙寫詩人與友人飲酒放樂的情景,因爲是在嶽陽樓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現了嶽陽樓的高聳。這樣,全詩就完整地寫出了秋風明月下的浩蕩無邊的洞庭夜景,通過優美的意境描寫,表達了詩人流放獲釋以後的喜悅心情。
這首詩是一首五律。就其風格而論,意氣豪放,境界闊大,抒情寫景有一種長風浩蕩的筆力。李白一生的律詩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較爲出色的大多
不是律詩。五七律之中,以五律爲主。這首詩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詩的風格。《唐詩品彙》說:“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氣象雄逸。”《李詩緯》也說:“若太白五律,猶爲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郁宣滞,特于《風》、《騷》爲近焉。”這是說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詩的遒勁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詞顯、出乎自然的新的特點。
創作背景此詩是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嶽陽時所作。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注释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行杯:谓传杯饮酒。回:回荡,摆动。
赏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
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鉴赏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
,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
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创作背景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