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4 17:51:04

出自唐代李白的《奔亡道中五首》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川爲易水,嵩嶽是燕山。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顔。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譯文及注釋

譯文田橫曾經逃亡到海島上,蘇武曾被放逐到荒無人煙的北邊。如今關塞重重,交通又被戰火阻斷,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園。

辭官而歸的崔亭伯如今在什麽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鄉。海水也和我一樣的滿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換上了胡裝。

我本來也有魯仲連談笑間退敵的良策,無奈所交往的權貴疏遠了我。但我心裏仍保留一隻退敵的箭,總有一天把魯仲連助齊攻燕的戰書發射出去。

中原的淪陷,函谷關已成了玉門關;收複無望,不知何年何月我還能從那裏進入長安。洛水已經變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視作了燕山。人們的面容都帶着塞外的風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語調。現在有的隻是申包胥的終日痛苦,哭得兩鬓斑白也是枉然。

湘水淼淼一望無際,青青的聲蘆葉在整齊

齊地生長。我的思鄉之情歸到哪裏?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這遙遠的行程已不知該奔向何處,也隻好先歇馬在這嫩綠的草地旁。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那杜鵑鳥的叫聲,聲聲凄苦斷人心腸。

注釋奔亡:逃亡。題下原注:“淮東。”田橫:戰國齊田氏之後。秦末,與其兄田愉起兵複齊劉鄧火項羽稱帝以後,田橫率部下五百人逃往海島。後田橫羞爲漢臣,自殺島中,五百人也自盡。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東漢時人。曾任車騎将窦憲主簿,後讓他出任長岑縣令,自以爲遠去,不得意,于是辭官而歸故裏。李陵:字少卿,與蘇武同時代人。漢武帝時爲騎都尉,率兵出擊匈奴,被困投降,漢朝族滅其家,李陵病死匈奴。短服:此指胡服。《夢溪筆談》:窄袖短衣,長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馳射,短衣、長靴,便于涉草。“談笑”句:言魯仲連卻秦軍事。七貴:泛指把持朝政的貴族。潘嶽《西征賦》:“窺七貴于漢廷。”李善注:“七姓謂呂、霍、上官、趙、丁、傅、王也。”玉門關: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裏,關在敦煌縣西北。函谷,關名,戰國時秦置,故址在今河南靈寶東北。玉關,即玉門關,漢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肅西北小方盤城。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黃河支流洛河。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

,發源于易縣,南入拒馬河。洛水,出商州上洛縣,經虢州、河南入河。嵩嶽: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脈,在河北平原北側,由潮白河口到山海關,東西走向。申包:指申包胥。淼淼:水大貌。《廣韻》:“淼,大水也。”子規:即杜鵑鳥,鳴聲哀苦,好像在叫“不如歸去”,使客居他鄉之人心生凄恻。

鑒賞

  第一首詩用的是蘇武和田橫的故事。蘇武是漢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間受盡折磨,但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于是匈奴就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田橫是齊國君主田氏族人,與從兄田儋、兄田榮一起反秦。後來,韓信破齊,田橫自立爲齊王,歸附彭越。彭越歸漢後,田橫就率領其賓客和部屬伍佰人逃至海島。後來劉邦先許以封侯安撫田橫,未成,就威逼田橫歸漢。田橫從大局出發,同意去洛陽議事,至洛陽附近三十裏處自刎,以頭獻劉邦,劉邦以王禮葬田橫。蘇武後來歸漢了,而李白什麽時候能夠回歸長安呢?這是詩人所困惑的。當時,唐朝的守城将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内。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衆多

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詩人以蘇武、田橫自況,表現其不屈的氣節。

  第二首詩這裏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爲幽州從事時,谏刺史不要與燕刺王通,後來刺王失敗了,崔骃被提拔爲侍禦史。後來窦太後臨朝,他與窦憲不合,被窦憲排擠,讓他“出爲長岑長”,他認爲太遠了,就不去就任。這就是李白所說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漢将,與匈奴戰,失敗了,投降匈奴。李白寫這兩個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複雜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還是想投降?隻能留給人們去思考。李白這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長安。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到達長安,觐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争形勢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轉變。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換上胡衣,這正說明了當時形勢的嚴峻。

  第三首詩用的是魯仲連的故事。魯仲連,亦稱魯連,戰國時名士,多謀略,善言辯。趙孝王九年(前257年),秦軍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迫于壓力,魏王派使臣勸趙王尊秦爲帝,趙王猶豫不決。魯仲連以利害說趙、魏兩國聯合抗秦。兩國接受其主張,秦軍以此撤軍。20餘年後,燕将攻占并據守齊國的聊城。齊派田單收複聊城卻久攻不下,

雙方損兵折将,死傷嚴重。魯仲連聞之趕來,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書信,射入城中,燕将讀後,憂慮、懼怕,遂拔劍自刎,于是齊軍輕而易舉攻下聊城。趙、齊諸國大臣皆欲奏上爲其封官嘉賞。他都一一推辭,退而隐居。李白将自己比作魯仲連,認爲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爲玄宗所用。魯仲連能夠成就功業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終認爲自己的才華和謀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詩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從這首詩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内(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都被安史亂軍占領,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以東盡爲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商洛大道轉道江南,又經溧陽、杭州、金陵,隐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爲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第五首詩主要抒發詩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緒。前半部分重在描寫途中所見的景物,其景語都是情語。茫茫湖水、青青蘆葉都可以看作是詩人愁緒的反映。夕陽就要落入大江對岸的西邊了,而詩人的歸心還不知在何處,其愁緒不言自明。後半部分進一步抒發愁情。歇

馬在春草迷離的路邊,可見在戰亂中不知往哪兒走,詩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這個時候又聽到了子規鳥的連聲啼叫,在幾近亡國的危局中又聽到這樣凄慘的叫聲,真有點雪上加霜的感覺,無疑更是加深了詩人的愁情。

  這五首詩是後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前後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後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骃、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曆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争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創作背景

  唐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至德元載(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于是李白攜妻子宗氏南奔,往來于宣城、當塗之間,此五首詩爲其奔亡道中所作,記錄了人們在戰争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奔亡道中五首》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译文注释

译文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在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乡。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

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贵疏远了我。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

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现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

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在整齐

齐地生长。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在这嫩绿的草地旁。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

注释奔亡:逃亡。题下原注:“淮东。”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秦末,与其兄田愉起兵复齐刘邓火项羽称帝以后,田横率部下五百人逃往海岛。后田横羞为汉臣,自杀岛中,五百人也自尽。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短服:此指胡服。《梦溪笔谈》:窄袖短衣,长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靴,便于涉草。“谈笑”句:言鲁仲连却秦军事。七贵:泛指把持朝政的贵族。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廷。”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

,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洛水,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申包:指申包胥。淼淼:水大貌。《广韵》:“淼,大水也。”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鉴赏

  第一首诗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当时,唐朝的守城将士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当年被困匈奴的苏武、被困海岛的田横一样,也被困在沦陷区内。他与妻子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装,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长安。他奔走的方向与众多

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诗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李白这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长安。虽然自己所面临的情势万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到达长安,觐见玄宗,献上自己的灭敌大计。但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换上胡衣,这正说明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第三首诗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并据守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

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李白将自己比作鲁仲连,认为自己尚有救国良策,希望能够为玄宗所用。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诗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从这首诗来看,李白的立足点在函谷关内(西)。诗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被安史乱军占领,所以洛阳之水、嵩山如同边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劝说玄宗抗击叛军,可是此时函谷关以东尽为敌军所得,形势万分危急。李白不得不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又经溧阳、杭州、金陵,隐居庐山屏风叠,静观形势的变化。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从永王,是因为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

  第五首诗主要抒发诗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绪。前半部分重在描写途中所见的景物,其景语都是情语。茫茫湖水、青青芦叶都可以看作是诗人愁绪的反映。夕阳就要落入大江对岸的西边了,而诗人的归心还不知在何处,其愁绪不言自明。后半部分进一步抒发愁情。歇

马在春草迷离的路边,可见在战乱中不知往哪儿走,诗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了子规鸟的连声啼叫,在几近亡国的危局中又听到这样凄惨的叫声,真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无疑更是加深了诗人的愁情。

  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这些诗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苏武、田横、崔骃、李陵、鲁仲连等很多历史人物的典故,诉说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战争场景,表达了自己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至德元载(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于是李白携妻子宗氏南奔,往来于宣城、当涂之间,此五首诗为其奔亡道中所作,记录了人们在战争中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哀痛及自身的处境。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7601.html

上一篇:五湖水色掩西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