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8 21:03:28

出自唐代杜牧的《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譯文及注釋

譯文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裏,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隻是爲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着自己與邊關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爲了安靖邊烽,萬裏從戎,她也将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後世敬愛!

注釋木蘭廟:《太平廣記》雲,黃州黃崗縣(今屬湖北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在縣西一百五十裏,今有木蘭鄉。木蘭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産生于後魏,關于木蘭的姓氏後人衆說紛纭,應信有其人。彎弓征戰:言木蘭代父征戎,勇敢善戰。拂雲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賞析

  詩人一開頭先從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筆,用“彎弓征戰”四個字,不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氣概和神韻,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征戰十二年的戎馬生涯。接着詩人進一步把筆觸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夢裏曾經與畫眉”。木蘭姑娘雖身着戎裝,南征北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愧爲英雄好漢。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嘗不希望早日結束征戰生涯,向往和平甯靜的少女生活。“夢裏

裏”、“畫眉”形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說,“彎弓征戰”是表現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陽剛”之美,那麽,“夢裏”、“畫眉”則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最後,陡翻新意,生發出卓特的史論。木蘭把酒思鄉的時候,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詩歌在構思上和詩意上的跳躍,細想,她們之間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這些相似,才能藉此來抒發花木蘭内心的郁結。一則,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離家别親來到邊塞;更爲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曆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這兩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載着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她們是來爲國纾難的。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紅顔女子來背負,并且還要承受着離别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難怪中唐詩人戎昱在《詠史》一詩中對這一曆史現象發出了如此的質問:“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直接發出,但卻深蘊其中的議論,新見叠出,确實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絕句寫得很有特色,一沒有引用典故,二沒有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對人物形象

的生動刻畫和細緻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詩人采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從而突出了這首詩的主旨。

創作背景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遊曆至木蘭廟,觸景懷古,爲木蘭廟題的。廟在湖北黃岡西一百五十裏處的木蘭山。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出自唐代杜牧《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注释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赏析

  诗人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

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

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9332.html

上一篇: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白首送春拚一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