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8:30:57

出自唐代杜甫的《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鬓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饫久未下,鸾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譯文及注釋

譯文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适中身材勻稱。绫花绫羅衣裳映襯暮春風光,金絲繡的孔雀銀絲刺的麒麟。頭上戴的是什麽珠寶首飾呢?翡翠玉做的花飾垂挂在兩鬓。在她們的背後能看見什麽呢?珠寶鑲嵌的裙腰多穩當合身。其中有幾位都是後妃的親戚,裏面有虢國和秦國二位夫人。翡翠蒸鍋端出香噴的紫駝峰,水晶圓盤送來肥美的白魚鮮。她們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動,廚師們快刀細切空忙了一場。宦官騎馬飛馳不敢揚起灰塵,禦廚絡繹不絕送來海味山珍。笙箫鼓樂纏綿宛轉感動鬼神,賓客随從滿座都是達官貴人。有一個騎馬官人是何等驕橫,車前下馬

馬從繡毯上走進帳門。白雪似的楊花飄落覆蓋浮萍,青鳥飛去銜起地上的紅絲帕。楊家氣焰很高權勢無與倫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發怒斥人!

注釋三月三日:爲上巳日,唐代長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遊玩踏青。态濃:姿态濃豔。意遠:神氣高遠。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肌理細膩:皮膚細嫩光滑。骨肉勻:身材勻稱适中。“繡羅”兩句:用金銀線鑲繡着孔雀和麒麟的華麗衣裳與暮春的美麗景色相映生輝。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爲”。 訇葉:一種首飾。鬓唇:鬓邊。珠壓:謂珠按其上,使不讓風吹起,故下雲“穩稱身”。 腰衱:裙帶。就中:其中。雲幕:指宮殿中的雲狀帷幕。椒房:漢代皇後居室,以椒和泥塗壁。後世因稱皇後爲椒房,皇後家屬爲椒房親。“賜名”句:指天寶七載(748)唐玄宗賜封楊貴妃的大姐爲韓國夫人,三姐爲虢國夫人,八姐爲秦國夫人。紫駝之峰:即駝峰,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唐貴族食品中有“駝峰炙”。釜:古代的一種鍋。翠釜,形容鍋的色澤。水精:即水晶。行:傳送。素鱗:指白鱗魚。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厭饫:吃得膩了。鸾刀:帶鸾鈴的刀。縷切:細切。空紛綸:廚師們白白忙亂一番。貴人們吃不下。黃門:宦官。飛鞚,即飛馬。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賓從:賓

客随從。雜遝:衆多雜亂。要津:本指重要渡口,這裏喻指楊國忠兄妹的家門,所謂“虢國門前鬧如市”。後來鞍馬:指楊國忠,卻故意不在這裏明說。逡巡:原意爲欲進不進,這裏是顧盼自得的意思。“楊花”句:是隐語,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來影射楊國忠與其從妹虢國夫人(嫁裴氏)的暧昧關系,又引北魏胡太後和楊白花私通事,因太後曾作“楊花飄蕩落南家”,及“願銜楊花入窠裏”詩句。後人有“楊花入水化爲浮萍”之說,萍之大者爲蘋。楊花、萍和蘋雖爲三物,實出一體,故以楊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亂倫。據史載:“虢國素與國忠亂,頗爲人知,不恥也。每入谒,并驅道中,從監、侍姆百餘騎,炬密如晝,靓妝盈裏,不施帏障,時人謂爲雄狐。”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相傳西王母将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飛集殿前(見《漢武故事》)。後常被用作男女之間的信使。“炙手”二句:言楊氏權傾朝野,氣焰灼人,無人能比。丞相:指楊國忠,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爲右丞相。嗔:發怒。

鑒賞

  此詩當是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春所作,諷刺楊國忠兄妹驕奢淫逸。首二句提綱,“态濃”一段寫麗人的姿态服飾之美,“就中”二句點出主角,“紫駝”一段寫宴樂之奢侈,“後來”一段寫楊國忠的氣焰

和無恥。整首詩不空發議論,隻是盡情揭露事實,語極鋪張,而諷意自見,是一首絕妙的諷刺詩。《杜詩詳注》雲:“此詩刺諸楊遊宴曲江之事。……本寫秦、虢冶容,乃概言麗人以隐括之,此詩家含蓄得體處”。《讀杜心解》曰:“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概歎聲,點逗處聲聲慨歎。”

  全詩通過描寫楊氏兄妹曲江春遊的情景,揭露了統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醜态,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實。詩分三段,先泛寫遊春仕女的體态之美和服飾之盛,引出主角楊氏姐妹的嬌豔姿色。次寫宴飲的豪華及所得的寵幸。最後寫楊國忠的驕橫。全詩場面宏大,鮮豔富麗,筆調細膩生動,同時又含蓄不露,詩中無一斷語處,卻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語極鋪排,富麗華美中蘊含清剛之氣。雖然不見諷刺的語言,但在維妙維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譏諷入木三分。

  本詩約作于天寶十二年(753),時值楊國忠任右相不久。詩作對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嚣張的氣焰進行了有力鞭撻,也從側面揭露出當時君王昏庸、朝廷腐敗的社會現實。詩開篇即點出時間——三月三日。詩人用細膩的筆法、富麗的詞采,描畫出一群體态娴雅、姿色優美的麗人。接着又言其服飾之華麗和頭飾之精美,所有這

些無不顯示出麗人們身份的高貴。“就中雲幕椒房親”等十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麗人中的虢、秦、韓三夫人。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楊貴妃的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每逢出門遊玩,她們各家自成一隊,侍女們穿着顔色統一的衣服,遠遠看去就像雲錦粲霞;車馬仆從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場面甚爲壯觀。詩人對三位夫人宴飲的奢華場面描寫得尤爲細膩。她們在雲帳裏面擺設酒宴,“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用色澤鮮豔的銅釜和水晶圓盤盛佳肴美馔,寫出了楊氏姐妹生活的豪華奢侈。然而,面對如此名貴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卻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遲遲不夾菜,因爲這些東西她們早就吃膩了,足見其驕矜之氣。可憐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細作的廚師們,真是白忙活了一場。内廷的太監們看到這種情形後,立即策馬回宮報信,不一會兒,天子的禦廚房就絡繹不絕地送來各種山珍海味。六句主要寫楊國忠權勢煊赫、意氣驕恣之态。他旁若無人地來到軒門才下馬,大模大樣地步入錦毯鋪地的帳篷去會虢國夫人。他外憑右相之尊,内恃貴妃之寵,在朝中獨攬大權,阻塞言路,使朝政變得十分昏暗。“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句,詩人借曲江江邊的秀美景色,并巧用

北魏胡太後私通大臣楊華的故事以及青鳥傳書的典故,揭露了楊國忠與虢國夫人淫亂的無恥行徑。北魏胡太後曾威逼楊華與己私通,楊華害怕惹禍上身,後來投降梁朝,胡太後爲表達對他的思念,特作《楊白花》一詞。“青鳥”一詞最早見于《山海經》,是神話中的一種鳥,傳說是西王母的使者。據說,西王母在見到漢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鳥飛集于殿前。後來,“青鳥”被視爲男女之間的信使,在這首詩中指的是爲楊國忠傳遞消息的人。

  在詩的最後兩句中,詩人終于将主題點出,但依然不直接議論,而是溫和地勸說旁人:千萬不要走近他們,否則丞相發怒後果就嚴重了,這樣的結尾可謂綿裏藏針,看似含蓄,實則尖銳,諷刺幽默而又辛辣。

創作背景

  唐代自武後以來,外戚擅權已成爲統治階層中一種通常現象,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後來釀成安史之亂的主因。又楊國忠于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書,勢傾朝野。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二載(753年)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

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译文注释

译文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

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注释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訇叶:一种首饰。鬓唇:鬓边。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就中:其中。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釜:古代的一种锅。翠釜,形容锅的色泽。水精:即水晶。行:传送。素鳞:指白鳞鱼。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厌饫:吃得腻了。鸾刀:带鸾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贵人们吃不下。黄门:宦官。飞鞚,即飞马。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宾从:宾

客随从。杂遝:众多杂乱。要津:本指重要渡口,这里喻指杨国忠兄妹的家门,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杨花”句:是隐语,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来影射杨国忠与其从妹虢国夫人(嫁裴氏)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后人有“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萍之大者为蘋。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乱伦。据史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密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炙手”二句:言杨氏权倾朝野,气焰灼人,无人能比。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为右丞相。嗔:发怒。

鉴赏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气焰

和无耻。整首诗不空发议论,只是尽情揭露事实,语极铺张,而讽意自见,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杜诗详注》云:“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隐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读杜心解》曰:“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概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时值杨国忠任右相不久。诗作对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有力鞭挞,也从侧面揭露出当时君王昏庸、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诗开篇即点出时间——三月三日。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

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就中云幕椒房亲”等十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房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六句主要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他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政变得十分昏暗。“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句,诗人借曲江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

北魏胡太后私通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淫乱的无耻行径。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华与己私通,杨华害怕惹祸上身,后来投降梁朝,胡太后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特作《杨白花》一词。“青鸟”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据说,西王母在见到汉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鸟飞集于殿前。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终于将主题点出,但依然不直接议论,而是温和地劝说旁人:千万不要走近他们,否则丞相发怒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结尾可谓绵里藏针,看似含蓄,实则尖锐,讽刺幽默而又辛辣。

创作背景

  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主因。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书,势倾朝野。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

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3845.html

上一篇: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