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04:38:23

出自宋代秦觀的《夢揚州·晚雲收》

晚雲收。正柳塘、煙雨初休。燕子未歸,恻恻清寒如秋。小欄外,東風軟,透繡帷、花蜜香稠。江南遠,人何處,鹧鸪啼破春愁。長記曾陪燕遊。酬妙舞清歌,麗錦纏頭。殢酒爲花,十載因誰淹留。醉鞭拂面歸來晚,望翠樓,簾卷金鈎。佳會阻,離情正亂,頻夢揚州。賞析

  《夢揚州·晚雲收》是一首詠離愁憶往事的詞。表現了主人公離别情人的愁怅和對往日生活的留戀。

  詞之上阕,寫繡帏中人對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寫引起對情人懷念的時令節氣和周圍的環境氣氛。開頭三句寫向晚天氣轉晴,濃雲散去,柳塘畔煙霧般的濛濛細雨剛剛停止。所以要選擇“柳塘煙雨初休"這個鏡頭,因爲煙雨後的柳塘春意更濃。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詩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因水漲秋池而動鄉思,此詞當亦從此得啓發,以“柳塘煙雨”誘發對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煙雨”畫面優美别有一番風光,對全詞的氣氛和整個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兩句明确點出了節氣時令。“燕未歸”自然是早春,天氣“側恻輕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氣的特點。雲“燕子未歸”,雖切時令,實則借喻人未歸也。“恻恻輕寒似秋”,寫室内思婦的感

感覺,因是孤栖獨處,故而備覺清冷。下面四句寫了環境氣氛。她走到室外,撫欄遠望,頓覺一陣柔軟溫暖的春風,吹進繡帏。東風還帶來了濃濃的花香,熏人欲醉。僅此數句,不僅寫出了室内外的溫差,而且寫出了思婦感情的變化。她凝望江南,覺得征人遠去,不知此刻到了何處。“人何處”,通常寫思婦情懷。如李清照《永遇樂》雲:“落日镕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此思其夫趙明誠之語也。這裏的“人何處”,當是指身在江南的詞人。少婦孤單伥惘的情緒充分表露了出來。正值少婦凝神思念之際,忽然傳來鹧鸪的啼聲,把她從沉思中喚醒。着一“破”字,頗有如夢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個層次:一層自起句至“輕寒似秋”,寫時令及思婦在室内之感受;二層自“小欄”至“香稠”,寫思婦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許;三層自“江南”至“春愁”,寫思婦對江南征人的懷念。層層轉折,自然而流暢。

  下阕主要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借杜牧詩意表達了對“麗錦纏頭”、“殢酒困花”放蕩生活的智慧。過片前三句“燕遊”、“妙舞清歌”、“麗錦纏頭”都是對往日歡樂生活的追憶,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下面兩句明确道出了“十載淹留”的原因。接下來三句是對自己往日形象的回憶,雖然

隻是生活場面,卻可概括當時生活的基本狀況。宴會深夜才敖,醉中歸來的主人公用馬鞭拂拭着臉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樓上觀望,看見“簾卷金鈎”知道心愛的入兒尚在等待自己歸來未寝。最後三句是歡樂的日子中斷了,分離的愁苦之情正紛亂地纏繞着自己,隻有夢中才反複回到過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夢中重溫過去生活。“頻夢揚州”并非真的夢見回到揚州,而是指過去生活過的地方,所以這樣寫,意在點示“夢場州”。

  詞之下阕,抒征人之離情。在讀者面前展現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時宴遊生活。詞人用“長記”二字輕輕帶起,與望海潮》其三“長記誤随車”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時詞人漫遊距離家鄉僅百餘裏的揚州,聽歌賞舞,殢酒困花,極浪漫縱恣之緻。“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揚州的宴遊,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載因誰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覺揚州夢”詩句,卻無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樓薄悻名”。“因誰”二字,十分含蓄,說不清是留戀還是悔恨,因而頗值得讀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鈎”,寫自揚州回家。他在揚州逞足遊興,帶着十分的滿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風,回到高郵。遠遠望去,隻見翠樓上,繡簾高挂,說明室内有人。“簾卷金鈎”,頗似《浣溪

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中之“寶簾閑挂小銀鈎”,給人以幽閑恬靜之感。

  歇拍三句點題。他現在遠離家鄉,後會不知何日,故而常常夢見揚州。揚州在古人心目中總是美的象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雲:“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徐凝《憶揚州》詩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蘇詩集成》在《於潛僧綠筠軒》詩注中也引《殷芸小說》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揚州在長期的文化積澱中,已成爲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觀故鄉屬揚州,他對揚州的感情無怪乎更爲深切了。

創作背景

  據秦瀛(yíng)《淮海先生年譜》,宋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少遊将如越省親,這首詞便是少遊在外冶遊時懷戀揚州的一位歌妓而作,以豔語寫鄉情。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别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遊祠,麗水的秦少遊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

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台。

出自宋代秦观的《梦扬州·晚云收》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赏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

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

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

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创作背景

  据秦瀛(yíng)《淮海先生年谱》,宋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少游将如越省亲,这首词便是少游在外冶游时怀恋扬州的一位歌妓而作,以艳语写乡情。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

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2932.html

上一篇:茶为累也,亦犹人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