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02:38:21

出自唐代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長安回頭遠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綠樹環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安祿山拖着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随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注釋華清宮:《元和郡縣志》:“華清宮在骊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爲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爲集靈台,以祀神也。”繡成堆:骊山右側有東繡嶺,左側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郁郁蔥蔥。千門: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戶衆多。次第:依次。紅塵:這裏指飛揚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

:“妃嗜荔枝,必欲生緻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唐國史補》:“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按:此詩或爲寫意之作,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轼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緻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程氏考古編》亦辨其謬,近人陳寅恪亦複考證之。知是:一作“知道”。新豐:唐設新豐縣,在陝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黃埃:馬隊奔馳踏起的塵土。漁陽探使:《全唐詩》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當時的宮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據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舞曲十二遍親自改編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衆多山峰。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樂而誤國,導緻安史之亂。萬國:指全國。倚天:形容骊山宮殿的雄偉壯觀。雲中兩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風。旁邊的宮人拍掌擊

節,因爲舞得太快,節拍都亂了。

賞析

其一

  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脍炙人口。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衆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骊山全景:林木蔥茏,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繡成堆”,既指骊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着,場景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着驿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着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爲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兩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緻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明于此,那麽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一體

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爲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爲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緻國破身亡。讀到這裏時,讀者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爲讨寵妃歡心無所不爲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時,安祿山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後伺機謀反,玄宗卻對他十分寵信。皇太子和宰相楊國忠屢屢啓奏,方派中使輔璆琳以賜柑爲名去探聽虛實。璆琳受安祿山厚賂,回來後盛贊他的忠心。玄宗輕信謊言,自此更加高枕無憂,恣情享樂了。“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正是描寫探使從漁陽經

由新豐飛馬轉回長安的情景。這探使身後揚起的滾滾黃塵,是迷人眼目的的煙幕,又象征着叛亂即将爆發的戰争風雲。

  詩人從“安史之亂”的紛繁複雜的史事中,隻攝取了“漁陽探使回”的一個場景,是頗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祿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塗,有“一石二鳥”的妙用。

  如果說詩的前兩句是表現了空間的轉換,那麽後兩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則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前後四句所表現的内容本來是互相獨立的,但經過詩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爲因果的關系,暗示了兩件事之間的内在聯系。而從全篇來看,從“漁陽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華清宮來聯結,銜接得很自然。這樣寫,不僅以極儉省的筆墨概括了一場重大的曆史事變,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變發生的原因,詩人的構思是很精巧的。

  将強烈的諷刺意義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兩句,不着一字議論,便将玄宗的耽于享樂、執迷不悟刻畫得淋漓盡緻。說一曲霓裳可達“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顯然這是極度的誇張,是不可能的事,但這樣寫卻并非不合情理。因爲輕歌曼舞縱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卻實實在在是由統治者無盡無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

,非這樣寫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誇張不能表現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程度以及由此産生的國破家亡的嚴重後果。此外,這兩句詩中“千峰上”同“下來”所構成的鮮明對照,力重千鈞的“始”字的運用,都無不顯示出詩人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題。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與完美的表現手法,使之成爲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詩到此戛然而止,更顯得餘味無窮。

其三

  這是三絕句中的最後一首,也是一首諷喻詩。

  “萬國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與楊貴妃在骊山遊樂,不理朝政,舉國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樓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宮殿樓閣高聳挺拔,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此句語帶譏刺地說:想當年安祿山在骊山上觐見唐玄宗和楊貴妃時,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竟引發了楊貴妃爽朗的笑聲。“風過重巒下笑聲”,此言那笑聲随風飄揚越過層層峰巒,在山間久久回蕩。

  據載:楊貴妃見安祿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祿山做自己的幹兒子,唐玄宗也非常高興,對安祿山分外器重,委任他爲三鎮節度使。但恰恰是他們的這位幹兒子對他們舉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國也從此滑向衰亡的深淵。

  此詩含蓄委婉,筆調看似輕快

,實則對亡國之君的荒淫誤國給予了辛辣無情的嘲諷。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是杜牧經過骊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裏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爲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出自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译文注释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注释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知是:一作“知道”。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万国:指全国。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

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赏析

其一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

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

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

,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其三

  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

  “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度使。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深渊

  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

,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2516.html

上一篇: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