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3 12:08:30

出自宋代蘇轼的《端午遍遊諸寺得禅字》

肩輿任所适,遇勝辄留連。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歸來記所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燈同夜禅。譯文及注釋

譯文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遊覽一番。在寺院裏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蒙蒙細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這裏四面環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雲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遊興還沒有結束,但村落中已經出現袅袅炊煙。歸來後記下今天的遊曆,心中挂懷無法入眠。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禅。

注釋肩輿(yú):一種用人力擡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軟椅以坐人勝:美景。辄(zhé):總是,就。酌茗(míng):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盆山:指寺廟四面環山,如坐盆中。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裏,接長興界,爲湖州之主山。震

震澤:太湖。曠蕩:曠達,大度。耿耿:心中挂懷的樣子。墟落:村落。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轼、秦觀爲詩友.當時也在湖州。

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适,遇到勝景便遊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淨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遊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的遍遊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筆描繪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細雨,時作時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郁郁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轼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隐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點。

  當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一步描繪了闊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二句,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的佳句。據《苕溪漁隐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遊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

’”這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贊賞了。但這兩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現在《端午遍遊諸寺得禅字》的寫景名句中。“盆山不見日”與“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雲天”比起“江遠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轼這首詩,在達到高峰之後,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的過渡,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景象開闊的曠蕩。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的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後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實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于古佛、同參夜禅的描寫,正是這一日遊的一部分。

  這首紀遊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的觀察點,而是用中國傳統畫的散點透視之法,不斷轉換觀察點,因此所攝取的景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體現出“遇勝辄流連”的漫遊特點,詩人的一日遊,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緻,平中見奇。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紀遊詩,寫于元豐二年(1079)的端午節,此時作者剛到湖州不久。同遊者還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觀寫有《同

子瞻端午日遊諸寺》可證。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译文及注释

译文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胜:美景。辄(zhé):总是,就。酌茗(míng):品茶。静筵(yán):指素斋。筵,酒席。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震

震泽:太湖。旷荡:旷达,大度。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墟落:村落。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

’”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

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90851.html

上一篇: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视尔不臧,我思不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