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5 14:59:34

出自先秦的《魯頌·閟宮》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緒。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緒,緻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啓爾宇,爲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骍犧,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骍剛。犧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嘗。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凫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

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譯文及注釋

譯文深閉的郊廟清靜而又肅穆,它是那樣堅固而又很密緻。懷念起偉大的始祖母姜源,她品德高尚既不邪也不僻。受到上天太多太多的眷顧,從未得過病也沒染過災疫。懷胎滿十月整不早也不遲,就這樣誕生下我先祖後稷,無盡的福祿降臨他的身體。他能辨清黍子谷子誰先熟,大豆小麥哪個先播種下地。他從擁有自己邦國之日起,就教給人們種莊稼學農藝,有五谷雜糧有金黃的黍米,有長穗水稻也有黑殼稻米。從他擁有自己國土之日起,就勇于把禹王的事業繼續。貴爲先祖後稷的孝子賢孫,實爲我們的古公亶父太王,他早在定居岐山之南之時,就開始籌劃讨伐昏亂殷商。大周發展到文王武王時代,就把太王的未竟事業弘揚。大周武王順承上天的旨意,在牧野大戰之前慷慨激昂:将士們莫懷二心莫要顧慮,上天監察在你們頭頂上方;我們這支讨伐殷商的隊伍,必将人人獲得一份軍功章!周成王頒發命令給周公說,叔父啊我要赦封你

的長子,讓他作諸侯去把魯國執掌,到那裏奮發有爲拓土開疆,做我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成王于是就頒旨給魯僖公,讓他去做諸侯在都城之東。封賜給魯僖公廣袤的山川,封賜給他田地和屬國邊城。不愧爲周公之孫莊公之子。排開龍旗儀帳去祭祀先祖,駕車的六條辔繩柔順從容。春祭秋嘗從不敢絲毫懈怠,祭奉先祖從不敢絲毫糊弄。偉大的皇天後土先祖後稷,我們爲您敬獻上赤牛犧牲,請您降臨享用合您的心情。謹請上天多多降福給我們,先祖周公偉大的列祖列宗,祈求上蒼降福你們在天庭!準備秋天祭祀先祖的神靈,從夏天就開始把牛角固定。擺列好白色公牛紅色犍牛,牛形酒尊碰撞出清脆響聲。燒烤乳豬煲好鮮美的肉湯,裝滿竹笾木豆和大型俎筒。跳起萬舞場面大氣又排場,賢孝的子孫盡享福祿祥祯。敬祝魯僖公事業發達昌盛,敬祝您健康長壽安樂一生!你擁有這東方廣袤的土地,魯國政通人和天下永太平。天道不虧損山川也不陷崩,大地不震動四海也不翻騰。衷心祝願您壽比三星相聚,好比那高大的山岡和山陵!魯僖公大驅舉國戰車千輛,戟矛裝飾紅纓弓柄拴綠繩,車上插兩杆戟矛兩張強弓。魯僖公率領着步卒三萬名,頭盔鑲着漂亮的貝殼紅纓。魯國大軍的氣勢勇不可當,痛擊了西北的邊族狄和戎,讨伐了楚

地舒國小小邊城,誰也不敢阻擋我大軍沖鋒!敬祝您事業發達如日中天,敬祝您健康長壽福祿祥祯。頭發黃鲐魚背長壽的象征,但願您老當益壯盡展才能!敬祝您事業昌盛身心安泰,敬祝您健康長壽桑榆遐齡。敬祝您萬事如意千歲萬年,敬祝您福壽無疆永保康甯!您就像那巍峨的東嶽泰山,魯國百姓都唯您馬首是瞻。我們魯國擁有龜山和蒙山,并把版圖擴到極遠的東邊。一直拓展到達那海邊之國,淮夷諸族歸屬到魯侯跟前。舉國百姓無不順從魯僖公,這就是魯僖公的功德圓滿。我們魯國擁有凫山和繹山,并把版圖擴到徐戎聚居地。一直拓展到達那海邊之國,淮夷諸族蠻邦部落俱轄治,以及南方少數民族的部衆,沒有誰不遵從魯國的法律。沒有誰敢不歸從魯國一統,敢不順應魯侯僖公的旨意!上天恩賜僖公深厚的福祿,長壽無疆永遠對魯國統治。占據常國許田等朝宿之邑,收複周公時代舊有的疆域。魯僖公此時此刻内心歡喜,還有高堂老母賢惠的妻子。施政讓大夫百姓各得其所,國家長治久安越來越富裕。魯侯理當得到這許多福祉,祝您黃發童顔又生新牙齒!建廟用徂來新甫山的松柏,修造師們又鋸斷又測高程,又是用丈量又是用尺子比。因爲使用了長大的桷和松,所以才有正殿如此之偉雄,才有這漂亮的宮廟新落成。

[!--empirenews.page--]

有才的奚斯寫下這首詩歌,确實篇幅很長又大氣恢宏,充分表達天下萬民的心聲。

注釋1.閟(bì)宮:神宮。閟,閉門也。2.侐(xù):清靜貌。3.實實:廣大貌。枚枚:細密貌。4.姜嫄(yuán):周始祖後稷之母。5.回:邪。6.依:助。7.彌月:滿月,指懷胎十月。8.後稷(jì):周之始祖,名棄。後,帝;稷,農官之名,棄曾爲堯農官,故曰後稷。9.百:言其多。10.黍(shǔ):糜子。稷:谷子。重穋(tónglù):兩種谷物,通“穜稑”,先種後熟曰“穜”,後種先熟曰“稑”。11.稙稺(zhízhì):,兩種谷物,早種者曰“稙”,晚種者曰“稺”。菽(shū):豆類作物。12.奄:包括。13.俾(bǐ):使。稼穑:指務農,“稼”爲播種,“穑”爲收獲。14.秬(jù):黑黍。15.缵(zuǎn):繼。緒:業績。16.大(tài)王:即“太王”,周之遠祖古公亶父。17.歧:山名,在今陝西。陽:山南。18.翦(jiǎn):滅。19.文武:周文王、周武王。20.屆:誅讨。21.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縣西南。22.貳:二心。虞(yú):誤。23.臨:監臨。24.敦:治服。旅:軍隊。25.鹹:成,備。26.叔父:指周公旦,周公爲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27.元子:長子。28.侯:爲侯。29.啓:開辟。30.錫:音義并同“賜”。31.附庸:指諸侯國的附屬小國。32.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均指魯僖公。

承祀:主持祭祀。34.辔(pèi):禦馬的嚼子和缰繩。古代四馬駕車,轅内兩服馬共兩條缰繩,轅外兩骖馬各兩條缰繩,故曰六辔。耳耳:和顧貌。35.解(xiè):通“懈”。36.享:祭獻。忒:變。37.骍(xīn):赤色。犧:純色犧牲。38.宜:肴,享用。39.周公皇祖:即皇祖周公,此倒句協韻。40.嘗:秋季祭祀之名。41.楅衡(bìhēng):防止牛抵觸用的橫木。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須是沒有任何損傷的,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設以楅衡,防止觸折牛角。42.牡:公牛。剛:通“犅”,小牛。犧尊:酒尊的一種,形爲犧牛,鑿背以容酒,故名。将(qiāng)将:音義并同“锵锵”,器物相碰的聲音。43.毛炰(páo):帶毛塗泥燔燒,此是燒小豬。胾(zì):大塊的肉。羹(gēng):指大羹,不加調料的肉湯。44.笾(biān):竹制的獻祭容器。豆:木制的獻祭容器。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45.萬舞:舞名,常用于祭祀活動。洋洋:盛大貌。46.臧(zāng):善。47.常:長。48.三壽作朋:古代常用的祝壽語。三壽,《養生經》:“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朋,并。49.朱英:矛上用以裝飾的紅纓。綠縢:将兩張弓捆紮在一起的綠繩。縢(téng):繩。50.二矛: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支矛,一長一短,用于不同距離的交鋒。重弓:古代每輛兵車上有兩張弓,一張常用,一張備用。

[!--empirenews.page--]

徒:步兵。52.貝:貝殼,用于裝飾頭盔。胄(zhòu):頭盔。綅(qīn):線,用于編綴固定貝殼。53.烝(zhēng):衆。增增:多貌。54.戎狄:指西方和北方在周王室控制以外的兩個民族。膺(yīng):擊。55.荊:楚國的别名。舒:國名,在今安徽廬江。56.承:抵抗。57.黃發台背:皆高壽的象征。人老則白發變黃,故曰黃發。台,同“鲐”,鲐魚背有黑紋,老人背有老人斑,如鲐魚之紋,故雲。58.胥:相。試:比。59.耆(qí)、艾:皆指年老。60.有:通“又”。61.眉壽:指高壽。62.岩岩:山高貌。63.詹(zhān):至。陳奂《詩毛氏傳疏》:“言所至境也。”64.龜、蒙:二山名。65.荒:同“撫”,有。大東:指最東的地方。66.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同:會盟。67.保:安。凫、繹:二山名,凫山在今山東鄒縣西南,繹山在今鄒縣東南。68.徐:國名。宅:居處。69.蠻貊(mò):泛指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70.南夷:泛指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71.諾:應諾。72.若:順從。73.公:魯公。純:大。嘏(gǔ):福。74.常、許:魯國二地名,毛傳謂爲“魯南鄙北鄙”。75.燕:通“宴”。76.令:善。77.宜:适宜。78.祉(zhǐ):福。79.兒齒:高壽的象征。老人牙落後又生新牙,謂之兒齒。80.徂(cú)來:也作徂徕,山名,在今山東泰安東南。81.新甫:山名,在今山東新泰西北。82.度:通

“剫”,伐木。尋、尺:皆度量單位,此作動詞用。83.桷(jué):方椽。舄(xì):大貌。84.路寝:指廟堂後面的寝殿。孔:很。85.新廟:指閟宮。奕奕:美好貌。86.奚斯:人名,魯國大夫。87.曼:長。88.若:顧。

鑒賞

  此詩一、二、三章叙述了周的發生、發展、壯大以及魯國的建立,并不是純粹介紹民族曆史,贊美所有先祖的功德,而是突出兩位受祀的祖先後稷和周公,以說明祭祀他們的原因。至于詩中提到的其他人,則隻是陪襯而已。後稷是周民族的初祖,爲姜嫄所生,其出生有一些神話色彩,《大雅·生民》記載較爲詳細。詩寫到這些是因爲姜嫄有端正的德性,但主要的卻是體現後稷的不凡與神異,和《生民》詩的用意一緻。後稷的發展農業,固是上天賜之百福,更和他個人受命于天分不開。以下叙述太王、文王、武王,重點在于滅商,太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而文王、武王“缵太王之緒”,“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發展線索極爲清楚。關于周公功績,詩中沒有明載,但“(成)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啓爾宇,爲周室輔。”分明見出周公于建周有大功勞。《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夾輔武王,釁社,告纣罪于天及殷民

。”周公在滅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雖位極人臣,卻不能和天子并提,故詩人用比較隐晦的方法突出了周公的功績。第三章末詩人寫道:“皇皇後帝,皇祖後稷。”又說:“周公皇祖。”詩意就豁然明朗了。“周公皇祖”之“皇祖”,鄭玄以爲伯禽,朱熹謂爲群公,皆誤。明指周公,倒文以協韻耳。

  詩人對魯國輝煌的曆史進行讴歌,叙述魯公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戰績。“戎狄是膺”是北部邊境平安,不受侵擾,“荊舒是懲”則指僖公從齊侯伐楚之事。“泰山岩岩”以下,寫魯國疆域廣大,淮夷、徐宅、蠻貊、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因爲此時魯國對淮夷用兵最多,成績最大,故詩人一再言之。大緻魯國在以後的發展中,初封的土地或有損失,而此時又有所收複,故詩曰:“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從全詩看,詩人着重從祭祀和武事兩方面反映出魯國光複舊業的成就,而又統一在僖公新修的閟宮上,閟宮之祭本是周王室對魯國的特殊禮遇,同時詩人又認爲魯國的種種成功也來自那些受祀先祖在天之靈的庇佑,這樣,詩的末章又描寫作廟情況,和“閟宮有恤”前後呼應,使全詩成爲一個完整的結構。

  《魯頌·閟官》是《詩經》三百篇中最長的一篇,全詩共一百二十句,《

毛詩》原分八章,朱熹《詩集傳》分九章,五章每章十七句,二章每章八句,二章每章十句。各章之間,意義相互連貫,前後叙述僖公作廟,并以奚斯作頌結束全詩。中間寫祖先功德、僖公祀祖、僖公武功及家人群臣情況,同時穿插了對僖公福壽的反覆祝頌,而其中六個“俾爾”句型分置三處,使本來恢宏的氣勢更起伏跌蕩,如錢江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在語言方面,極鋪張揚厲之能事,叙事細密,寫秋嘗則“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各種祭品,各種容器,一一陳列,以顯出其規模之盛大。寫魯公軍旅則“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威武的戎裝,精良的武器,體現軍隊無堅不摧的士氣。此外,“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徂來之松,新甫之柏”等以繁密的語言組成排比整齊的句子,也爲增加詩歌氣勢起到推助作用。方玉潤《詩經原始》中指出該詩對于漢代辭賦的影響,是很有眼力的。但是,在詩中詩人表達的是周公後裔們對于僖公光複舊物所産生的共鳴,是對于再現過去輝煌的向往,這是一個衰落宗族特定時期的真實感情,作爲魯國詩人代表的作者抒發了這種感情,它既是充沛的又是複雜的,隻有長篇巨制才能容納得下,隻有細緻的

描寫和深透的論說才能盡情傾吐。劉勰《文心雕龍》曰:“詩人篇什,爲情而造文;辭人賦頌,爲文而造情。”這就是《魯頌·閟宮》和揚、馬辭賦的本質區别,也是方氏未曾注意到的。

創作背景

  學者認爲此詩爲魯僖公時奚斯所作,當作于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其所寫祭祀儀式即爲僖公會八國之師伐楚凱旋後所舉行之祭禮。

有才的奚斯写下这首诗歌,确实篇幅很长又大气恢宏,充分表达天下万民的心声。

注释1.閟(bì)宫:神宫。閟,闭门也。2.侐(xù):清静貌。3.实实:广大貌。枚枚:细密貌。4.姜嫄(yuán):周始祖后稷之母。5.回:邪。6.依:助。7.弥月:满月,指怀胎十月。8.后稷(jì):周之始祖,名弃。后,帝;稷,农官之名,弃曾为尧农官,故曰后稷。9.百:言其多。10.黍(shǔ):糜子。稷:谷子。重穋(tónglù):两种谷物,通“穜稑”,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11.稙稺(zhízhì):,两种谷物,早种者曰“稙”,晚种者曰“稺”。菽(shū):豆类作物。12.奄:包括。13.俾(bǐ):使。稼穑:指务农,“稼”为播种,“穑”为收获。14.秬(jù):黑黍。15.缵(zuǎn):继。绪:业绩。16.大(tài)王:即“太王”,周之远祖古公亶父。17.歧:山名,在今陕西。阳:山南。18.翦(jiǎn):灭。19.文武:周文王、周武王。20.届:诛讨。21.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县西南。22.贰:二心。虞(yú):误。23.临:监临。24.敦:治服。旅:军队。25.咸:成,备。26.叔父:指周公旦,周公为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27.元子:长子。28.侯:为侯。29.启:开辟。30.锡:音义并同“赐”。31.附庸:指诸侯国的附属小国。32.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均指鲁僖公。

承祀:主持祭祀。34.辔(pèi):御马的嚼子和缰绳。古代四马驾车,辕内两服马共两条缰绳,辕外两骖马各两条缰绳,故曰六辔。耳耳:和顾貌。35.解(xiè):通“懈”。36.享:祭献。忒:变。37.骍(xīn):赤色。牺:纯色牺牲。38.宜:肴,享用。39.周公皇祖:即皇祖周公,此倒句协韵。40.尝:秋季祭祀之名。41.楅衡(bìhēng):防止牛抵触用的横木。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须是没有任何损伤的,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设以楅衡,防止触折牛角。42.牡:公牛。刚:通“犅”,小牛。牺尊:酒尊的一种,形为牺牛,凿背以容酒,故名。将(qiāng)将:音义并同“锵锵”,器物相碰的声音。43.毛炰(páo):带毛涂泥燔烧,此是烧小猪。胾(zì):大块的肉。羹(gēng):指大羹,不加调料的肉汤。44.笾(biān):竹制的献祭容器。豆:木制的献祭容器。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45.万舞:舞名,常用于祭祀活动。洋洋:盛大貌。46.臧(zāng):善。47.常:长。48.三寿作朋:古代常用的祝寿语。三寿,《养生经》:“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朋,并。49.朱英:矛上用以装饰的红缨。绿縢:将两张弓捆扎在一起的绿绳。縢(téng):绳。50.二矛: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支矛,一长一短,用于不同距离的交锋。重弓: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张弓,一张常用,一张备用。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9915.html

上一篇: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一纸乡书来万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