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22:13:49

出自唐代李颀的《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将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白天登山觀察報警的烽火台,黃昏時牽馬飲水靠近交河邊。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鬥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曠野雲霧茫茫萬裏不見城郭,雨雪紛紛籠罩着無邊的沙漠。哀鳴的胡雁夜夜從空中飛過,胡人士兵個個眼淚雙雙滴落。聽說玉門關已被擋住了歸路,戰士隻有追随将軍拼命奔波。年年戰死的屍骨埋葬于荒野,換來的隻是西域葡萄送漢家。

注釋烽火:古代一種警報。飲(yìn)馬:給馬喂水。傍:順着。交河:古縣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行人:出征戰士。刁鬥:古代軍中銅制炊具,容量一鬥。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至玉門關,曰:“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隻得随着将軍去拼命。蒲桃:今作“葡萄”。

鑒賞

  “從軍行”是樂府古題。此詩借漢皇開邊,諷玄宗用兵。實寫當代之事,由于怕觸犯忌諱,所以題目加上一個“古”字。它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黩武,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于壯。全詩記叙從軍之苦,充滿非戰思想。萬千屍骨埋于荒野,僅換得葡萄歸種中原,顯然得不償失。

  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觀望四方有無舉烽火的邊警;黃昏時候又到交河邊上讓馬飲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這裏借指邊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漢朝細君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當然,這不會是歡樂之聲,而隻是哀怨之調。一、二句寫“白日”、“黃昏”的情況,三、四句接着描繪夜晚的情況:風沙彌漫,一片漆黑,隻聽得見軍營中巡夜的打更聲和那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景象非常肅穆而凄涼。“行人”,是指出征将士,這樣就與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聲,引起共鳴了。

  接着,詩人又着意渲染邊陲的環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無城郭可依,“萬裏”極言其遼闊;雨雪紛紛,以至與大漠相連,其凄冷酷寒的情狀亦可想見。以上六句,寫盡了從軍生活的艱苦。接下來,似乎應該正面點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詩人卻别具機杼,背面傅粉,寫

出了“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兩句。胡雁胡兒都是土生土長的,尚且哀啼落淚,更不必說遠戍到此的“行人”了。兩個“胡”字,有意重複,“夜夜”、“雙雙”又有意用疊字,有着烘雲托月的藝術力量。

  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沒有人不想班師複員。可是辦不到。“聞道玉門猶被遮”一句,筆一折,似當頭一棒,打斷了“行人”思歸之念。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漢軍攻大宛,攻戰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辄斬之。”這裏暗刺當朝皇帝一意孤行,窮兵黩武。随後,詩人又壓一句,罷兵不能,“應将性命逐輕車”,隻有跟着本部的将領“輕車将軍”去與敵軍拼命,這一句其份量壓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厲。拼命死戰的結果無外乎“戰骨埋荒外”。詩人用“年年”兩字,指出了這種情況的經常性。全詩一步緊一步,由軍中平時生活,到戰時緊急情況,最後說到死,爲的是什麽?這十一句的壓力,逼出了最後一句的答案:“空見蒲桃入漢家。”

  “蒲桃”就是葡萄。漢武帝時爲了求天馬(即阿拉伯馬),開通西域,便亂啓戰端。當時随天馬入中國的還有蒲桃和苜蓿的種子,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别館之旁,彌望皆是。這裏

“空見蒲桃入漢家”一句,用此典故,譏諷好大喜功的帝王,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換到的隻有區區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見帝王是怎樣的草菅人命了。

  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緊,直到最後一句,才畫龍點睛,着落主題,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谕力。詩巧妙地運用音節來表情達意。第一句開頭兩字“白日”都是入聲,具有開場鼓板的意味。三、四兩句中的“刁鬥”和“琵琶”,運用雙聲,以增強音節美。中段轉入聲韻,“雙雙落”是江陽韻與入聲的配合,猶如雲鑼與鼓板合奏,一廣一窄,一放一收,音節最美。中段入聲韻後,末段卻又選用了張口最大的六麻韻。以五音而論,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節錯落,各極其緻。全詩先後用“紛紛”、“夜夜”、“雙雙”、“年年”等疊字,不但強調了語意,而且疊字疊韻,在音節上生色不少。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詩人所歌詠的雖爲曆史,但是詩的内容卻表達了他對唐玄宗“益事邊功”的窮兵黩武開邊之策的看法。

作者簡介

李颀(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爲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

具特色。

出自唐代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文注释

译文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注释烽火:古代一种警报。饮(yìn)马:给马喂水。傍:顺着。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行人:出征战士。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蒲桃:今作“葡萄”。

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

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

“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

具特色。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9177.html

上一篇: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