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1 16:49:55

出自宋代蘇轼的《行香子·寓意》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問書生、何辱何榮。金張七葉,纨绮貂纓。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成都蔔肆。寂寞君平。鄭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輕。除竺乾學,得無念,得無名。賞析

  從詞題“寓意”來看,這是篇首自我嘲弄、自我哀怨、自我比況并自我排遣的作品。而在自我排解中,似乎還表現出一種自信、自豪,并頗帶一點傲骨的韻緻。“三人承明。四至九卿。問書生、何辱何榮”?蘇轼一生至此已三次進人朝廷作皇帝的近侍之官了。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自登州太守以禮部郎中召回注京,遷中書舍人、任翰林學士知制浩兼侍讀;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在杭州太守任時,又被改翰林學士承旨召還,除兼侍讀;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又以兵部尚書兼差充南郊鹵簿使自揚州召還,導駕景靈宮,遷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所以稱“三人承明”。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蘇轼方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以上四次入朝出朝的這些官職,皆屬“九卿”之位,故又可稱爲“四至九卿”。做了這麽大的官,又頻頻出人朝廷,試問“書生”(蘇轼自指),你有什麽屈辱之處?又有什麽榮耀和美名?真是自問得有理,也自問得無愧。如今,

,蘇轼又忽被落兩“學士”職貶知英州,一切都落得幹幹淨淨,這究竟是爲了什麽?“金張七葉,纨绮貂纓。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蘇轼經過剖心自思,終于找到了個中秘密:朝中那些“親近寵貴,比于外戚”的金、張之氏,他們能夠世世代代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纓飾,還不是由于他們會“笃敬寤主”、幹些拍馬逢迎的勾當嗎?而自己呢?相較之下,卻是“拙于謀身,銳于報國”,“賦性剛拙,議論不随”,“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禍福得喪付與造物”;而自己在武事上又沒有什麽汗馬功勞、不會寫些歌功頌德的辭賦獻給皇帝,也不會用儒家經書去走送官的捷徑。那真是活該如此,自作自受。這種自責自譴,如果說是自謙自卑,還不如說是蘇轼剛強正直、嫉惡怨憤的品性表現。

  下片寫自己的退隐志向。要像漢代蜀人嚴君平那樣,在成都開個問卦店鋪,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漢末年的隐士鄭子真那樣“宕谷躬耕”,即使有炙手可熱的權貴逼他出山,也決不屈從。詞末蘇轼倍發感慨:“寒灰炙手,人重人輕”,世間充滿了令人沮喪的貧富貴賤的罪惡差别,應該像《鶴歎》寓言詩中的那隻孤傲仙鶴一樣:“投以餅餌視若無,戛然長鳴乃下趨!”決然抛卻塵世,去做一個“除竺乾學,得無念,得無名”的真

正自我解放、無所牽挂、心中空寂無塵的人。

  全詞豪氣貫注,瘦硬隽拔,字鍛句谏,逆挽頓挫,對比鮮明,波瀾壯闊。前後呼應,結構嚴謹。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太皇太後高氏已經去世,宋哲宗行“紹述”恢複宋神宗新法。至此,蘇轼已經三次進入朝廷做皇帝的近侍官,但這一年,蘇轼失去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兩個官職,已經過了八年太平生活的蘇轼聞到一股不安的氣息,于是寫下該詞,自問“書生何辱何榮”。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行香子·寓意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赏析

  从词题“寓意”来看,这是篇首自我嘲弄、自我哀怨、自我比况并自我排遣的作品。而在自我排解中,似乎还表现出一种自信、自豪,并颇带一点傲骨的韵致。“三人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苏轼一生至此已三次进人朝廷作皇帝的近侍之官了。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自登州太守以礼部郎中召回注京,迁中书舍人、任翰林学士知制浩兼侍读;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在杭州太守任时,又被改翰林学士承旨召还,除兼侍读;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又以兵部尚书兼差充南郊卤簿使自扬州召还,导驾景灵宫,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所以称“三人承明”。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苏轼方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以上四次入朝出朝的这些官职,皆属“九卿”之位,故又可称为“四至九卿”。做了这么大的官,又频频出人朝廷,试问“书生”(苏轼自指),你有什么屈辱之处?又有什么荣耀和美名?真是自问得有理,也自问得无愧。如今,

,苏轼又忽被落两“学士”职贬知英州,一切都落得干干净净,这究竟是为了什么?“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苏轼经过剖心自思,终于找到了个中秘密:朝中那些“亲近宠贵,比于外戚”的金、张之氏,他们能够世世代代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还不是由于他们会“笃敬寤主”、干些拍马逢迎的勾当吗?而自己呢?相较之下,却是“拙于谋身,锐于报国”,“赋性刚拙,议论不随”,“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而自己在武事上又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不会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献给皇帝,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那真是活该如此,自作自受。这种自责自谴,如果说是自谦自卑,还不如说是苏轼刚强正直、嫉恶怨愤的品性表现。

  下片写自己的退隐志向。要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宕谷躬耕”,即使有炙手可热的权贵逼他出山,也决不屈从。词末苏轼倍发感慨:“寒灰炙手,人重人轻”,世间充满了令人沮丧的贫富贵贱的罪恶差别应该像《鹤叹》寓言诗中的那只孤傲仙鹤一样:“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决然抛却尘世,去做一个“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的真

正自我解放、无所牵挂、心中空寂无尘的人。

  全词豪气贯注,瘦硬隽拔,字锻句谏,逆挽顿挫对比鲜明,波澜壮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已经去世,宋哲宗行“绍述”恢复宋神宗新法。至此,苏轼已经三次进入朝廷做皇帝的近侍官,但这一年,苏轼失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两个官职,已经过了八年太平生活的苏轼闻到一股不安的气息,于是写下该词,自问“书生何辱何荣”。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6901.html

上一篇:赌近盗,淫近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