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4:26:05

出自宋代陸遊的《雙頭蓮·呈範至能待制》

華鬓星星,驚壯志成虛,此身如寄。蕭條病骥。向暗裏、消盡當年豪氣。夢斷故國山川,隔重重煙水。身萬裏,舊社凋零,青門俊遊誰記?盡道錦裏繁華,歎官閑晝永,柴荊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際、付與何人心事。縱有楚柁吳樯,知何時東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風又起。賞析

  範至能,即南宋著名詩人範成大,比陸遊小一歲。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九月,孝宗已即位,兩人同在臨安編類聖政所任檢讨官,同事相知。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範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權四川制置使,辟陸遊爲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範成大有一首詩:“餘與陸務觀自聖政所分袂,每别車取五年,離合又常以六月,似有數者。”《宋史·陸遊傳》說:“範成大帥蜀,遊爲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這年春,陸遊因病休居城西橋一帶;範成大也因病乞罷使職,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六月,離蜀還朝。範、陸在蜀,頗多酬答唱和之作,這首詞就是其中一首,當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秋陸遊病後休官時。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陸遊五十二歲,已離開南鄭軍幕,在成都制置使司任官,後又因病和被“譏劾”而休官,有年老志不酬之感。

。故上片開頭三句:“華鬓星星,驚壯志成虛,此身如寄”,即寫此感。這種感情,正如他《病中戲書》說的:“五十忽過二,流年消壯心”,《感事》說的:“年光遲暮壯心違”。“壯心”的“消”與“違”,主要是迫于環境與疾病,故接下去即針對“病”字,說:“蕭條病骥。向暗裏、消盡當年豪氣。”這一年的詩,也屢以“病骥”自喻,如《書懷》:“摧頹已作骥伏枥”,《松骥行》:“骥行千裏亦何得,垂首伏枥終自傷”,這一年的《書歎》詩:“浮沉不是忘經世,後有仁人知此心。”《夏夜大醉醒後有感》詩:“欲傾天上銀河水,淨洗關中胡虜塵。那知一旦事大謬,騎驢劍閣霜毛新。卻将覆氈草檄手,小詩點綴西州春。雞鳴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膽空輪囷。”浮沉不忘經世,憂國即肝膽輪囷,可見所謂消沉,隻是一時的興歎而已。“夢斷故國山川,隔重重煙水。”由在蜀轉入對故都的懷念,而“心在天山”的心迹也透露無疑,同樣也表現出作者終日憂愁,于何時才能重返前線的憤慨。另一方面,也爲下文“身萬裏,舊社調零,青門俊遊誰記”。作一過渡。“舊社”義同故裏,這裏緊屬下句,似泛指舊友,不一定有結社之事,蘇轼《次韻劉景文送錢蒙仲》:“寄語竹林社友,同書桂籍天倫”,亦屬泛指。“青門

”,漢長安城門,借指南宋都城臨安。這三句表示此身遠客,舊友星散,但難忘以前同遊交往的情興。陸遊在聖政所時,與範成大、周必大等人同官,皆一時清流俊侶,念及臨安初年的舊友,都引以自豪。就如《訴衷情》說:“青衫初入九重城,結友盡豪英。”《南鄉子》說:“早歲入皇州,樽酒相逢盡勝流。”換頭“盡道錦裏繁華,歎官閑晝永,柴荊添睡”,又自回憶臨安轉到在蜀處境。錦城雖好,柴荊獨處;投閑無俚,以睡了時,哪能不“歎”?“清愁自醉。念此際、付與何人心事”。這兩句是倒文,即此時心事,無人可以交談,隻得以自醉對付清愁之意。時易境遷心事無人可付;隻能是壯志未消、苦衷難言的婉轉傾訴。作者“借酒澆愁愁更愁”,酒不能消“清愁”,愁反而成醉。巧妙、曲逝地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縱有楚柁吳樯,知何時東逝?”無計消愁,無人可托心事,轉而動了歸鄉之念,也屬自然。因“東歸”而想望“楚柁吳樯”,正如他《秋思》詩說的:“吳樯楚柁動歸思”,“東逝”無時,秋風又動,宦況蕭條,又不禁要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薄羹、鲈魚脍”,遂“命駕而歸”,頓感“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風又起。”更難堪的,是要學張翰還有不能,暫時隻得“空怅

望”而已。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的心情,不僅僅是想慕張翰。他的“思鲈”,還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詩集中《和範待制秋日書懷二首》,作于同時,不是說過“欲與衆生共安穩,秋來夢不到鲈鄉”嗎?陸遊是志士而非隐士,他的說“隐”,常宜從反面看。這也曲折反映出作者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心情、欲罷而又不甘心。因兩種矛盾心情,遂發出“空怅望”的感歎。才有“思鲈”的痛苦的念頭。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秋天,詩人在成都範成大府中爲官時,因感到壯志成空,北伐大業遙遙無期,現任官職又十分閑散無聊,遂沉湎詩酒,狂放不羁,故而想向老朋友傾訴心裏話,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桧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極爲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出自宋代陆游的《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赏析

  范至能,即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九月,孝宗已即位,两人同在临安编类圣政所任检讨官,同事相知。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范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辟陆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范成大有一首诗:“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每别车取五年,离合又常以六月,似有数者。”《宋史·陆游传》说:“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这年春,陆游因病休居城西桥一带;范成大也因病乞罢使职,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六月,离蜀还朝。范、陆在蜀,颇多酬答唱和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一首,当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秋陆游病后休官时。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陆游五十二岁,已离开南郑军幕,在成都制置使司任官,后又因病和被“讥劾”而休官,有年老志不酬之感。

。故上片开头三句:“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即写此感。这种感情,正如他《病中戏书》说的:“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感事》说的:“年光迟暮壮心违”。“壮心”的“消”与“违”,主要是迫于环境与疾病,故接下去即针对“病”字,说:“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这一年的诗,也屡以“病骥”自喻,如《书怀》:“摧颓已作骥伏枥”,《松骥行》:“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这一年的《书叹》诗:“浮沉不是忘经世,后有仁人知此心。”《夏夜大醉醒后有感》诗:“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谬,骑驴剑阁霜毛新。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浮沉不忘经世,忧国即肝胆轮囷,可见所谓消沉,只是一时的兴叹而已。“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由在蜀转入对故都的怀念,而“心在天山”的心迹也透露无疑,同样也表现出作者终日忧愁,于何时才能重返前线的愤慨。另一方面,也为下文“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作一过渡。“旧社”义同故里,这里紧属下句,似泛指旧友,不一定有结社之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亦属泛指。“青门

”,汉长安城门,借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三句表示此身远客,旧友星散,但难忘以前同游交往的情兴。陆游在圣政所时,与范成大、周必大等人同官,皆一时清流俊侣,念及临安初年的旧友,都引以自豪。就如《诉衷情》说:“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南乡子》说:“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换头“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又自回忆临安转到在蜀处境。锦城虽好,柴荆独处;投闲无俚,以睡了时,哪能不“叹”?“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这两句是倒文,即此时心事,无人可以交谈,只得以自醉对付清愁之意。时易境迁心事无人可付;只能是壮志未消、苦衷难言的婉转倾诉。作者“借酒浇愁愁更愁”,酒不能消“清愁”,愁反而成醉。巧妙、曲逝地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无计消愁,无人可托心事,转而动了归乡之念,也属自然。因“东归”而想望“楚柁吴樯”,正如他《秋思》诗说的:“吴樯楚柁动归思”,“东逝”无时,秋风又动,宦况萧条,又不禁要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薄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顿感“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更难堪的,是要学张翰还有不能,暂时只得“空怅

望”而已。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的心情,不仅仅是想慕张翰。他的“思鲈”,还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诗集中《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二首》,作于同时,不是说过“欲与众生共安稳,秋来梦不到鲈乡”吗?陆游是志士而非隐士,他的说“隐”,常宜从反面看。这也曲折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心情、欲罢而又不甘心。因两种矛盾心情,遂发出“空怅望”的感叹。才有“思鲈”的痛苦的念头。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秋天,诗人在成都范成大府中为官时,因感到壮志成空,北伐大业遥遥无期,现任官职又十分闲散无聊,遂沉湎诗酒,狂放不羁,故而想向老朋友倾诉心里话,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4921.html

上一篇:隰桑有阿,其叶有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