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8 22:17:48

出自元代虞集的《風入松·寄柯敬仲》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銮殿,東風軟、花裏停骖。書诏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禦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彩繪的廳堂裏,姬妾清閑、暢意,獨有自己自發紛紛脫落,連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風輕柔,萬花齊放,惹人停住車馬流連。在柔軟的春風裏,無數次在金銮殿前值夜,爲皇帝起草好诏書後,換上輕羅朝衫,宮人執燈(将我)送回歸學士院。皇城的禦溝裏的邊沿還有殘冰存在,但殘冰的邊沿卻是藍汪汪的水在晃動,燕子呢喃迎春。簾幕重重,春寒還沒消退,還有誰、敢給你寄信慰問呢?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

注釋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詩藏,官至奎章閣學士。清酣:清新酣暢的意思。華髪不勝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晚上當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寶殿。骖(can):同駕一車的三匹馬。這裏泛指馬。傳宮燭:傳喚掌燭火的宮人.送學士歸院。泮:溶解。《詩經·邶風》:“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挼:揉搓。銀字泥緘:指書信。

  這首詞是虞集1332年寄贈給退居吳下的奎章

章閣鑒書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歡,“書《風入松》于羅帕作軸”,而且這首詞因“詞翰兼美,一時争相傳刻,而此曲遂遍滿海内矣”。詞的确是寫得非常美。詞分上下阕,上阕寫當日奎章閣學士院柯九思執勤的日子,詞中“幾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見出柯九思與元文宗因品題書畫而留連光景、不知更漏的情景,而“書诏許傳宮燭”也讓人明白元文宗對柯九思額外的關心,特意讓侍從掌燭送柯九思回去;下阕寫柯九思離開奎章閣學士院後的情形,依舊是春天,禦溝的冰漸漸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隻可惜因爲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覺不到春天的暖意。而柯九思所歸去的江南,因爲柯九思的到來,花飛雨飄,春意盎然。上下阕都以春天爲背景,畫面顔色調得勻稱、明豔,意境柔和妩媚、動靜相宜,仿佛要讓讀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聲中,迷醉在花飛爛漫的東風裏。尤其是最後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豔的名詞,組合在一起,有聲有色,俨然一幅濕漉漉的江南水墨圖畫,明明軟媚入骨,卻坦易明亮,可以長長久久地令人心動。

賞析

  詞分上下阕,上阕寫奎章閣學士院柯九思執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開頭兩句從家裏生活寫起,似乎開得太遠,與懷人沒有什麽

關系,實際上卻暗蘊懷念遠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說自己年邁,盼望與老友相聚。而說自己沒心思與姬妾周旋,姬妾清閑自在。以側寫正,委婉曲緻。

  “幾回晚直金銮殿,東風軟、花裏停骖。”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當值的情景。金殿是皇帝的寶殿,學士怎麽能在那裏值班歇宿呢?原來學士執掌内廷書诏,爲讓皇帝傳呼方便,學士院便設在金銮殿側。金殿當值是作者寫自已的生活,也是寫柯敬仲當年的工作。

  “書诏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一個停住車馬的細節,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許傳宮燭”補足了“晚直”(值), “輕羅初試”照應了“風軟”。“幾回晚直金銮殿”到“輕羅初試朝衫”幾句,描寫了作者作“侍書學士”時的活動。在金銮殿替皇帝書寫诏書,允許傳呼執燭官人,允許在天熱時穿輕羅朝衫,這描寫的是金殿當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麽安逸的生活,但詞人已是遲暮之年,歸隐之心在所難免。

  下阕改變手法,側重以景言情,寫思念朋友和歸心似箭的情懷。

  上下阕都以春天爲背景,畫面顔色調得勻稱、明豔,意境柔和妩媚、動靜相宜,仿佛要讓讀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聲中,迷醉在花飛爛漫的東風裏。尤其是最後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豔的名詞,組合在一起,

有聲有色,俨然一幅濕漉漉的江南水墨圖畫,明明軟媚入骨,卻坦易明亮,可以長長久久地令人心動。

  “禦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寫春之色,冰白水藍,顔色鮮明。“接”,“挪”的異體字, “挪”字很傳神,将剛化的冰水的形态寫得逼真、恰切。依舊是春天,禦溝的冰漸漸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隻可惜因爲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覺不到春天的暖意。“語呢喃’’,自是雙燕,邊飛邊噪,其聲是流動、變化的。

  “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這是描寫春天的氣溫,卻不僅僅去寫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謗而不得不隐居家鄉的,故此“重重簾幕寒猶在’’便一語雙關,說明柯敬仲雖回鄉隐居,但對他的飛短流長并沒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語仍象“重重簾幕包裹着他,讓人感到寒氣森森。當此之時,連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來往了。“憑誰”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經填了這首詞寄給柯九思了,怎麽又說“憑誰寄銀字泥緘”呢?詩人要告訴好友的真實意圖也正在這裏,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時候,我也要南歸了。這裏作者對老友的關心,對世态的鄙棄,都一古腦兒地表現出來了。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結情,極爲警策。“杏花春雨江南”。

寥寥六個字,勝過一篇文。通過這六個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開,煙雨蒙蒙,如詩如畫,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詞,以白描筆法寫成,把江南春色描繪得淋漓盡緻,可謂妙筆天成。

創作背景

  虞集長柯九思四十歲,也就是忘年交。他曾經草诏說元順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順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臨川。這首詞當是這一時期所作。

作者簡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範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出自元代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译文注释

译文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注释柯敬仲:柯九思,浙江仙居人。工诗藏,官至奎章阁学士。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金銮殿:皇帝宝殿。骖(ca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挼:揉搓。银字泥缄:指书信。

  这首词是虞集1332年寄赠给退居吴下的奎章

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词的确是写得非常美。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当日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词中“几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见出柯九思与元文宗因品题书画而留连光景、不知更漏的情景,而“书诏许传宫烛”也让人明白元文宗对柯九思额外的关心,特意让侍从掌烛送柯九思回去;下阕写柯九思离开奎章阁学士院后的情形,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而柯九思所归去的江南,因为柯九思的到来,花飞雨飘,春意盎然。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赏析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

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 “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花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

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接”,“挪”的异体字, “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

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创作背景

  虞集长柯九思四十岁,也就是忘年交。他曾经草诏说元顺帝非文宗子,文宗逝世,大臣将立顺帝,虞集心中自感不安,有些大臣不希望他留在京中,便托病回到临川。这首词当是这一时期所作。

作者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4140.html

上一篇:海棠何事忽摧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