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19:50:56

出自宋代吳文英的《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湖山經醉慣。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又客長安,歎斷襟零袂,涴塵誰浣。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搖青蔓。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 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繡屋秦筝,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舞歇歌沈,花未減、紅顔先變。伫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鑒賞

  這是一首感舊傷懷詞,萍蹤浪迹的詞人吳夢窗一日路過都城臨安(今杭州),來到當年曾栖息過的住處看望,但見荒草填門,井垣頹敗,不禁感觸紛纭,情不自勝,于是吟成此詞,以抒襟懷。

  上阕着重描寫故居現時的荒涼景象。開頭三句交代自己自離開故居之後這許多年來的飄零生涯:“湖山經醉慣。”寥寥五字便作了一個形象的概括。“湖山”表現浪迹江湖;“醉”意味着借酒澆愁,生不得意;而“慣”則表示這樣的生活已習以爲常,成爲習慣。爲了進一步形象化,詞人以“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加以具體描寫。陸放翁有“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的詩句,詞人在這裏以酒痕啼痕濕漬春衫表現自己的飄零生涯,比陸詩分量更重,其悲苦程度也更勝一籌。“又客長安”乃“過都城”的點題之筆,“長安”不過是一個借喻,實指南宋都城臨安。“歎斷襟零袂”二句自畫出詩人

人窘困落魄的形象:衣衫褴褛,尚且積塵染垢,無人替他收拾洗涮。按詩人吳文英一生未曾入仕,隻做過一點掌管文書的小職務,生活經常窮苦落魄,他曾有“幾處路窮車絕”的詞句自訴境遇的困頓窘迫。

  “紫曲荒門”以下三句寫自家故居今日敗落的景象:“紫曲”系京都巷陌的稱謂,在紫門朱院的映襯下,自己的門前長滿荒草,院中的井台破敗不堪,蔓草披離,在風中搖曳着……更令人觸目傷懷。“對語東鄰”三句用的是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典故,系指舊居東鄰的家門亦已敗落,而今爲平民所居,那巢中栖着的還是當年華屋下的燕子。詞中不僅寫自己舊居的荒蕪,也寫東鄰的變遷,這就較爲廣闊地寫出世事的滄桑和朝廷的傾軋,暗示出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鬥争,和日益走向衰敗的頹勢。

  下阕側重描寫昔日故居的繁華,由今撫昔,更表現出詞人内心的傷痛。“春夢人間須斷”是一句飽含哲理内涵的警語,也是詞人憑吊舊居後的一聲深沉的感歎:春夢是短暫的,而且其中斷也是必然的,“世間哪有不散的筵席”?這是古往今來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真理。誰也不能責怪夢緣的轉瞬即逝,然而過去的記憶畢竟是讓人留戀的。“繡屋秦筝”三句是對昔日美好記憶的展示:繡屋中筝聲陣

陣;海棠花在階前傍着人兒開得那般嬌豔;夜深了、酒宴才開;輕歌曼舞更增添了歡樂的氛圍……“舞歇歌沉”三句是追述當年的情變:就在那時,歌方停,舞才歇,花還盛開着,不知爲何,她便變了心,從此就再無信息……唉,昔日的悲歡都像夢一樣逝去了,又如東流水般永不再返。久久地站在河橋邊眺望自家荒草叢生的故居的詞人要走了,卻又舍不得離去,在夕陽影裏,詩人的眼中滿含的是苦澀辛酸的淚水。“伫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實在是一個漂亮的結尾,它不僅最後點明了詞人怅觀故居的方位和距離,而且使我們看到了詞人茕茕憑吊的身影,河橋一斜陽;伫久一欲去一淚滿,既有環境、時間,又有動作、情緒,這二者交融滲透,創造出一個多麽充滿詩意、多麽富有内蘊的鮮明獨特的意境呵!

賞析二

  吳文英一生曾幾度寓居都城臨安,這裏有他的愛姬,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但不幸的是,分别後,愛姬去世。這首詞是作者重訪杭州舊居時悼念亡姬之作,情辭哀豔,體現了夢窗詞的抒情藝術特色。

  “湖山經醉慣”。開頭,詞人面對湖光山色,不禁回憶起昔日與愛姬一起醉飲湖上的歡娛情景。“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是說至今仍殘存在衣衫上的斑斑淚痕和點點酒漬,正是當初悲歡離合種種情事的形象記錄

。晏幾道有詞雲:“衣上酒痕詩裏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蝶戀花》)夢窗由此脫胎,而詞意更爲豐富含蓄,表面是寫過去的歡娛,實際上暗示此時的悲涼。

  “又客長安”,重新回到眼前。長安,借指臨安。随之以一“歎”字轉入傷逝悼亡的主題,“斷襟零袂,涴塵誰浣?”二句,一方面形容自己凄苦飄零、風塵仆仆的情狀,另一方面表達失去愛姬的傷痛情感。“葓塵誰浣”是用反問的語氣,婉轉地流露出昔日與受姬相處時感情的誠笃樸厚,意思是說:以往每到臨安,必有愛姬爲之洗塵浣衣,溫存體貼無與倫比;今次舊地重遊,卻已是人亡室空,再也見不到殷勤慰問之人了。這和賀鑄的悼亡詞“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半死桐》)确有異曲同工之妙。 

  舊歡雖不可複,舊居尚仍可尋。“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搖青蔓。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叙寫的便是重訪舊居的經過和感觸,是全詞的重點部分。

  紫曲,舊時指妓女所居住的坊曲。這些地方原是過客川流不息的場所,而眼下門庭冷落,滿目荒涼。院子裏,隻有一口敗井,青青蔓草,爬滿井台,在微風的吹拂中輕輕搖擺。周圍是死一般的靜寂,唯有呢喃對語的雙燕,依然栖宿在東鄰舊梁之上(似乎是在訴說着人間的種種

不幸)。這裏,接連五句寫景,其中風搖青蔓和雙燕對語采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描寫手法,藝術效果很好。謝堂雙燕,語出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處除了表示人事滄桑,今非昔比外,又借成雙成對的燕子,反襯出自己的失卻伴侶後的孤獨悲涼。

  下片由謝堂雙燕引出對往日歡愛生活的美好追憶。歡愛的生活,如同春夢:雖甜蜜、溫柔,可又飄忽、短暫。夢窗這裏先直說:“春夢人間須斷”,須,應、必。按事物發展的規律,再美滿的姻緣、再幸福的愛情遲早都有終止的一天。然後,進一層說:“但怪得,夢緣能短!”令人奇怪的隻是:自己和愛姬之間的緣分怎麽竟如此短暫!能,意同“恁”。逝夢雖短而令人留戀無限,下文再緊扣“夢”字回憶鋪叙,展衍開來。回想當年,繡屋藏嬌人,纖指按秦筝。最難忘的是,兩人緊挨着花枝,深夜設宴,醉入花叢。而此時,風逝雲散,“舞歇歌沉”,紅花雖依然嬌豔,而似花的人面卻早已凋殘,更哪兒去尋覓她那婀娜的舞姿、宛轉的歌喉!這一段回憶,選擇了海棠夜宴的優美場景,采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以花襯人,集中抒發詞人對似花美眷的懷戀和悼惜,悲恸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最後兩句返回現實,以景結情,寫詞人不

知何時已悄然移步伫立于橋頭,帶着滿襟淚痕和滿眶淚花,在夕陽的餘輝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舊居。

  吳文英是抒寫豔情的能手,他善于援引心中的感思,回環地詠唱愛之歌,愁之曲;又善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助景物抒寫自己的真實情感。此詞通篇布局細密連貫,前以湖山開頭,後以河橋收束,詞筆細膩,端如貫珠,極盡才人之能事。

賞析一  吳文英在杭州居時曾納一妾,能歌善舞,相愛甚深,不幸别後不久去世。這首詞爲重過舊居時的悼亡之作,是悼念其杭州亡妾的。上片描寫重遊舊地的所見的凋零景象,下片追憶往昔生活的歡樂幸福,在對比中抒發感時傷世之哀悼,突出感傷失落的情懷。開頭三句從分别時寫起,聯系今昔。陳絢《海绡說詞》雲:過故居,思故國也。讀罷此詞,即可見作者别時的酒痕啼痕依稀還在,當年悲歡離合種種情事的痕迹猶在。以下又緣情布景,“又客長安”三句詞極沉痛深婉,委婉地表現出昔日愛姬對作者的體貼溫存,及詞人對亡者的深切懷念。“紫曲”以下寫重訪舊居的經過和深慨。既寫出物是人非之感,也婉轉地寫出時代之衰亂。尾句用雙燕反襯詞人之孤獨,又引出下片對往昔雙宿雙飛幸福生活之回憶。“繡屋”三句一寫室内,一寫夜晚,無時無地不歡樂。最後幾句折到眼

前。以景寫情。作者帶着滿襟淚痕,滿眼淚花,滿心酸楚在夕陽中告别舊居。情境俱現,餘味悠長。此詞有兩條抒情線索:一條是詞人的私情,即憶姬這情;另一條是表現當時國人的公憤,即亡國之懼。把個人的身世之感與對國家盛衰存亡的關心結合起來,正是這首詞的特色。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甯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隐”。而後世品評卻甚有争論。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伤怀词,萍踪浪迹的词人吴梦窗一日路过都城临安(今杭州),来到当年曾栖息过的住处看望,但见荒草填门,井垣颓败,不禁感触纷纭,情不自胜,于是吟成此词,以抒襟怀。

  上阕着重描写故居现时的荒凉景象。开头三句交代自己自离开故居之后这许多年来的飘零生涯:“湖山经醉惯。”寥寥五字便作了一个形象的概括。“湖山”表现浪迹江湖;“醉”意味着借酒浇愁,生不得意;而“惯”则表示这样的生活已习以为常,成为习惯。为了进一步形象化,词人以“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加以具体描写。陆放翁有“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的诗句,词人在这里以酒痕啼痕湿渍春衫表现自己的飘零生涯,比陆诗分量更重,其悲苦程度也更胜一筹。“又客长安”乃“过都城”的点题之笔,“长安”不过是一个借喻,实指南宋都城临安。“叹断襟零袂”二句自画出诗人

人窘困落魄的形象:衣衫褴褛,尚且积尘染垢,无人替他收拾洗涮。按诗人吴文英一生未曾入仕,只做过一点掌管文书的小职务,生活经常穷苦落魄,他曾有“几处路穷车绝”的词句自诉境遇的困顿窘迫。

  “紫曲荒门”以下三句写自家故居今日败落的景象:“紫曲”系京都巷陌的称谓,在紫门朱院的映衬下,自己的门前长满荒草,院中的井台破败不堪,蔓草披离,在风中摇曳着……更令人触目伤怀。“对语东邻”三句用的是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系指旧居东邻的家门亦已败落,而今为平民所居,那巢中栖着的还是当年华屋下的燕子。词中不仅写自己旧居的荒芜,也写东邻的变迁,这就较为广阔地写出世事的沧桑和朝廷的倾轧,暗示出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斗争,和日益走向衰败的颓势。

  下阕侧重描写昔日故居的繁华,由今抚昔,更表现出词人内心的伤痛。“春梦人间须断”是一句饱含哲理内涵的警语,也是词人凭吊旧居后的一声深沉的感叹:春梦是短暂的,而且其中断也是必然的,“世间哪有不散的筵席”?这是古往今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谁也不能责怪梦缘的转瞬即逝,然而过去的记忆毕竟是让人留恋的。“绣屋秦筝”三句是对昔日美好记忆的展示:绣屋中筝声阵

阵;海棠花在阶前傍着人儿开得那般娇艳;夜深了、酒宴才开;轻歌曼舞更增添了欢乐的氛围……“舞歇歌沉”三句是追述当年的情变:就在那时,歌方停,舞才歇,花还盛开着,不知为何,她便变了心,从此就再无信息……唉,昔日的悲欢都像梦一样逝去了,又如东流水般永不再返。久久地站在河桥边眺望自家荒草丛生的故居的词人要走了,却又舍不得离去,在夕阳影里,诗人的眼中满含的是苦涩辛酸的泪水。“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实在是一个漂亮的结尾,它不仅最后点明了词人怅观故居的方位和距离,而且使我们看到了词人茕茕凭吊的身影,河桥一斜阳;伫久一欲去一泪满,既有环境、时间,又有动作、情绪,这二者交融渗透,创造出一个多么充满诗意、多么富有内蕴的鲜明独特的意境呵!

赏析

  吴文英一生曾几度寓居都城临安,这里有他的爱姬,两人感情一直很好。但不幸的是,分别后,爱姬去世。这首词是作者重访杭州旧居时悼念亡姬之作,情辞哀艳,体现了梦窗词的抒情艺术特色。

  “湖山经醉惯”。开头,词人面对湖光山色,不禁回忆起昔日与爱姬一起醉饮湖上的欢娱情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是说至今仍残存在衣衫上的斑斑泪痕和点点酒渍,正是当初悲欢离合种种情事的形象记录

。晏几道有词云:“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蝶恋花》)梦窗由此脱胎,而词意更为丰富含蓄,表面是写过去的欢娱,实际上暗示此时的悲凉。

  “又客长安”,重新回到眼前。长安,借指临安。随之以一“叹”字转入伤逝悼亡的主题,“断襟零袂,涴尘谁浣?”二句,一方面形容自己凄苦飘零、风尘仆仆的情状,另一方面表达失去爱姬的伤痛情感。“葓尘谁浣”是用反问的语气,婉转地流露出昔日与受姬相处时感情的诚笃朴厚,意思是说:以往每到临安,必有爱姬为之洗尘浣衣,温存体贴无与伦比;今次旧地重游,却已是人亡室空,再也见不到殷勤慰问之人了。这和贺铸的悼亡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半死桐》)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欢虽不可复,旧居尚仍可寻。“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叙写的便是重访旧居的经过和感触,是全词的重点部分。

  紫曲,旧时指妓女所居住的坊曲。这些地方原是过客川流不息的场所,而眼下门庭冷落,满目荒凉。院子里,只有一口败井,青青蔓草,爬满井台,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摆。周围是死一般的静寂,唯有呢喃对语的双燕,依然栖宿在东邻旧梁之上(似乎是在诉说着人间的种种

不幸)。这里,接连五句写景,其中风摇青蔓和双燕对语采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艺术效果很好。谢堂双燕,语出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处除了表示人事沧桑,今非昔比外,又借成双成对的燕子,反衬出自己的失却伴侣后的孤独悲凉。

  下片由谢堂双燕引出对往日欢爱生活的美好追忆。欢爱的生活,如同春梦:虽甜蜜、温柔,可又飘忽、短暂。梦窗这里先直说:“春梦人间须断”,须,应、必。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再美满的姻缘、再幸福的爱情迟早都有终止的一天。然后,进一层说:“但怪得,梦缘能短!”令人奇怪的只是:自己和爱姬之间的缘分怎么竟如此短暂!能,意同“恁”。逝梦虽短而令人留恋无限,下文再紧扣“梦”字回忆铺叙,展衍开来。回想当年,绣屋藏娇人,纤指按秦筝。最难忘的是,两人紧挨着花枝,深夜设宴,醉入花丛。而此时,风逝云散,“舞歇歌沉”,红花虽依然娇艳,而似花的人面却早已凋残,更哪儿去寻觅她那婀娜的舞姿、宛转的歌喉!这一段回忆,选择了海棠夜宴的优美场景,采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花衬人,集中抒发词人对似花美眷的怀恋和悼惜,悲恸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两句返回现实,以景结情,写词人不

知何时已悄然移步伫立于桥头,带着满襟泪痕和满眶泪花,在夕阳的余辉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旧居。

  吴文英是抒写艳情的能手,他善于援引心中的感思,回环地咏唱爱之歌,愁之曲;又善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助景物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此词通篇布局细密连贯,前以湖山开头,后以河桥收束,词笔细腻,端如贯珠,极尽才人之能事。

赏析一  吴文英在杭州居时曾纳一妾,能歌善舞,相爱甚深,不幸别后不久去世。这首词为重过旧居时的悼亡之作,是悼念其杭州亡妾的。上片描写重游旧地的所见的凋零景象,下片追忆往昔生活的欢乐幸福,在对比中抒发感时伤世之哀悼突出感伤失落的情怀。开头三句从分别时写起,联系今昔。陈绚《海绡说词》云:过故居,思故国也。读罢此词,即可见作者别时的酒痕啼痕依稀还在,当年悲欢离合种种情事的痕迹犹在。以下又缘情布景,“又客长安”三句词极沉痛深婉,委婉地表现出昔日爱姬对作者的体贴温存,及词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紫曲”以下写重访旧居的经过和深慨。既写出物是人非之感,也婉转地写出时代之衰乱。尾句用双燕反衬词人之孤独,又引出下片对往昔双宿双飞幸福生活之回忆。“绣屋”三句一写室内,一写夜晚,无时无地不欢乐。最后几句折到眼

前。以景写情。作者带着满襟泪痕,满眼泪花,满心酸楚在夕阳中告别旧居。情境俱现,余味悠长。此词有两条抒情线索:一条是词人的私情,即忆姬这情;另一条是表现当时国人的公愤,即亡国之惧。把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对国家盛衰存亡的关心结合起来,正是这首词的特色。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2008.html

上一篇: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