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15:12:03
出自唐代高适的《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
匹馬行将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别,隻訝客衣單。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幹。莫言關塞極,雲雪尚漫漫。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岩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登頓驅征騎,栖遲愧寶刀。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絕坂水連下,群峰雲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鑒賞第一首詩寫邊地氣候,是這組詩展開的大背景。這首詩的特點,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艱難和邊塞的寒冷結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寫,使之生動感人。首聯是寫自己獨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長的征途中去時十分艱難,此時回來也十分艱難。“去”,指前往清夷軍送兵;“轉”,即回,返入居庸關。這一聯先從行役寫起,“匹馬”表明孤獨;“行将久”,暗示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難”,不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邊地冰雪嚴寒之苦,爲中間二聯寫邊塞寒冷,作了巧妙的過渡。中間兩聯,突出表現居庸關一帶的寒冷氣候。颔聯是說自己原來不知道邊塞和内地的氣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時隻驚訝客子衣服的單薄。這一聯妙在寫“寒”字而不說穿。詩人送兵去時是秋天,邊塞還不太寒冷,還顯不出與内地在氣候上的明顯區别,而冬日回還,北風凜
凜冽,積雪滿地,才發覺到寒不可擋。說:“不知”,實爲已經深知,吞吐含茹,措語婉曲。寫人對氣候的感覺,字面上沒有“寒”字,而讀來已覺寒氣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頸聯是寫因爲氣候寒冷,泉水流動的聲音也顯得悲苦,山上的樹葉已經幹落,十分空曠。頸聯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點出“冷”字,但并非詩人直接感受,而是通過泉聲的悲苦間接感覺的。連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樹木,也抵擋不住寒威,葉子全部幹落了。通過樹木的感覺,曲折地傳達出人的感覺。這兩句都是透過一層,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過水和樹,表現得十分曲折深入,給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時,這兩句也是對居庸關一帶的實景描繪。居庸關坐落在險峻的峽谷之中,兩邊峰巒聳峙,一道溪水從關側流過。詩人從精煉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畫面,透出雄渾蒼涼之感。在着力描寫居庸關一帶的嚴寒之後,作者擡首瞻望前路,從描寫邊塞從容地轉到描寫行役,再一次發出征路遙遙的慨歎。尾聯的意思是:不要認爲進入了居庸關,就走完了艱險、高寒的關塞,那前面雲霧彌漫、冰雪覆蓋,路途還遙遙無際呢!居庸關在昌平縣西北,是長城要口之一,與紫荊、倒馬合稱“内三關
”,從塞北過了居庸關,山勢漸緩,即進入華北平原,氣溫也相應升高一點,但畢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雲雪尚漫漫”一句,是對過關以後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寫,也蘊涵着征路漫長的意思。這一聯與首聯“匹馬行将久,征途去轉難”相呼應,全詩從寫行役開始,繼而描寫邊塞,最後又以寫行役結束,形成一種回環的結構,給人一種謹嚴而渾然的美感。
第二首詩寫詩人入居庸關時的所見所思。首聯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頸聯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獲,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懑,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性。尾聯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全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極盡凄美;承此而總結此次出使的收獲,但到此時不是報效朝廷的時候;于是追述先賢,自然而然地生發出“歸去”之念。但詩人的“歸去”不是真的歸隐,而是爲了出仕,是保存實力,積累力量的行動。
第三首詩言辭憤懑,其中的景物描寫耐人尋味。全詩先寫自己忙碌而無所作爲,表達了對此種生活的厭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
對身居卑職的無奈;連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長着詩人的這種情緒;最後詩人終于在反複思索、對比後,憤而表露出棄官而去的心志。《舊唐書》載:“(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遊河右。”這段記載這與這組詩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創作背景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秋天,四十七歲的高适以河南封丘縣尉的身份送兵到駐在妫川(今河北懷來)城内的清夷軍。這組詩是詩人在當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進入河北昌平居庸關時所作。
作者簡介高适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适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出自唐代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鉴赏第一首诗写边地气候,是这组诗展开的大背景。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首联是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去”,指前往清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暗示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为中间二联写边塞寒冷,作了巧妙的过渡。中间两联,突出表现居庸关一带的寒冷气候。颔联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和内地的气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时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别,而冬日回还,北风凛
凛冽,积雪满地,才发觉到寒不可挡。说:“不知”,实为已经深知,吞吐含茹,措语婉曲。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颈联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颈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是长城要口之一,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
”,从塞北过了居庸关,山势渐缓,即进入华北平原,气温也相应升高一点,但毕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这一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相呼应,全诗从写行役开始,继而描写边塞,最后又以写行役结束,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给人一种谨严而浑然的美感。
第二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第三首诗言辞愤懑,其中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全诗先写自己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厌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
对身居卑职的无奈;连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长着诗人的这种情绪;最后诗人终于在反复思索、对比后,愤而表露出弃官而去的心志。《旧唐书》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这段记载这与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创作背景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作者简介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