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14:42:41

出自元代虞集的《院中獨坐》

何處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總關情。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賞析

  元代人虞集生長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屢次請求回到南方,但終不獲允許,鄉關之思由此而愈加濃烈。此詩正反映他的這種鄉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處它年寄此生”,來自于詩人凄楚的内心深處。他在經曆了難熬的宮廷生計,又久羁京師不得南歸之後,自然便産生了人生如寄的悲涼念頭。人生如寄、人生如夢及人生如戲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虛幻不真,認爲人生不過是暫時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發問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問,這種人生如寄的觀念已深深紮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雖然官至翰林院學士、國子祭酒也堅決地要求回歸江南的家鄉。

  “山中江上總關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餘生,都不能忘卻魂牽夢繞的鄉關之情。當然,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綠水,在那裏有雜花生樹,草長莺飛,畫舟橫笛,酒旗招搖,家鄉的一草一木總讓詩人牽挂着哩。“總關情”指的是無時不刻都在關注,鄉關之思的落腳點總是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傳達

達的是詩人那種無法排遣的鄉愁。詩人在院中獨坐而思、而愁,竟然會埋怨起那繞屋而長的高高松樹身上來了。繞屋的松樹長而高,表明詩人居京師此屋已多年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歲月的流逝更加重詩人鄉思的凝重。不僅如此,這松樹又毫無理由的總是迎風發聲,詩人每每聽來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聲裏。“盡把風聲作雨聲”的不是松,而是詩人的内心錯覺,這種錯覺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詩人愁情的深植與難以驅除。詩人不僅對江南的江山景物關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聲都會使他聯想到江南的江濤雨聲。可見詩人的鄉關之思已使他進入癡迷的狀态,成了他的心病。“盡把風聲作雨聲”也是詩人的憤激之語,獨坐而思又難解鄉愁之時,就連嗚咽的松風也被牽連進來,成爲詩人的怪罪對象。

  詩題爲《院中獨坐》,含有深刻的孤獨和寂寞的意思,他的這種鄉關之思實際上是在内心深處所藏的家國意識,故借院中的松樹來宣洩心中的不滿。大詩人李白有《獨坐敬亭山》一詩,是借孤雲寄托自己的孤獨,虞集《院中獨坐》亦從松風中找到寄托的對象,并從風聲的傾聽中聽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個人内心的疆域成爲世人可以共鳴的故土家園意識,從而傳達出“獨坐”的神髓。

作者簡介

虞集

(1272~1348)元代著名學者、詩人。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少受家學,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李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著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範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出自元代虞集的《院中独坐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赏析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空皮囊而已。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

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作者简介

虞集

(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81708.html

上一篇:无事如有事时堤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